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夜风之中,只有一缕奚琴之音萦绕在他身周,就如丝线一般越缠越紧,越裹越密。骤然一声洞箫直冲四野,就如一只无形大手,将要撕开这周遭琴音裹缠。
琴音乍变,好似弓弦一拉至满,骏马纵蹄如飞,由缓至疾,紧绷迫切;箫声自始至终低沉平和,便像一座大山屹立不倒,稳稳当当,不为所动。
奚琴声变,隐隐带有惊异之感,但也只是一闪而过,随即高亢。李延青心知对方正急催内力,似乎能看见那人手中琴弓疾推急抖,要将箫声全部盖过。
他身上真气本就凝在膻中,此刻压力骤增,胸口已经隐隐发闷,心知内力不及对方深厚,若要硬拼,恐怕凶多吉少。当下曲调一转,隐隐绰绰,好似由山岳变作一泓曲水,涓涓而流。
此时东市之内雪深尺许,狂风急吹,但听这一琴一萧齐鸣,时战时和。
琴声本应灵动轻快,却只自顾哀戚,如怨如诉,其中不尽悲苦之意;箫声原该呜咽缠绵,竟反其道而行之,变作飘逸悠然,漫透一阵湖海茫茫,逍遥世外的洒脱之感。
因而奚琴之声虽响,犹如一只带孔篦笼,固然将对手罩住,始终有一二分箫声旁逸斜出,驱之不散,压制不住。
如此僵持一刻,奚琴之声似有衰微。大寒时节,李延青鬓角已隐隐带汗,心道是再而衰三而竭,只肖不被这曲子高调压过,临近收尾,自己还怕他不成?
果然一曲将尽,奚琴之声渐渐由高至低,无可再续,又由低渐高,似要奋力一搏。冷不防啪的一声,琴弓弓毛崩断,顿失其力,琴音骤然而停,尾音长荡,颇带不甘之意。
压力一去,箫声却不急着占据上风,仍是不紧不慢,怡然自得,循着曲尾按步而收。
琴箫之声皆散,就听陈岚丰一声悠然长叹:“罢了……小子,现身与我相见。”
李延青拂去衣上雪花,一手持箫,缓步走出墙角,抬眼望去。只见放生池四周点着数盏昏暗灯笼,在风中摇曳不安。
一旁石墩上有人盘膝而坐,黑色斗篷将全身盖住,只露出双手扶着一柄漆黑奚琴,竖在膝上。琴弓弓毛尽断,带着粒粒细小微尘,风中飞散。雪花飘落,竟未沾到琴上半分,反倒是他双肩膝头,都落了白花花一层冰雪。
细看此人,满头华发,面容却似未到天命之年。只是相貌愁苦,竟显得苍老不堪。
李延青心中感慨,想不到这位名满江湖的高手,竟和那些流浪卖艺之人相差无几。想来也是因他形貌便于掩盖身份,才能混入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