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少帝之殇 > 第十八章 焦点丞相
    众人见我神采奕奕的与何太后端坐上方,便一一见礼,而又见此处并无侍者,大为喜悦。

    “大将军,你可知罪”。我对大将军的看法始终未有改变,这个人他妈的就是为了一点权术不择手段的那么一位,什么十常侍之乱?那都是骗人的,说到底是何进兄妹二人的争权夺力,何后说白了还是向着皇权的,为了皇权也不惜牺牲她的哥哥,这是一个多狠的妇人。十常侍不过是皇权的执行者,只不过他们私心太重,而又与世家之中的种种联系,真真是剪也剪不断,家族式的经济发展带来的隐性威胁不比部落式的差,只不过一者更加隐密,一者却有着明面上武装,很容易让人起了防范之心,而家族式的不会,一群普普通通的读书人还有一些农民谁会在意这个,当一个势力发展到一定阶段所暴发出的力量是惊人的。汉朝的沦亡天下势力的相互争夺一直延续到隋帝国的建立,然而众人还会以为不是还有东西二晋么,有晋一朝皆是对世家进行了彻头彻尾的清洗,而养出来的却是司马家的一家独大,而后八王之乱,外族入侵无一不是汉亡后的结症所在。天下不在需要一个头脑来领头,天下肉食者软弱无能,百姓追求安逸,士族追求奢靡。衣冠为何南移?为何会出现两角羊?我一直对这些事有着深深的疑虑,也有人说这个时代是民族大融合时代?华美的词总会是愚弄历史的血迹。实刚东汉各州人口繁衍之快,发展已达到历史的顶峰,当朝者不思务实发展,又不实事求事,以为江山稳固。

    众人看向大将军,何苗老神在在的顶着下方,完全忽视了何进的求救目光,何进不明白为何小外甥会向自己发难。

    ”臣不知陛下所怪何事?“何进问道。

    ”你诏那董卓进京何意?“我之镇定,下边群臣除去白胡子才老马,本就颤颤巍巍,更是气的白胡子乱抖,大眼圆睁看向何进。而身边的何后更是大惊,感觉得到那种发至内心的恐惧而散发出的寒意。

    ”臣,臣……“何大将军结结巴巴的不知该如何说。

    ”哼,大将军好大的胆子,你还将我孤儿寡母放在眼中?“何后大怒,万万没想到,这就是自己的亲哥,还没等到先帝尸骨未寒就要行这大逆不道之事,一山之隔就算是骨肉,那也是有了疏离之别,想他养我爱我,自己舍不得吃的东西都留给了我,一定还有什么隐情,且看看他怎么说罢。

    ”太后息怒,臣只是觉得洛阳之地空虚,而天下叛乱不断,只有加强中央才震慑宵小,不然天下会深受其苦。“何进忙说道。

    "哦,大将军以为这河洛之地养兵几多人,大将军以为我河洛之地拱卫中央之士可与那边关虎狼之士有一战之力?”我问道。

    老马头闻言大喜,本想当陛下面当责问大将军,没想到天子竟如此聪慧,比之先帝也不差,事关刀兵不可不慎,天子有此眼光,大汉守成当没有问题,只是,唉,先帝未竟之事也不知这小天子如何看待,在看看这卢植,呵还有何苗,一个个老神在在皆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不过这袁隗怕是在也站不住了吧,他那侄子,儿子终日在那何府,也不知出些什么主意,这或者是他的主意也不一定。真是可气,看向蔡邕那眼神好像一个幽怨的小女子。

    “陛下,这也是臣忧虑之事。”何进说道。

    “陛下,当务之急还请陛下还宫,大将军只需一个诏令便可令那董卓回那并州。”袁隗上前说道。

    “不必,朱将军为汉之栋梁之才,已是河南尹加廷尉,现在联将大将军五部与羽林及西园之众交于卿手,联可安心,不过凡上过战场者当择优送入陵邑之中,联已编练新军为铁血军,没有打过战的经验,所以朱将军当为联分忧才是。”我说完,朱儁愣了,良久“这”了一声看向大将军不语。傻瓜都看的出来这天子成心拿大将军开涮,可你也不能把我架在火上烤啊。

    “这大将军五部还是算了,其于之众臣定当领之为陛下分忧。”朱儁为难的说道。对于何进来说这是要他老命啊,这竖子,宁予外人,不用自家人,也不对,那现在的燕王那可是人家的自家人啊,也不知截杀之人将那些人抓住了没,不行一会一定的多多加派人手。何进心里还在打算盘,却听到要他的五部给别人带,好在也是朱儁,这人也是寒门出身,也翻不起多大的浪来。

    ”大将军从今天起便不在担任大将军了。“我淡淡的声音吓坏了所有人。这可不是谋国之言啊,想想大将军现在的权势,在想想先帝为了给大将军造势,所下的所有辛苦,没有大将军你真就成了孤儿寡母了。

    ”虽然大将军办事很是糊涂难免有不察之时为小人所乘,然自先帝之始便为大将军,其功绩更在社稷,因此联摆了大将军之职,封为丞相总揽朝政,以三年为期,若这三年天下清平联当为丞相记功,若天下大变,还朝之日,丞相也当自己请辞才是。“沙哑的声音仿佛给了何进无穷的力量。

    ”臣谢陛下,臣当记陛下约定,陛下可在宫中守孝,也可在陵邑中守孝,臣定当为陛下处理好天下之事。然而陛下不该封出汉兴剑,若是如此,刘幽州与洛阳相差甚远,若有小人言之,怕有刀兵之灾,陛下若赐当当着刘幽州之面赐下,这方为万全之策,陛下当三思。“何进大喜,丞相那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之人,这天子一守孝那这三年还不是我说了算,到时候还不还政那又是一说,在说三年后又是什么情景那还的两说。

    ”嗯,也是这个理,只是金口已开,天下闻之者多也,料想那宵小之徒也不敢做此等之事,丞相多虑了,宫中府中之事丞相当与联母后多加商议,太后听政议政丞相应多加给予方便,若遇难决之事可入陵邑与联商议。“

    ”好了今天就到这里吧,众卿去休息吧。”是真累了交待了这两三件事便不在多说什么了,嗓子难受,我内心中已经高兴成毛了,无形之中已经把何后给推在了权力顶峰,听政议政给予方便,宫中府中丞相都是可以插手的,这何进权力更是一时无两,到了人臣的顶峰。

    众人各有所得唯袁隗很是不高兴,有了丞相他这司徒算什么啊。无形之中又矮了人家一头,在看那杨家子,也是不太开心,但也很欣慰,但是冒出个太尉来还节制了河北的兵马,他这个大司马又算那门子鬼,这四世三公到头了吗?。这小天子也知轻重,守孝三年也算把事情办的有章可行,若是无那太后临朝之事,想必也没这档子之事。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算了人家何大将军,不现在是何丞相了人家得到了人家想要的东西,也不知道那董卓会不会不顾一切的进京呢,要是那样这天下又有好戏了。袁隗一个人默默的回到了住处。

    天下各州牧闻听先帝故,有大恸者,有大喜者不一而足,只是突然间天下信使频繁出动,而幽州之地最为多之,有三公的有九卿的,更有天子的,还捧了一把汉兴剑,而所过之地走孟津过邯郸直奔蓟城。要说这人是谁啊,不用多说正是那十常侍之一的赵忠,要说为什么是他呢?这事说起来就有趣的多了,皇帝走了,出宫了,令人最恐者不是朝臣而是宦官,张让一死连一个拿主意的也没了,只有赵忠了,赵忠做事多犹豫。

    后史有记:帝出奔,宦者惶惶不可终日,夜不能寐,是日奉帝旨临幽州,常侍赵忠于幽州逝。

    其实,当我见到赵忠之时,我拉着赵忠的衣服哭道:“先帝为人所害,昨日不明是张叔公,联对之伤怀,于是令其陪陵先帝以表其忠,然而先帝在宫中被人所害,事关天家颜面,又不得不慎重,几位又是看着我长大的,如今锦衣绣者暗卫不知所终,明卫一分为二,皆不在我等之手,张叔公一死吾等耳目皆灭,而天下深恨你等众多,联有意令你等前往幽州传旨给你等一条活路,你能带多少人就带多少人,去了之后把锦衣绣者暗卫在给联发展起来,希望你们不要在像先帝之时那样,不然联也保不了你们。”每次都能装逼装到极致,我都怀疑我为什么不支当演员。

    赵忠等人大喜,又想到他们走后天子就真的成了孤家寡人了,在宫里连个信任的人都没有,先帝之死他们也在一直查,可是毫无结果。他们这些人一个个的不得不叮咛唐姬要好好照顾陛下,如果入宫了,一定有多加守位,衣饭要亲试之类的,听的我是两眼冒泪大有身离死别之意。

    其实啊做为一个现代人看来这些事真的是防也防不住的,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但是做为一现代人看来,那些个没了卵的残疾人士纵然他们的人生已经扭曲,那么他们的性格也将不与常人相同。我听着感动,内心在反胃,要不是这些个人真还有些用处。

    赵忠他们走了,我搂着唐姬要睡觉,蔡琰却被唐姬拉着要同睡,何后回宫向董太婆请安去了。蔡琰是万分不同意还要赶我们走,结果唐姬说了一句让我和蔡琰大噪的事。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