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史上最强西楚霸王 > 第四百五十二章 组建第五战区
    貂蝉与武则天先放一边,因为有了陈庆之这个统帅,项羽决定在开设第五战区。

    原本中原战区的拿破仑项羽准备将他调入西域战区,虽然西域战区是秦国的地盘,但是项羽相信,嬴政巴不得自己派兵过去,毕竟秦国西边与北边都是强敌,一点沙俄或者马其顿大军压境,秦国只有被灭国的份。

    而阿道夫的蜀中战区已经被项羽调去了印度,组建印度战区,负责对欧洲的战事与印度的管理。

    这两个战区调出去后,中原战区就变得非常空虚了,所以陈庆之是必须担任起这个战区的职责。

    但陈庆之麾下并无将领,所以项羽还是准备给陈庆之弄些武将过去,帮他拼凑起二十万军队。

    现在的一个战区麾下是二十万大军,随着战争的提升,恐怕以后可能一个战区三十万,四十万都有可能。

    当然,这不仅仅只是一个数字,江东的钱财确实能够再养二十万大军。

    “系统,花费二千四百将星点,进行八次召唤!”

    “叮,系统选取中……”

    武将:卢象升——武力98,智力89,政治86,统帅99。

    文臣:苏秦——武力79,智力99,政治98,统帅84。

    美人:窦漪房——武力39,智力99,政治96,统帅51,魅力99。

    军队:十万大军。

    武器:方天画戟(上品)

    坐骑:紫电(上品)

    卢象升是明朝末年的一员悍将,少有大志,读书勤奋。

    当时明王朝朝政已腐败不堪,民怨沸腾,清兵正伺机入侵。

    他在读经书的同时,学习兵书习练武术。22岁中了进士,担任了户部主事。时阉宦魏忠贤正把持朝政,大肆迫害东林党人,朝中许多官吏都依附于阉党,卢象升蔑然视之。

    崇祯二年,清兵犯境,京师报警。卢象升起兵勤王,后清兵退走。

    卢象升为防清军再次来犯,对大名兵备加以整饬,严明军纪,加强练兵,军容大振,人称“天雄军”。

    后参与镇压李自成等农民军有功,又升任右副都御史,总理河北、河南、山东、湖广、四川军务,兼湖广巡抚,后又升任兵部侍郎,再迁兵部左侍郎,总督宣州、大名、山西军务。

    崇祯十一年,清兵不断进犯,农民起义的烈火到处燃烧,明王朝已在风雨飘摇之中。

    朝中以首辅杨嗣昌为首的一些大臣,力主先安内而后攘外,与清军议和,加紧对农民军的Z压。

    崇祯帝召卢象升商量,卢坚决主战,他认为“能战方能言守,如不能战,处处言守,则愈守愈受制于敌,今日必须以战为主,守为辅,方能制敌而不受制于敌。”

    崇祯要他与杨嗣昌及监军高起潜商量。杨嗣昌、高起潜是主张与清军议和的。在朝议中卢象升慷慨陈词,他认为“敌骑纵横,长驱直人,大明江山,朝不保夕”,若不“一战以挽危局”,将“重蹈南宋覆辙”。

    朝议未有结论。卢象升率军驻守昌平,与进犯清军多次作战,均取得胜利,他率领的二万军队也死伤15000多人。

    杨嗣昌对卢象升战胜清军的消息不但不报告崇祯,反而诬告卢象升按兵不动,并断绝了他的给养。

    卢象升率领不到5000人的部队在没有粮草的情况下与清军作战,陷人了清军重重包围之中。激战终日,力竭阵亡。

    卢象升作战非常勇猛,清军畏惧他,还称呼他为“卢阎王”,可见此人之勇猛。

    苏秦是纵横家,与张仪同出鬼谷子门下,非常有才干,独自一人配上六国相印,只不过没能善终。

    窦漪房,西汉王朝著名的女统治者,历经汉朝三代,皆握军权。她奉行的黄老无为政策对后世影响甚为深远。

    “系统,我要卢象升!”

    “叮,恭喜宿主获得卢象升,放逐苏秦,苏秦植入身份为,鬼谷子徒弟正在跟随鬼谷子投奔宿主。”

    不错,一箭双雕!

    第二次召唤——

    武将:辛弃疾——武力97,智力105(诗词),政治89,统帅97。

    文臣:吴承恩——武力28,智力110(小说),政治86,统帅43。

    美人:萧绰——武力87,智力106,政治106,统帅97,魅力104。

    军队:大秦虎贲甲士三万

    武器:倚天剑(上品)

    坐骑:白龙马(上品)

    提到辛弃疾,一般人们只会想到“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这些词句。

    但实际上,辛弃疾不光是词人,更是一位武艺高强的侠士。

    他是一代名将,平叛贼,建强军,二十三岁便声名远扬;他也是一介书生,写出了“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豪情壮志,也写出了“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虎”的美好祥和……

    他的人生跌宕起伏,遭小人构陷,一心报国却不被重用,暮年被重新任用却病逝在上任途中……波澜壮阔的一生就这样画上句号。

    辛弃疾出生在北方金人占领的地区,从小就受到祖父辛赞的熏陶,加上身具燕赵侠士的侠义之气和一身高超的武艺。

    他在二十一岁的时候,就召集了两千人马,投奔了抗金将领耿京。

    后来耿京遭到叛徒杀害,辛弃疾带领五十骑日夜奔袭,一路杀入万人敌营,并且生擒了判将,随后又千里将叛徒押入到了临安,当众将其斩首,这时的辛弃疾才二十三岁。

    后来辛弃疾不被重用,只能躬耕与田,写写诗词。

    在他晚年的时候,辛弃疾再次被启用,掌管抗金大军总指挥,但是召领到辛弃疾手中时,他已经是卧病不起,临死前,含泪高呼:“杀贼!杀贼!”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