情人节是浪漫的。不但省城市中心的四条主干道上密密麻麻聚集了几万名买花卖花的年轻人。简易的西餐厅同时爆满。各大高校校园中也有精明的学生提前准备好了剪裁好的玫瑰花卖。这天的利润少则三倍。多则可以达到十余倍。很有赚头的。在周围人的浓烈气氛烘托之下。精明者拿个两三百枝玫瑰花。转眼就能售罄。赚一两个月的生活费几乎沒问題。随处在校园中走动。沒几步就能看到一个手拿鲜花或者其他礼物的女孩子。好一番浪漫的气息。当天晚上。陈俊东是最先回到宿舍的人。比戈子浩好先回來。他回來时。陈康杰正趴着头写东西。陈康杰打完好几通电话之后。拿出一叠稿子在草拟资料。两会的时间已经不远了。陈康杰作为全国政协委员。要履行好参政议政的职责。就不能只带耳朵只带眼睛。最好就是自己能够拿出一份有价值的提案报告。提案报告的涉及面可以很广。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民生等各个方面皆可。不过要将一份提案的质量提高。增强其可信度和可操作性。就需要做大量的调研和准备工作。当前的陈康杰身份是不便于亲自做调研工作的。一是时间不允许。另一方面就是他的身份沒办法自己做真实的调研。如果他的访问对象知道他是政协委员陈康杰。那他将会被围观得寸步难行。更别谈工作了。因此陈康杰干脆直接从他说熟悉的地方着手。这样就能省许多事。而今眼目下。对陈康杰來说最熟悉的莫过于教育问題。他一直都保持着学生的身份。又一直在学校中。如果加上重生前的经历。他在学校里呆了二十几年。对这一块当然很熟悉。思考了一段时间。他打算从这方面着手。弄出一份有关教育问題的提案出來。许多人关注教育。是关注起公平性。关注城乡差距。关注高考制度。关注素质教育等等。而陈康杰选择了一个他很熟悉。公众同样很熟悉而同时又极少被提出來讨论的方向。教学科目设置。其中外语教育算是一个重点。外语和数学一样。太多人学而不用。外语和数学当然是完全不同的科目。如果说数学可能有三个功能:提升思维能力。测量智商的尺度。数学知识的使用。外语在前面两项功能上比不上数学。在提升思维能力和测量智商方面要弱于数学和语文。。在智力类型上它似乎和语文相似。但在语言掌握的深度上。特别是体现在写作能力上。外语与母语相距甚远。乃至中学外语学习所能测量的主要是记忆力。陈康杰的外语好。就是源于他的记忆力超强。他深刻的记得。重生之前每天都要花很多时间被英语单词的场景。但是在我们的考量中。外语学习与数学学习在一个维度上有相似之处。就是日后的使用是高度存疑的。数学知识日后很难被多数人使用。是因为对多数人的工作和生活來说。所学的数学知识过于高深了。所能使用的大约限于小学的算术知识。外语不能使用正相反。是因为还过不了关。而这恐怕要算次要原因。更主要的原因是多数人日后的工作生活沒有使用外语的需要。这样的论断下來。外语学习的必要性就比数学更可疑。因为他不具备数学提升思维能力和测量智商的功能。上面的这些比较不是陈康杰空想出來的。他看了很多教育学书和教育科学研究资料得出來的。有些专家专门做这方面的对比研究。外语最终只有少数人有机会使用。为什么会成为必修课。这不是陪绑吗。这需要通过详细的调查來搞清楚两个事实。第一。学生在初中。高中和大学期间在外语学习上花费的时间多少。第二。就是到底多大比重的人口在毕业之后使用了外语。详细的数字陈康杰是沒有的。为了搞清楚这个状况。他拟定委托长江学会來做这样的调研。即便沒有详实的数据。陈康杰凭感觉以及自身的经历也可以判断出來。在初中。高中和大学期间每个学生花费在外语学习上的时间都是最庞大的。甚至超过了语文和数学。在中学阶段和大学阶段。早晨起來。经常能听到很多人背诵音乐单词。可是极少听到有人背诵唐诗、宋词。重生前上中学的时候。陈康杰就平均每天要花费一个小时在英语学习上。在所有的科目中。这是最耗时的。背诵历史资料和政治、历史资料都沒有那么大的压力和积极性。曾几何时。社会上流行着“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名言。但是。进入九十年代后。这句话已经渐渐的被外语说取代了。相比之下。90年代还不算太过。在过几年。外语教育将走向更加畸形的地步。居然小学和幼儿园都开始从事英语教育了。甚至出现了很多学生的外语竟然比汉语还好。这是多大的悲哀和耻辱啊。而且。外语教育还形成了巨大的产业。从复习资料。培训到考试。成了一条宽泛才产业链。几乎各个城市都有外语培训学校。书店里面的学习参考资料较大比例是外语。并且还出现了专门做英语教育的上市公司。假如办一个幼儿园。如果不是双语的。都谈不上有档次。学点外语不是坏事。就像那个笑话。老鼠如果学会狗叫。能吓唬一下猫咪。但是全民学外语。全民花费大价钱学外语。这绝对是不可取的。即便随着全球化的兴起。我们与世界各国的交往越來越密切。陈康杰也不支持全民都视死如归的在英语学习上废寝忘食。因为他敢肯定。十个人中也未必会有一个会在以后的工作中将外语当成自己的必备工具來使用。代价太大了。而且学生学习外语的时间过多。自然就不会有太多的时间來学习语文。历史以及科学。陈康杰记得曾看过一个电视节目。有记者采访一个中学生。让他谈清朝历史。结果。他说的居然都是《还珠格格》上面的类容。可以说。这位同学对清朝历史几乎沒有了解。还有就是我们的研究生考试。不管是什么专业。居然都要求有很高的英语水平。例如考汉语言文学研究生。考中华历史研究生。甚至考甲骨文方面的研究生都需要。实在是搞不懂。做这些专业。和英语到底有个鸟关系。难道做这方面的研究还要阅读大量的外文著作。真是这样的话。那就是可悲中的可悲。中华国人研究自己的东西竟然要靠老外。绝对该买块豆腐撞死算了。在这样的节点上。在英语教育还沒有形成灾难的洪流之前。陈康杰打算尽自己的一点力量。他不是要灭绝外语教育。那是矫枉过正。也是不现实。但是他想帮助其刹一下车。使之发展更合理。使得我们的教育更加贴近社会和需要。他不想在看到很多国人学生读过《哈姆雷特》。读过《傲慢与偏见》。读过《三个火枪手》的外文版。却沒有读过《左传》。沒有读过《西游记》、《封神演义》与《红楼梦》。就拿如今的状况來说。读过《西游记》和《红楼梦》的中学生比例很小。读过《左传》和《诗经》的学生别说在中学。就连在大学。也是寥寥无几。这是一种沉沦。这对我们国家软实力的提升是沒有好处的。在调查数据还沒有出來的情况下。陈康杰只要拟定好自己框架思路和可操作的建议设想就行。到时候将数据加进去。只是为了增强自己提案的可信度和说服力。陈康杰的大致想法是这样的。英语科目不必取消。只是调整一下其重要程度即可。他建议。初中阶段。英语科目设为选修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來做选择。中考不列为考试科目。因为如果学生选择上职高或者中专技校。那就完全可以排除英语的重要性。这将会给学生减轻很大的负担。高中阶段。可以列为必修课。但是高考也不一定要和外语挂钩。当然了。如果真的取笑英语考试的话。不管怎么必修都沒有用。甚至有的学校会直接将外语取消掉。因为在当前大家追求升学率的大背景下。尤其是升学率会和教师以及领导的利益挂钩。他们就更不会在乎外语。所以。陈康杰想到了一个折中方案。那就是如果报考的学校是重点大学或者报考的专业是和外语相关。例如西方语言文学。例如国际贸易。例如。西方经济学等等。那么。这样的考生就必须要参加外语考试。因为这对他们以后的学习。研究已经工作都极可能会有大作用。通过这样的调整和结合。陈康杰觉得能够极大的解除很多学生学习外语的负担。让学生们得到某种程度的解放。让他们空出时间來学习一些更感兴趣更加实用的东西。<!--作者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