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军花了近两个月的时间,终于占领了潮州城,由于许有信的抵抗,郑芝龙
将城里的青壮男丁屠戮一空,又破了许龙占据的南洋寨,占领南洋寨后彼等倒没有屠寨,不过将寨子扒了,将里面的人口全部迁到平地上。
至于潮州城的人口,郑芝龙准备让自己遍布福建沿海各岛上水军的家属搬进
去,今后潮州一地便是他郑芝龙的“基本盘”了。
至于以前盘踞潮州一带的“七大寇”,万礼投靠了安国军,黄海如、朱阿尧
一早便投靠了郑军,苏成战败身亡,其部将苏利逃回了碣石卫,后来又投靠了安国军,杨虎、许龙盘踞的大寨都被郑军攻破,两人全家被杀,盘踞大埔三河坝一带的吴六奇一见势头不对也投降了。
郑芝龙占领潮州之后还没有休整多久,南京方面便来人了,郑芝龙一开始还
以为是指责他“无端挑起边衅”,正准备想一个理由搪塞过去,没想到却接到朝廷让他攻打安国军的圣旨。
这下郑芝龙有些踌躇了,若是海上作战,他郑芝龙谁也不怕,前不久还将尚可位的船队打得大败,不过陆上作战他却没有信心,这安国军能有今日之势,其陆师的骁勇善战在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更在池州大败鞑子精骑,人脉广泛的他岂不知晓?
于是他就想推脱,没想到来人拿出了事成之后封他为南安公以及闽粤总督的旨意,这下郑芝龙便有些心动了,他对这些官位、爵位倒不在乎,他在乎的是广东的产粮地,别的不说,如果拿下惠州,他麾下的二十万大军的粮食便有着落了。
朝廷如此行事,自然是打着让郑芝龙与安国军两败俱伤的主意,在江南彼等可不敢直接向安国军宣战,一旦不济,南京就危险了,不过在广西、福建向安国军进攻以消耗彼等之实力倒是朝廷诸公非常愿意见到的,一旦安国军实力大损,再从南京出兵便事半功倍。
他们也想到一旦郑芝龙成功了,估计又是一个安国军,不过如今国家形势艰危,北面的鞑子又在虎视眈眈,自己按兵不动的话只会让安国军越做越大,于是在吕大器报来尽起狼兵进攻桂林之事后,便有了让郑芝龙从东边夹攻的主意。
郑芝龙也不是傻子,广东之地的精华在于广州府、惠州府、潮州府,广州府贼军必定拼死守卫,他也不想让自己花费巨资打造的陆师白白消耗在那里,不过拿下惠州之地,与安国军平分广东还是有可能的,自己有庞大的船队,随时可向广东各处进攻,安国军在疲于应付之下,没准会同意与自己平分广东。
于是他便答应了进攻惠州,不过答应之后如何进攻又煞费思量了,由于潮州府管辖的惠来县与惠州府管辖的碣石卫都在海边的平地上,从惠来县聚集重兵向惠州平推过去自然是上上之选。
不过郑芝龙着实狡猾,他认定一旦自己的大军在惠来县聚集,一定瞒不过安国军的眼睛,届时安国军驻扎惠州的大军肯定会沿途拦截,自己就算拿下惠州也是得不偿失——刚刚在攻打潮州府的战役中,仅在攻打潮州城、南洋寨两地他就损失了近万人马,何况这次面对的是战力比潮州强得多的安国军?
所以,他决定兵分两路,一路由郑彩、郑联兄弟率领五万精锐还是从惠来出发,这一路是正兵,而另一路他却亲自率领大小船只三百艘直扑广州,随行的还有一万最精锐的陆师。
这一路是奇兵,他不指望靠着一万人以及船上的水兵能拿下广州,不过三百艘大船声势浩大,安国军一见还以为彼等的主力在此,没准会抽调惠州的人马来护卫广州,届时郑彩郑联兄弟便有机可乘了。
等郑彩郑联兄弟拿下了惠州,自己再与安国军签订城下之盟,以自己的财力,休养生息几年后,不见得打不过安国军,届时自己这闽粤总督便坐实了。
郑彩郑联那一路他多少有一些信心,这两兄弟才能平庸,不过胜在忠心,都是郑家的人嘛,更令人放心的是先锋施琅,此子虽然有些嚣张跋扈,不过才干卓绝,无论是水师还是陆师,带兵打仗很有一套。
所以,他让自己麾下的大将施福担任前锋,率领一万大军在前面开路,实际指挥者便是施福的侄子施琅,一旦施琅得手,后面的郑彩郑联打主攻不行,不过锦上添花还是可以的。
故此,他没有采纳多数人的由水师运送大军在碣石卫登陆,就在碣石卫与惠来之间与安国军大战一场的建议,而是施行一正一奇的策略。
在碣石卫登陆好是好,不过一旦被骁勇善战的安国军陆师缠上,恐怕也不能轻易脱身——安国军的战例他也研究过,彼等最善于打歼灭战,一旦事有不济,自己几万大军全部交代在惠州那就太不合算了。
从潮州到广州,海路不下八百里,郑芝龙想要出奇制胜,水师就得提前出发,他也是这么做的,由于此时还是北风盛行的时候,他亲率船只提前五天出发了,让郑彩郑联五天后再向惠州攻击。
驻扎惠州的杨天星部一早便通过按察司的探子得知了郑芝龙在惠来附近聚集大军的消息,得知此事后他一方面派出快马通报李安国,一方面只留三千人马镇守惠州,自己率领九千人赶到了海丰县。
来到海丰后,他又动员海丰以东的居民暂时搬到海丰以西,海丰与碣石卫之间有一条螺河,等居民全部搬到螺河以西后,他让苏利继续镇守碣石卫城,自己率领九千大军渡过螺河,并布置在宋奎光大军驻守的甲子门所西北的内湖镇,与甲子门所形成掎角之势。
甲子门所是碣石卫下面的一个千总所城,与惠来县隔着鳌江相望,鳌江上,只有在甲子门所附近有浮桥,想从其它地方渡过就必须自己搭建浮桥,而搭建浮桥就必须用到船只,用到船只就必须通过甲子门所。
如此安排,就可以将郑军封锁在鳌江以东的地区,不过这也是杨天星一厢情愿,郑军水师强横,可从广东沿海任一地方登陆,一旦郑军真如此行事,绕过甲子门所将陆师运到杨天星部的背后他就欲哭无泪了。
幸好郑芝龙的“担心”帮了他的大忙。
郑芝龙的水师出发五日后,施福的万人先锋出动了。
甲子门所北面有一处小山,离所城只有二十里路,小山附近的鳌江却很浅,人马可以涉渡而过,不过广东之地的河流看似很浅,却多有很深的淤泥,想从此处通过也不容易。
与杨天星料想的不同,施福的先锋队并没有从甲子门所过江,而是先折向西北,绕过甲子门所北边小山的北部,最后再折向西,直接攻占了已经空无一人的内湖镇以东约莫三十里路的葵潭镇。
而郑联的两万大军也如法炮制,他们也没有通过甲子门所,而是与施福一样,从甲子门所北侧小山的南面越过此处较浅的鳌江,直接来到了内湖镇的南边!
如此一来,郑联的军队就将杨天星、宋奎光部隔开了!
“彼等是如何渡过鳌江的?”
杨天星闻讯大惊,赶紧问安国军的探子。
“都督,彼等都是广东、福建的当地人,对附近地理的熟悉肯定超过我等,若是职部没有猜错的话,鳌江虽然多处有很深的淤泥,不过郑军渡江的地方恐怕正好是淤泥较少、石头较多的地方官,彼等觊觎惠州已久,不会不对沿途的地理水文有所探查”
杨天星点点头,他寻思半晌又问道:“彼等不是有五万大军吗?还有一部分呢?”
“都督,拖在后面的估计就是这次郑军的主帅郑彩,他倒好,不下两万大军就在甲子门所城对面安营扎寨,打的估计是一旦施福、郑联攻击得手便猛扑所城的主意,届时可能还会有水上的配合”
杨天星双眉紧皱,最后反而长舒了一口气。
“都督,如今我军被郑联拦腰截断,正对面又有施福的一万大军,形势危在旦夕,都督为何反而松了一口气?”
杨天星笑道:“若是郑彩倾巢出动,从葵潭镇抑或小山南边过河,我军虽然精锐,不过在几万大军的夹击之下不免顾此失彼,如今郑彩蠢笨,有两万大军却在甲子门所对面按兵不动,你马上想办法南下通知宋奎光,让他抽调大部分兵力北上,我等先吃掉郑联!”
“啊?都督,若是郑彩在彼等水师的配合下猛攻甲子门所,宋将军不支之下就毫无退路了,怎么还有余力向北进攻?”
“这你就不知晓了,宋奎光部的前身是大都督亲自打造的九江营,全营一共两万多人,战力位居安国军之冠,区区甲子门所,有三千人镇守够了,郑彩如果有水师配合早就展开攻势了,我看彼等这一次是准备在陆上与我军决一死战了”
“那彼等横行海上的水师?”
“不知,这就不是我等所要操心的了,自有大都督等人费心,我等的任务便是在陆上击败郑军!”
“都督,施福的大军抵达葵潭镇后一直没有动静……”
“若是本督所料不错的话,彼等等的就是郑联的大军将我们隔断,如今我军与宋奎光部已经被郑联隔断了,没准彼等发动就在这一两天!”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