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明末美僮传奇 > 第一百四十六章 死战 4
    他深吸一口气,慢慢拉开了大弓,眼前的阿济格浑然不觉,手中的虎牙枪不时带走一条生命。

    李安国慢慢将箭头对准了他,不过似乎想到了什么,最后他又将弓箭放低了。

    射死阿济格好说,不过一旦阿济格死了,他堂堂一个亲王,又是当今摄政王的亲哥哥,他手下这三千多骑必定死命战到最后一人,那样的话自己这八千骑还能不能保住便是一个问题,而一旦鞑子援军快速赶到,自己的九江营能否顺利撤回江南也是一个问题。

    不过射伤就没有问题了,一旦阿济格受伤,其必定会退出战斗,阿济格身后便是寸步不离举着大旗的掌旗手,鞑子的掌旗手一般也是由族里的巴图鲁担任,身材也非常高大雄健,射倒阿济格后再射倒掌旗手,鞑子必定会撤退。

    对,就是这样。

    李安国从箭囊里抽出了两根重箭,瞬间两箭便射了出去。

    只见一支重箭射中了阿济格座下那匹高大神骏的黑马马头,战马倏地便瘫倒在地上,另一支重箭正中那掌旗手的胸口,那人挣扎了几下也落下马去。

    李安国又从身边抽出一个铁皮大喇叭,高声叫喊道:“阿济格已死!”

    他一喊,身边的骑兵也跟着大喊起来,鞑子骑兵听了也不知真假,这时一个粗狂的声音也在战场上响起,“本王还在!”

    原来阿济格落地之前身边的护卫赶紧将自己的战马让给了他,此时他正骑在另一匹战马上大呼小叫。

    李安国将喇叭递给身边的亲卫,瞬间又发出一支重箭,不过此时阿济格身边的护卫已经警觉了,纷纷遮护在他的面前,不过李安国也不是吃素的,穿花蝴蝶般射出五箭,终于有一支重箭射中了阿济格的胳膊。

    阿济格见状便扭转马头撤向远方,他一撤,身边的骑兵都跟着撤,安国军骑兵的压力一轻,战场上的局面顿时扭转!

    此时的鳌拜已经看到阿济格撤走了,他倒是想留在原地多杀几人,不过英亲王的安危更加重要,自己丢掉两黄旗巴牙喇的帐还没算呢,一旦阿济格死了,自己绝对不能独活,想到这里,他一咬牙也扭转马头朝阿济格奔去。

    最终阿济格带着两千多骑跑了,安国军的骑兵追了两三里路便撤了回来。

    此役,安国军骑兵牺牲了近三千人,而鞑子骑兵却只阵亡千骑左右,李安国的心一下便凝重起来,。

    而在汉阳码头附近,袁宗第以三千骑终于抵挡住了五百巴牙喇骑兵的猛攻,不过为了保证李自成等人顺利渡江,他们死战不退,而鞑子的五百巴牙喇骑兵由于后路有安国军,也只得死命向前。

    最终袁宗第的三千骑与五百巴牙喇骑兵几乎同归于尽,让已经渡过汉水的李自成睚眦欲裂,最终他还是拆掉了浮桥,咬牙向黄州方向奔去了。

    潜江一战,他丢掉了一万三千多骑兵以及几乎全部的步军,可谓元气大伤,尚在荆门州的刘芳亮的左辅营刘汝魁部也估计凶多吉少了。

    等李安国带着骑兵赶到汉阳渡口附近,附近只剩下了到处乱窜的马匹,李安国将马匹收拢后,加上鞑子的马匹,至少有五六千匹,不过他却一点喜悦的心情都没有,马匹再多,没有好的骑兵也是白搭。

    他回到九真山附近,将鞑子的阵亡士兵掩埋了,将自己的阵亡士兵全部带了回去。

    而正在路上狂奔的阿济格也是忧心忡忡,今日这两仗,满洲骑兵几乎损失了五千骑,蒙古骑兵损失了近两千骑,虽然击溃了闯贼,损失却是他们入关后最大的一次,特别是两黄旗的那一千多巴牙喇兵几乎丧失殆尽,一想到这个,他不禁怒火中烧,恨不得立即打过长江,将那该死的安国军碎尸万段。

    不过他的实力还很强大,谭泰的一万正黄旗骑兵毫发无损,蒙古骑兵也还有近八千骑,加上自己带回来的近三千骑,在江北还是没有对手。

    回到潜江后,他狂性大发,将俘虏的闯营步军全部杀死,继续北上时又遇到南下的谭泰部,几路人马汇集在一起又撤到荆门州,攻下荆门州城后,这厮又展开了惨无人道的屠城。

    这也算是李安国的介入带来的另一个不利的情形,若是李安国知道了,他肯定会后悔自己这次的冒然出击。

    船队路过汉阳时,只见城头的守军正在大呼小叫,等李安国派了一艘小船过去一问,原来镇守汉阳城的冯雄见闯王败走了,浮桥也拆掉了,自己这汉阳城孤零零地在汉水西侧,便起了投靠安国军的心思,李安国自是求之不得,便让他们全部坐小船回到武昌,冯雄这一部人数不多,也就是三千步军。

    此时在东边,王体中的前锋王得仁五千骑大破驻守安庆的方国安、左梦庚部,方国安、左梦庚心胆俱裂之下也没有回城池,直接带兵跑向庐州了,安庆城剩下的守军一见主将跑了,便干脆投降了王得仁。

    安庆一下,周边的桐城、潜山、望江、宿松、太湖诸县纷纷不战而降,李自成听闻后不禁大喜,他留下刘体纯的右翼营五千骑兵继续镇守黄州,以接应白旺,自己带着右翼营的一万五千步军以及全部家属往安庆赶去。

    抵达安庆后,他立即封王体中为果毅将军,王得仁为威武将军,并将他们这两万多人马全部纳入中营。

    如此一来,闯营在安庆附近便有骑兵近八千,步军四万,仍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

    而阿济格部在荆门州犯下滔天大罪后便带领全部人马杀向黄陂,这下白旺终于支撑不住了,最后他的四万大军有三万被鞑子军队歼灭,最终与刘体纯一起退到黄梅附近的只有万人左右。

    不过在刘体纯、白旺的人马退回来后,闯营的人手又恢复到骑兵一万多,步军五万多的局面,仍不是江北明军所能抵抗的。

    李自成最后终于得知了是安国军在九真山附近伏击了鞑子骑兵,还重创了他们,得知此事后他心里暗自庆幸,如果没有安国军的伏击,他最终能从汉水西边带回来的绝对只有千骑左右,而不是四千骑。

    想到这里,以前对安国军的愤恨也慢慢淡了下来。

    不过他目前的局面并没有好多少,就在近几日,一个惊人的消息又传来了——鞑子的另一支大军——定国大将军、豫亲王多铎部也南下了,驻扎寿州的刘良佐在自己弟弟刘良臣的接洽下不战而降,而从山东南下的巴哈纳、石廷柱、佟图赖部也击溃了驻守淮安的刘泽清部,刘泽清见势不妙,抢了漕船从海上跑了。

    闯营在安庆也搜罗了一些船只,想从池州黄得功的辖区渡江,不过被严阵以待的黄蜚水师击退了。

    由于多尔衮给多铎部的任务便是消灭残存的南明政权,多铎部与巴哈纳部汇合后,带着刘良佐等降将直驱扬州,这时,夹在多铎、阿济格两支大军之间的方国安、左梦庚又跑了,他们他舍弃了庐州,直接跑到了芜湖,从那里在黄蜚水师的接应下回到了江南。

    两支鞑子大军夹击,自己只有一府之地,粮草也不多了,李自成最后也没有占据庐州,最后还是决定进入英霍山区。

    安庆紧靠紧靠长江,李安国见了心里一动,与闯营商议后,将九江营安置到安庆,接替闯营防守。

    闯营进山之前,李安国安排船只给他们送来了十万石大米,李自成自是感激不尽。

    送粮的安国军头目是徐以显,他以前见过李自成,二人交谈一番后徐以显说:“闯王,你等在山里休养生息,不久我军会派一支部队前来襄助,届时还望闯王多多担待”

    徐以显并没有说“陛下”一词,李自成听了也不以为意,“当时二娃为何不让我军过江,届时两军合为一处,就算不能战胜鞑子,也可以稳守城池,待机而动”

    徐以显说道:“闯王,不是安国军不想让你等进来,上次在九真山设伏,我安国军八千骑兵对付鞑子骑兵三千多还被击得节节后退,最后还是大都督射伤鞑子的大头目才逼得他们撤退了,就是这样,安国军还损失了三千骑,而鞑子却只损失了千骑,其战力实在太过强悍”

    “如今能作为依托的,一个是大山,一个便是大江,此两处鞑子的骑兵都无法施展,缩在城池里鞑子还有红夷炮,也并不安稳,大都督说了,你等就在山里待着,不与鞑子硬碰硬,在山里与彼等转圈,瞅准机会给他们一下子,慢慢损耗其实力,等时机成熟了再与之决战”

    李自成点点头,“那就多谢二娃了,那粮草……”

    “闯王勿忧,安国军现在粮草还有一些,届时你等实在支撑不下去了,我军可以通过通过皖河运一些,不过大都督说了,潜山附近的大山你等一定要牢牢控制住,否则我等即使有粮也运不进来”

    “闯王,二娃还让我给你说一声”

    “何事?”

    “如今鞑子的两支大军都被吸引在南直隶一带,中原、西北都很空虚,你等何不沿着大别山向西,穿过河南回到陕西、甘肃去,届时重新控制西北一带……”

    “好了,别说了,容我仔细思量一下”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