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梦就是很奇怪,秦天连没把它放在心上,也没跟任何人包括许问说,甚至过了一天,他就把它给忘了。
他继续教许问炼铁打钢,锻制铁铃。
许问是个绝佳的学生,他天赋惊人,对事物的感知极为敏锐,头脑清晰,思路非常活跃。
最难得的是,在这种情况下,他仍然保持着一颗安静的心,能够摒除一切杂念,专注而宁定地去做事情,同时又把自己的感知与情绪注入其中,从而最充分、最没有保留地去完成作品,达到秦天连的要求。
一开始,秦天连觉得他的水平远超他的年纪。
但没过多久他就意识到了,这样评价许问其实都还轻了,现在的许问,已然是一个成熟的、顶级的工匠。
他不是那种普通的初学者,是什么东西都要从头开始学开始练。
他现在在做的,是拓展自己的知识边界,向着更高更远的境界进发。
而据秦天连的了解,再高再远的境界,就只剩下一个了……
“五声招魂铃的结构很特殊,你现在能看出多少,画给我看看。”
秦天连的心里已经有了一些判断,但表面上一点也看不出来,该怎么教还是怎么教。
许问最难得的一点就是这个,在他心里好像就没有骄燥这回事。
他明明已经达到了这样的境界,除了没有秦天连本人全面,其他方面境界已经接近,相距不算太远。
但现在,他还是非常尊重秦天连,说了要学,就一切听他安排,他说怎么做,他就认真地照做。
现在听见秦天连说,他就俯下身,认真地画了起来。
秦天连跟他说的目标很明确,一开始就是冲着修复铁铃去的,所以连许问从一开始,就在研究琢磨它是怎么一回事。
铁铃的结构确实很复杂,它只有巴掌大,但内部分了五个结构,每个结构都能独立发声,发出的声音各自不同,还能共鸣。
风声合适的时候,铃声如乐,以乐招魂,远没有名字听上去的那么恐怖。
五个部分,声音各自不同,能共鸣,能形成乐声。
这要求的不仅是结构,还有其中更细微的部分,厚薄、质地等等。
哪个部分不对了,声音都有可能发生变化。
许问在纸上慢慢画出自己思考出来的铁铃结构,先是外形,然后是内部,再来是各种数据,更细节的部分。
秦天连看完,不置可否地说:“打出来看看。”
生铁在炉中熔化,形成一定的形状之后,被浸进了一种微黄的液体里,然后迅速取出,再次被浸入另一种颜色更深、更加粘稠的液体里。
这是秦天连新教的双液淬火法,它诞生于南北朝时期,出自北齐一位叫作綦毋怀文的大师之手。
他发明了灌钢术,同时发明了双液淬火这一全新的制刀工艺,制造了世上第一把宿铁刀。
灌钢术产生的前提是因为开始使用煤作为燃料,使得冶铁炉的温度变高了。
然后,它用熟铁为料,生铁为媒,将先行熔化的生铁铁汁不断均匀地淋到料铁上,这样碳更易进入钢中,同时会产生剧烈氧化作用,分离铁中杂质,生产出更优质的钢材。
这种工艺直到今天仍在一些地方使用,可见它的影响有多深远。
灌钢法从出现开始,就几乎全面取代了百炼钢。
双液淬火法则是另一种先进的炼刀方法。
在那个时代,用百炼法炼一把优质的刀剑,比现在还要困难。
它的整把刀剑,全部都是用百炼钢制成的,价值昂贵,用时长得惊人。
三国时期,曹操命有司制作宝刀五把,一共用了三年的时间。
綦毋怀文改进了这种做法,他对钢铁的掌控出神入化,深知不同的钢铁有着不同的属性。
于是他用灌钢法锻成的坚硬高碳钢作刃,用延展性好的熟铁作刀背,制成了宿铁刀。
刃口坚硬能更锋锐,刀背韧性大,不易断裂。
这种混合应用不同钢铁属性的制刀法直到现在还在使用。
双液淬火法则是制作宿铁刀时的一种特殊的淬火方法,它先用冷却速度比较快的液体淬火,来保证成品的硬度;再用冷却速度比较慢的液体淬火,来保证成品的韧性。
在綦毋怀文那时候,前种液体用的是动物的尿,后种液体用的是动物的油脂,选择与锻炼的过程全靠经验与手感。
即使在这样更加先进的技术支持下,主要也还是靠工匠的个人实力来决定最后的成品质量。
双液淬火法现在也还在用,有了更专业更准确的淬火液选择,机械与流程也都非常严谨,体系完整。
但现在,同样是双液淬火法,秦天连却要求许问完全手工,淬火液自己选——像老祖宗那样用尿也行,整个过程也要求他完全手工控制,可以使用现代工具,但必须手制为主。
许问知道秦天连为什么这么要求。
刀剑都能量产,五声招魂铃是不行的,至少现在不行。
它五个部分的结构,震动时的音色以及相互之间的影响,都非常微妙,必须细细调试。
——音乐本身,也是一种奇妙的存在,是旋律,也是人心。
两次来往于班门世界与现代世界之后,许问完成了第一个五声招魂铃,把它拿给了秦天连看。
秦天连看了一眼,简略地对他说:“跟我来。”
这次他带许问来的是一间疗养院,距离许宅不远。
要不是他带着过来,许问真不知许宅的近处还有这样一个地方。
这里看见也像个民宿,围墙围起几幢小楼,中央是个院子,绿柳扶疏,柳下有几张躺椅,围着中央的池塘,一派清闲悠哉的情景。
躺椅上坐着几个老人,秦天连刚刚进去就有几个人跟他打招呼,还有一个老人直接从躺椅上起来,吆喝着说:“你来得刚好!昨天我孙子来看我,给我把床头的花瓶砸碎了。你来看看还能不能修?”
他中气很足,精神也不错,旁边另一个老人掀了掀眼皮子,有气没力地说:“你那花瓶,也不值钱,碎了就碎了,何必花老秦的时间?”
喜欢匠心请大家收藏:(m.guibuyu.org)匠心笔趣阁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