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大汉好男儿 > 第十九章 修长城
    孔山道“有你这一句话,我就放心了!你们的责任就是负责第六燧的质量监督,长度约十里。地段在这儿,你过来看一下。”孔山打开了案几上的一幅地图。

    常惠便走上前去看了一下,地点很好记的,就是在现有的长城的尽头第一段。

    呵呵,原来自己在军中的第一份差事居然是当业主代表,还是代表朝廷的。这要是放在现代社会,可是一份有油水的美差。“军侯请放心,保证完成任务!”

    常惠信心满满地接下了这个任务,然后离去。

    孔山看着常惠,一直到他的身影消失在自己的视线内,方才收起脸上的笑容,若有所思。

    常惠回到宿舍的时候,有文书正在给他们什颁发“符”跟我们现代的身份证差不多的证件,上面明确记载了每个戍卒的身份、籍贯、爵位、姓名、年龄、身高、体貌特征及资产情况等。

    西汉为了有效地控制和管理戍卒,制定了一套严密且有效的制度。除了给每一个戍卒颁发“符”之外,还有一项名籍制度。名籍制度就是跟现代的户口本一样,由每一级最基层的单位编制戍卒名籍向上一级部门呈报。正是通过这些名籍西汉政府可以很好的对戍卒进行整体管理,及时的了解戍卒的人员增减情况。

    “常惠”那文书喊道。

    “在。”常惠赶紧应道,走了过去将属于自己的符领了过来。接过来一看,只见那符上写道太原郡霍人繁峙邑第六燧守燧长簪袅常惠年廿七长七尺二寸黑色剑一。前面,一段讲的是地址和身份,他现在是在太原郡霍人繁峙邑第六燧,职务是守燧长。簪袅是他目前的爵位。簪袅在汉朝二十等爵中属于第三级,高于上造。

    汉代的《户律》规定受簪袅3宅宅地的标准是以30步见方的土地为一“宅”)。这一等级的爵位放在秦代的军中,每顿可以有精米一斗,酱半升,菜羹一盘,干草半石。虽然汉随秦制,不过,由于汉武帝前几年大肆卖爵,这爵位的含金量已经没多大用了。

    年廿七是他今年的年龄,七尺二寸黑色是他的体貌特征。由于西汉的尺寸长度要比现代的短,常惠穿越到西汉就被人为的拔高了。由于这一个月来的训练都是在炎炎烈日下进行,以前本来皮肤还比较白的他,居然也变成非洲黑人了。

    常惠苦笑了一下,曾经家财万贯的他,如今身边的财产也只剩下一把剑了。哦,对了,自己还得赶紧给桑丽华写封家书,让她找人给自己出一个家赀证明,家里有赀产万钱以上,要不然,这个守燧长还转不了正的。

    张三拿着自己的符看了半天,通过这半个月来的学习,他已经学会了一些字能写自己的名字的了。“常哥,这个第六……”

    “第六燧,那个字念燧。”常惠教他道,他知道张三卡在那个字上了。

    “这个第六燧在哪儿?”张三又问道。

    “这个第六燧啊,离这儿有二十来里路,属于新修筑的长城,还没正式开始修呢!我们现在的任务就是负责第六燧建造过程中的质量监督。”常惠跟大伙儿交了底。

    “怪不得城邑最近来了好多的人,原来是这儿除了屯田之外还要加修长城啊!”大家都议论纷纷。

    “我听隔壁那个什的老乡跟我说,在山脚下有人动土烧砖,原来是要修长城啊,我还以为是给我们盖房子的呢!”小范插嘴道。

    “给你盖房子住,你做梦吧。”夏季笑道。

    “那我们还住这儿?”郑吉问常惠道。

    “对,我们还得在这儿住一段时间,直到那边长城上的‘坞’建造好为止。所以,小范说的也没有错。”常惠道。

    “那明天我们都要干些什么?”王守一问道。

    “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保证工程的质量,具体的任务,明天军侯也要过去,他会跟我们交待的。”

    第二天,常惠集合了大伙,便直奔第六燧的地段。

    一路上,大家边走边聊了起来。

    “你们修过长城吗?我听说那可是一件辛苦的活儿,修长城用的石头要从大山之中运下来……”云问道。

    “你放心吧,没有让你去干搬运石头的活。我们跟着燧长,只需要保证工程的质量就行了。那些搬运石头的重活,是城旦他们做的……”张三跟属下解释道。

    “张伍长,你以为我们保证工程的质量就是一门轻松的活?我跟你们说,没有那么简单。我老家齐地也有长城的,当年孟姜女寻夫哭长城,哭塌的就是我们齐地的长城。她这一哭,倒是出名了,害苦的就是长城上的监工,秦始皇知道后大怒,把所有监管长城修造的监工全给杀了!”一向不怎么爱说话的小范不说则已,一说就语不惊人死不休。

    孟姜女哭长城的历史典故,常惠还是知道的,故事的原型就是春秋齐国勇士“杞梁”的妻子。杞梁随齐庄公攻打莒国而战死,其尸运送回国时,其妻孟姜奉夫棺,将窆于城外,乃露宿三日,抚棺大恸,涕泪俱尽,继之以血,齐城忽然崩陷数尺,由哀恸迫切,精诚之所感也。

    到了后世,以讹传讹,出现了好多版本。传到秦朝时,由于秦朝的暴政,便有了秦人范杞梁差筑长城而死,其妻孟姜女送寒衣至城下,闻夫死痛哭,城为之崩。这个锅就被扣到秦始皇身上而被后世广为流传了。

    在齐地,人们又对这个传说你添一枝我加一叶,秦始皇的罪行就越发罄竹难书了。于是便出现了小范口中所说的那个版本。

    常惠一听之后,也笑了,本来想纠正一下,但一想让大家警醒一下也是好的。毕竟,西汉对于质量问题也是抓得很紧的。自己带领这十来个人负责十里路长的质量监督,肩膀上的这一副担子并不轻。他得打起百二十分的精神来,严格把控好这一段长城的质量,一旦出现长城倒塌的事件,那可是真的得掉脑袋的事情!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