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皋亭山 > 第一回 皋亭春日桃花艳 宫娥游山意兴浓
    大宋景定元年,官家已经豋大位三十五年了,离高宗南渡更是已经过去一百多年了,百年来大宋一直未忘记靖康之耻,与金人打打和和,二十六年前,大宋终于与蒙古人一起灭了金国,金国皇帝的尸骨也被一分为二,一半被孟珙将军带回大宋,祭了当年被拘二帝,也算是一雪百年国耻。虽然灭金后大宋又与蒙古开打,但是先赖有孟珙将军抵住了蒙古人,孟珙将军临终前,向官家推荐了贾似道,可巧是官家早逝的爱妃贾贵妃之亲弟,官家更是亲厚。这贾似道也不负众望,去年蒙古人一路从合州,一路攻鄂州,一路灭了大理,然后从大理进兵,准备包抄大宋。在此危难之际,幸得太祖佑护,大宋国祚不灭,蒙古大汗蒙哥竟然在钓鱼城被飞石击伤不治,久围鄂州的忽必烈急于北归争汗位,鄂州原得贾似道指挥有方久围不破,此时更是趁机出城,杀了几万蒙古人,大宋之危竟然一扫而光。官家也异常高兴,在贾似道班师回朝时,竟然要求百官出城二十里迎接,称赞贾似道为再造之臣,以周公誉之,封卫国公。

    对于百姓来说,贾似道是周公还是周婆不重要,只要打仗不在眼皮底下就行了。西湖有的游,生意有的做,瓦子有的玩,美食有的吃就行了,当然,如果青楼妈妈收费能便宜点就更好了。

    一转眼马上就要到清明了,满城的人都找地方出游踏青,西湖边美则美矣,人实在太多了,摩肩接踵的,还有人被挤到湖里,就有人另觅春光灿烂之处,江南么,青山绿水多的是,慢慢的,临安城里的人开始兴起到皋亭山游玩。一般都是拖家带口,带着吃食,卯正三刻一定要出发了,坐上马车一个多时辰至多两个时辰到山下,然后慢慢上山游玩,有脚力好的,一口气冲到山顶,从山顶往南看,临安城的繁华一览无余,又或者有女子体弱,就到半山腰,看看千园桃花,到庙里拜佛求签捐个功德喝个粗茶,然后再下山,一般在未正时刻就要开始往城里赶。

    这日,皋亭山上的师姑庵里有八位姑娘正在喝茶,都是十四、五岁上下,花般的年纪配着一个个唇红齿白,目如点漆,都穿着同样的襦裙,梳着同样的双挂髻,声音如出谷黄鹂。

    原来这是谢皇后与阎贵妃的宫人,谢皇后是个端庄大气的人,对于官家的妃子一直都友善相对,毫无妒忌之意,从已逝十多年的贾贵妃到目前最得宠的阎贵妃,都因此对她敬重有加,官家当然也对她是甚是赞誉。谢皇后对宫人也是宽厚,懂小儿女心思,这两天看天好,就放了四个不当值的宫人出宫游玩,又报了官家,从侍卫司步军中找了一小队人护卫她们。阎贵妃宫人听得此事,甚是羡慕,叽叽喳喳被阎贵妃听到,阎贵妃求了谢皇后,也放了四个宫人出去游玩。

    此时八个娇娥正坐在师姑庵里喝茶聊天,吃着从宫里带出来的点心,叽叽喳喳异常开心,吸引了几个护卫从庵里饭堂捧了面条,边吃边看几个姑娘。为首的乃是一个面容俊秀的公子,穿着圆领窄袖的紫衫,却也端着一个大碗,站着呼噜呼噜喝汤,甚为不雅。

    有一个宫女正说道:“听说这师姑庵有来头的,说是当年澉浦有个铁匠女儿水月姑娘,她的丈夫从了军无音讯,老父又病故,她无依无靠,被那等浪荡子日夜侵扰,她气愤之下,烧了铁匠铺子,去寻她丈夫去了,饥寒交迫之下病倒师姑庵,亏得师姑庵众尼收留相救。后她丈夫来寻她,竟在庵中找到她了。”

    另一个宫女说:“我也听过这个故事,她的丈夫可是钱王呢。”

    另有宫女问道:“可是陌上花开缓缓归的吴越王钱镠?想他一代英雄,却对夫人如此情深。”

    即有宫女吟诗:“陌上花开蝴蝶飞,江山犹是昔人非。遗民几度垂垂老,游女长歌缓缓归。”

    又有人吟道:“陌上山花无数开,路人争看翠軿来。若为留得堂堂去,且更从教缓缓回。”

    又有人吟道:“生前富贵草头露,身后风流陌上花。已作迟迟君去鲁,犹教缓缓妾还家。”

    又有人道:“我等入宫,日夜辛劳,若得上头推恩,还可放回家中,可是回家已经是韶华已逝,同龄男子老早成家,哪得同心人等你?或者终身不许归家,只怕是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了。”

    众人一时静默,空气中流荡着淡淡的哀伤。几个护卫看着这众女伤春的情景,端着碗也呆住了。

    紫衫公子却煞风景地大笑:“哟,才多大的人啊,就开始想男人了,门前一株枣,岁岁不知老,阿婆不嫁女,那得孙儿抱?你们好好干活儿,多领点赏赐当嫁妆,到时候求了皇后,她老人家慈祥,阿婆嫁女,大都会放你们出宫的,或者干脆去榜下捉婿,说不得你们还能嫁个进士呢。”

    众女都嗔道:“初樱姐姐又开始笑话我们了!”就有个脸上有两个酒窝的小宫女拿杯里的茶水来泼紫衫公子,那紫衫公子哈哈大笑,端了大碗逃回护卫这边。

    原来这个紫衫公子是女子所扮,名初樱,她今年已经二十,比这些小宫人大了有五、六岁,因身份特殊,皇后当她闲人养着,又因经常派遣她出宫做事,时间一久,她就常作男子打扮。

    有个护卫喃喃说道:“姑娘们真是可爱,要是有人嫁我就好。”

    初樱笑嘻嘻地说:“我指给你看,坐那边的四个,是信美堂的阎贵妃宫人,细流,晴柔,小荷,蜻蜓。这边的是慈元殿谢太后的宫人,早莺,新燕,浅草,绿杨。”

    护卫说:“刚才要拿茶水泼你的那位姑娘,两个酒窝甚是有趣。”初樱不禁笑出声来,道:“原来是看上她了,她是太后那边的绿杨,婺州人。你现在在殿前司,可以慢慢积年头升上去,等机缘凑巧,绿杨放出宫时,你可能是个都提挥使呢,那时职俸都厚,正好提亲,也养得起她。”

    护卫道:“大宋三百年来,从来重文轻武,文转武可以升一级或者平调,武转文不得平调,还要降半级呢。姐姐,我也不是贫寒人家,家中虽不得大富大贵,也是衣食富足,而且从小饱读诗书。姐姐,今秋朝庭又要开科取士,我正想着也要去科考。一来本朝文人势大,可更接近官家进誎,为百姓办事;二来文人也不是百无一用,如本朝吴潜是状元,可是文武兼具,出将入相,为我大宋柱石。”

    初樱不禁对他刮目相看,道:“难得你竟有如此心思,你叫什么名字。”那名护卫道:“在下刘勉良,也是婺州人士。”

    初樱笑而不语。又有个护卫连面带汤全倒嘴里,然后说道:“出家人的素面烧得好吃,偶然吃了,真觉不赖,不过如果住在庵里,天天这么吃素老子可要逃了,或者每天面里放点鸡腿东坡肉的,老子还可以留下来。”

    初樱怒道:“天天把官家的御膳给你吃可好?在庵里讲这些,造嘴孽啊!不怕菩萨等会儿罚你下山摔倒咧!”众护卫哈哈大笑。

    一晃到未正三刻了,众人起身下山。师姑庵尼姑老是接待达官贵人夫人小姐,对宫人并未放在心上,淡淡相送。

    走了一段路,初樱突然觉得肚子疼痛,不由轻声地对细流道:“你们先下山,我肚子疼,也不高兴回师姑庵上茅房了,这山林甚是茂密,我找个地方出个恭,好了我们山下会合。我坐车也闷的,一会儿我可能要骑马了。”

    绿杨在旁边听到,不由轻笑,两个酒窝又显现出来。

    众人慢慢下山,那个喊着要吃肉的护卫果然摔倒,伤得不重,就手擦伤了一点皮,倒引得宫人护卫们都大笑。看到路边有溪水清流,宫人们忍不住洗手,看到有桃花杜鹃花,又要护卫去折了来。因她们青春姣容,又是皇后与贵妃的宫人,侍卫一为开心二为拍马,也是屁颠屁颠忙得不亦乐乎。这么磨磨蹭蹭,一队一队的游人都从他们身边经过。

    到了山下,只见在山下等待的几个护卫已经很不耐烦,初樱也已经骑在马上,排在队伍最前面,紫衫甚是显眼,她正与旁边骑马护卫在交谈。细流笑道:“初樱姐姐脚程倒也快的。比我们还先下山呢,都已经骑上马了。”说完两宫的宫女各自上了马车,绿杨上马时,晃了一下,刘勉良急忙上前扶了一把,绿杨感激地望了他一眼,见他长得英俊,一双眼却满含笑意,到底脸红了。

    一上马车,宫人们很快打起了瞌睡,一直进了城,听得街市喧闹,才清醒过来,偷偷掀开帘子,看临安城里的繁华,早莺看到初樱还在队伍面前,骑在马上,与旁边一个护卫还在说着什么。不由笑道:“初樱姐姐还说我们呢,我看她才是实实在在思春,从山下一直到城里,一直和那个护卫在讲话,有那么多的话好讲么。看来过不了今年,她就要求皇后放出宫了。”

    天色已晚,一队人慢慢进了和宁门,两车宫人都下了车,互道万福,准备回各宫复命。初樱也在那名护卫帮助下,慢慢地下了马,转过身来。

    虽是天气已暗,但是宫人们仍看得出,这哪里是初樱,分明是官家的独女升国公主!那初樱呢,初樱哪里去了?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