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千岁闻言,将手中特制箭头丢给杜松涛,浅笑道:“杜将军乃是从大唐而来,随秦琼秦国公四处征战多年,再归楼兰之将军,想必自是见多识广,所以朕想问问杜将军,不知可曾见过手中箭头。”
杜松涛感受到特制箭头四面锋利,怕划伤皮肤,不敢用力拿捏,上下掂量一番,这才道:“恕属下眼拙,只认得此物大概为箭支上的箭头,要说见过,属下却从未见过如此诡异箭头,也不知是哪种箭支所用。”
这时,马小二着急忙慌赶来,手中拿着一根拇指粗细,长约十二公分匀称木棍,交给秦千岁。
秦千岁面对杜松涛的不解没有多说,从杜松涛手中拿过箭头,捏住尾部,再用手中木棍插入进去将其拼合,形成一支没有尾翼,看起来十分简陋的箭支。
就在众人以为,秦千岁要为其加上尾翼时,秦千岁却出乎意料的直接将手中箭支交给李望川,口中吩咐道:“李望川,你给朕射此一箭看看效果如何。”
箭支尾部没有羽毛尾翼,中间部位却有条两厘米左右深的沟壑,李望川一手拿弓,一手上箭,待到弓弦落入箭支沟壑,拇指食指捏住箭尾,猛的用力拉开弓弦,整张弓成满月形态时,蓦然松手。
“砰”弓弦震动发出沉重闷声,这还没完,看似简单的箭支离弦瞬间,便由前端箭头,爆发出强大而又刺耳的呼啸之音,直接盖过弓弦震动。
在众人目瞪口呆下,箭支划破天空带着刺耳的尖锐之音,直直消失于远方。
杜松涛头皮发麻,不可置信道:“这......这是什么道理!”
李望川放下手中弓,眺望远方,却看不见箭支落向何处,喃喃自语道:“我拉弓有一个习惯,怕弓弦崩断,皆只用六成力气,今日一箭可抵往日全力尽出,甚至还有多余!”
熊靠山看不出什么门道,很自觉的跑着去寻那箭支。
秦千岁点点头颇为满意道:“杜松涛,朕问你这一箭威力如何?”
杜松涛毕竟为一方唐兵统帅,不管是普弓,还是弓弩或者破城车弓,熟悉弓箭莫过于他,很快从短暂的震惊中回过神来,并未夸大箭支效果,反而指出其缺点道:“陛下,臣以为此箭威力虽增,但也有几处地方乃是致命弊端。”
这可是后世明朝期间江湖人称第一狠箭的毒瘤箭,伤体杀人无往不利,又方便制造,要不然秦千岁也不会选取此箭,用来配搭连射新式弓弩。
不知杜松涛看出哪种弊端,秦千岁来了兴趣,开口道:“有何弊端,杜将军但说无妨。”
杜松涛见秦千岁真心求教,指出端倪后,又未恼羞成怒或者发火,于是放宽心,以懂箭大家风范客观评价道:“此箭射击时声响过大不宜暗杀,还有属下见陛下并未给此箭安上尾翼,因此断定此箭在射击目标过程中定然不稳,遇风则乱,无法命中目标,再有虽此箭威力甚大,但箭头与箭身拼凑如此马虎,在射击过程中难免保证不了会有脱落,不能杀敌。”
杜松涛指出三个问题,分别是声响,尾翼,与箭头拼凑。
秦千岁仔细听闻,随后在脑海中全部否决,却未立即给杜松涛说出答案,而是吩咐熊靠山将捡回来的箭支交于杜松涛,要他亲自去感受这一箭之威。
杜松涛手持弓箭,临射前秦千岁张口问道:“杜将军,不知这箭支拿捏手中后有何感觉,比起你手下唐兵弓弩所使用箭支又是如何?”
唐兵所用弓弩箭支有效射程可达三百米左右,弓弩虽说装填时间比起普弓要长许多,优点在于它的射程更远,杀伤力穿透力更强,命中率比起普弓也高得出奇。
杜松涛并不看好手中还未射出的箭支,又怕秦千岁小看大唐弓兵,张口便道:“依属下看来,此箭抛去威力甚大这一优点外,其他方面皆不如弓弩所用箭支!”
刚才李望川一箭只是随意射出,杜松涛想给手中箭支来个全方位测评,没有托大,瞄准前方大概两百米位置,空地上的一口大锅,一箭呼啸而去。
结果在秦千岁意料之中,又在杜松涛意料之外,箭支带着呼啸之音几乎毫无偏差命中大锅,只是杜松涛瞄准的是大锅中间的一个漏洞,那是一口破锅。
众人都以为是一箭命中大锅,只有杜松涛明白,貌似是箭身穿透了大锅漏洞,射击在大锅内部的另一面从而引起抖动,不是命中大锅,而是命中漏洞再中大锅。
杜松涛顾不得身旁熊靠山夸赞说好箭啊,慌忙跑到大锅之处,而那根令他意外的箭支,确实准确无误穿过大锅漏洞,同时扎破另一边锅壁,稳稳斜插在地面。
得到肯定证实,杜松涛拔起地面箭支,用上十足力气架上弓身举弓再射。
此次目标为三百米开外的一根木桩,箭支带着呼啸之音,旋转而去,直接命中木桩不说,恐怖的穿透力还将其完全穿透,再行百米这才斜滑落地。
杜松涛内心骇然,他看出李望川射击箭支的优势在于威力,却没想到自身上手,威力竟有如此之大,简直超乎想象。
恐怕没有木桩阻挡,此箭支有效射程可扩张至五百米左右,且精准度穿透力,无论那一方面,比起唐兵手中弓弩所射箭支不知强上多少。
杜松涛明白,就这威力这还是由普弓射出,若是将其安装在弓弩之上,威力又不知要提升几倍。
杜松涛捡起箭支,如宝贝般捏在手中不肯撒手,回到秦千岁面前,激动道:“陛下,属下实在无知,莫说连射新式弓弩未出,就算真有也罢,属下不要了,属下只要将这箭支能批量制作,派发唐兵使用!”
秦千岁笑着回答道:“此箭朕暂时还不能给你,因为朕要将它装在连射新式弓弩之上,配合使用。”
听闻此言,杜松涛手中捏紧箭支,内心激动不已,连射新式弓弩加上此箭,自身手下唐兵总体战斗力起码可翻五倍不止。
杜松涛内心第一次将秦千岁正视为尊皇,有如此神箭,想必那连射新式弓弩也不会有假
杜松涛虽亲眼所见此箭强大,却还是有些不明白地方,压下激动心情,放下自持骄傲,虚心求教道:“陛下,属下还是有不明之处,此箭看似简陋,怎方方面面如此强大,几乎强大到不合情理。”
秦千岁想了想,不知如何用物理来数据化解释,只得回答杜松涛前面所说的三个缺陷,顺便解释。
秦千岁从杜松涛手中拿过箭支,举在手中道:“杜松涛,你曾说此箭射击时声响过大,不宜暗杀,可朕从未有过将它当成暗箭相看,朕要的是明箭,一箭可破千军万马的气势之箭,你等可试想一番,两军对战,一方箭似细雨,一方箭如奔雷,光在气势之上便可碾压敌军,破其心智,同样人马,同样弓弩,只是这箭支不同,朕断定用此箭方必胜!”
以往都是骑兵冲锋陷阵,再由杜松涛手下唐兵弓弩作为伏击或者辅助所用,不可声势浩荡,只能偷摸进行。
杜松涛想明白过来,秦千岁这是要将其调为主军压敌,不由得赞叹一句道:“好个箭如奔雷!”
秦千岁再解释杜松涛所言第二个缺陷道:“你们可知,箭支皆有尾翼,尾翼作用在于射击过程中稳定其轨迹,好命中目标,但是此箭不同,尾翼稳定因素已让旋转的箭头代替,顺风更强逆风更稳,有此箭头,比起尾翼效果要好得太多。”
说到这里,不仅杜松涛,就连听了个大概的熊靠山都插话一句道:“俺老熊是粗人啥也不懂,反正俺老熊知道,只要是陛下拿出来的东西,没一个是孬货!”
秦千岁伸手压下熊靠山粗鄙话语,微笑中再道:“杜松涛你三问箭头与箭身连接之处轻易合拼,怕会不稳固在射击中脱离,那朕便告诉你,朕要的就是两者之间容易脱离才好。”
“此箭在射击中,箭头与箭身虽有可能会在半路脱离分开,但比起其用处简直可忽略不计,平常箭支命中敌军,大多数治疗方法为拔箭止血,在待修养。”
“朕告诉你等,若是在一定距离命中此箭,可做到命中敌军却不穿透的话,箭头会深埋体内,令其丧失作战能力,强拔不出,只能拔出箭身,唯有开刀方可取出箭头,此箭头四面成片带有倒钩,哪怕是开刀取之,没有强大毅力,断然无法承受如此痛苦,只能生生丧命,或者让其留在体内痛苦一生。”
“朕刚才所说为一定远距离,若是在近距离作战,此箭必可穿透敌军身体,带来更大创伤,杜松涛,朕再问你,此箭如何?”
哪怕是在这炎热天气,在场众人无不心生寒意发,幻想着若是自身中上这么一箭,那该是何等下场。
杜松涛打了个哆嗦,发自内心道:“有此神箭,当可杀敌万千!”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