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蜀王被攻蜀大军押解入秦。
在秦阳,秦川见到了这家伙。
他恨他,要杀他。
但是杀人,是要挑个好时候的。
随行入秦的,还有蜀地的文武百官,他们将见证蜀地的终结。
十月十六,黄道吉日,整个秦阳一片喜庆的景象,到处张灯结彩。
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秦地将自立。
秦川将称王!
这同样是秦川经过深思熟虑以后做的决定。
其实对他来说,早晚都会有这么一天,一旦称王,秦人就跟大周再无关系。
在秦阳城中心,提前一个月就修好了一片大气宏伟的建筑群。
未来的王宫,也是秦人的脸面,奢侈那么一回,也不算过分。
更何况这王宫也没花多少钱,大头都是王富贵出了。
王宫由公输车督造,在质量上绝对没有问题,在外观上,放眼整个大周,也是高端大气上档次。
吉时到,秦川换了一身紫金色的龙袍,头戴高冠,华贵万分。
今日他是主角。
可是他的走路姿态,却有那么些不般配。
对于这些琐碎的礼仪,他本人内心是抗拒的,在他看来,称王仪式也不过就是上去讲几句话就完了的事情。
按照礼部要求,他是要走慢步的,这样显得高贵端庄,可他那性子哪能受得了。
快速上了高台,先是祭天,上好香,高举杯,一杯酒泼出去。
再是祭地,同样一杯酒洒出去。
然后就是祭秦家先祖,同样有酒,但是却爬在了一柄大刀上。
这柄刀由韦九持着,本来秦川要自己动手的,礼官死活不同意,甚至快要上吊了。
怎么办?
那就只好让韦九代劳了。
在高台前面的空地上,蜀王刘猛低着头,一脸的呆滞。
韦九走到身后,高高举起大刀。
唰!
一颗大好头颅抛飞,刘猛的身体软软倒地。
秦川在高台上,对着台下观礼的十多万百姓道。
“今日,我就是秦王,今日,秦地再与大周无任何瓜葛,今日起,天下人再不能欺我秦人,犯我大秦者,必将诛之!”
秦川称王,再次在大周掀起波澜,诸侯们都懵逼了。
称王了,就证明再不可能像以前一样平等对待了,早晚有一天,秦人会动手。
而秦人最先动的目标,最有可能得就是晋人,其次就是楚人。
在这之前,秦人需要好好的消化蜀地。
凭空多了二十万军队,又多了两三百万人口,大片肥沃的田地,若是闹不好,会动根基的。
秦川对这些有心得啊,按照前世大多数帝王的做法。
凡蜀地富贵者,日后成为动乱之源的可能最大,所以这些权贵必须迁动到秦地。
军队打乱编组,接受秦人的训练,淘汰老弱,剔除败类,征召新兵,蜀军规模保持在二十五万人。
当然,大型武器是不会直接装备给他们的,这要等些时日,等到秦蜀彻底融合才行。
秦人也要有民到蜀地,蜀地也要有民到秦地。
这样交换过来,彼此融合,再加上一系列的惠民政策,快则一年,慢则三五年,蜀地就彻底安稳了。
这时间秦川还是等的起的。
可是有些事情呢?
秦川是等不起的,比如他的终身大事。
秦川不小了,已经快二十了,再加上人也称王了,婚事该考虑了。
不过在这个问题上,他和家里还是有些冲突的。
现在的林婉儿,几乎是每天都跟着秦川,再加上不服气的长乐,两个女人算是把秦川祸祸的不轻。
现在的关键就在于,秦川要娶林婉儿,这是他心中所想,一定要娶,并且要立为往后。
这家里的几个长辈哪愿意,他们认为,怎么滴也得有个门当户对,一个丫鬟当王后,还是晋人的丫鬟,这不是闹笑话吗?
所以,就因为这个,事情耽搁了。
林婉儿有心嫁,她对晋人彻底失望了,甚至还整日问着秦川什么时候进攻晋地。
她甚至还逼秦川,打下来晋地,让晋人自由快乐生活,再提成婚的事。
所以秦川不急,不愿意现在这么早提这些事情。
他和家里在不断的扯皮,关于婚期的事情始终定不下来,老人也不敢再逼他,生怕他一生气,再偷偷出去打仗。
他们纠结,有些人不纠结。
十月底,北面传来消息,北匈和晋人联姻。
晋公主姬月将远嫁北匈王庭,成为北匈大单于呼延灼唯一的妻子,北匈人的王后。
消息传来,林婉儿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一整天。
即使远嫁北匈,嫁给一个从未见过,也从未喜欢过的人,姬月竟然还是不愿意低头。
晋人在挣扎,在反抗,这样下去,战争不可避免的。
为什么人就不能承认别人比自己强,比自己好呢?
林婉儿很不明白。
事情就这么一拖,就又拖了三个月。
入冬了,北方又冷了,战争却又开始了。
秦人偏偏选择了冬天,调集二十万大军,逼向晋地。
秦川亲自领兵,林婉儿跟着,长乐也跟着,两个人都是死不退让,秦川也没有办法。
晋人的探子很快把消息传了回去。姬舒平慌了!
尽起晋地大军,足足五十万之数,几乎是他治下五分之一的人口。
这么庞大的军队,战甲都不全,武器都做不到人人都有,不少人带着的还是竹刀竹枪。
就这样的军队要和装备精良的秦军作战?
无异于痴人说梦。
姬舒平也知道,装备再好也好不过秦人,所以他想利用人数优势,想用人命去堆。
晋地的人能受得了吗?其他诸侯会让他这么如意吗?
赵魏韩三家还在背后虎视眈眈,随时都有可能从背后咬一口。
晋人能从正面对抗秦军的,不过才三十多万人,而这三十多万人吃的用的,还要靠两百万晋人省吃俭用供给。
这一年多来,晋地大战,粮食几乎没有什么收成,大多数家庭吃的还是家里的存粮,再去供应军队,实在是有心无力。
矛盾就这样慢慢的在激化,而姬舒平也只能采取高压郑策。
秦人这个时候攻打晋地,天时,地利,人和,基本上全部都占住了。
大战,一触即发。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