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箭手准备……放箭!”一声令下霹雳弦惊,数百支箭矢从陶军阵中齐齐飞射而出,呼啸着扑向正缓步前进的曹军阵列。
“举盾!”佩剑守卫纷纷将盾牌举起,身旁的弓箭手躲在剑盾兵之后寻求庇护。
“准备,放箭!”这边陶军弓矢方停,那边曹军弓手便立刻反击,更多的箭矢跃上天空将阳光支离破碎,向陶军倾泻而来。
“全军进攻!”陶勇将大刀一挥,两腿一夹,即刻跃马冲出。后排的两队长戟民兵应声起步,保持着散阵的他们快跑冲向曹军,尽可能快地缩短和曹军的距离。
“放箭!”曹军弓箭手纷纷将弓放平,对着迎面冲来的陶军戟手直接进行致命的直射。
只是一轮,便有十几人倒地——这些不穿盔甲的民兵只能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硬生生地接下弓矢。
但这些牺牲是值得的。
临阵不过三箭。只是两三轮射击,陶勇便已经冲到了曹军五步之内,大刀高高举起对准了在危险逼近时赶忙后退的曹军弓手的头顶。
曹军阵中响起了一声长号——弓箭手开始快速后退,阵中的佩剑守卫快速向前并成数排,相互倚靠结成密集队列。
“杀!”两军同时发出振声嘶吼,上千名甲士相向冲杀,蓝色褐色相互角力。
而在此时,陶林终于能够看清曹军的部署了。
两队佩剑守卫在一线和陶勇战斗,三队弓箭手在后方射击,两队长戟民兵到了两翼顶替了原本骑兵的位置,一队骑兵被调回了阵后担任预备队。而在曹军左翼,陶军右翼,一名曹将率领两队持斧民兵和一队持剑骑兵和孙长平的步兵遥相对峙。
从人数上来说,曹军要少于我军的。陶林在心里暗自盘算了一下,加上孙长平的军队,自己麾下总共有两千八百人,而曹军在两千两百人上下。
但曹军只出现了一百二十名骑兵,而按照事前的侦查,曹军应该有约两百骑兵才是。
陶林向原野中四处张望,试图寻找那剩下的八十人,却根本没有任何收获。
“必须要小心警戒才是。”
陶林这边对持矛亲卫再次下令——二百四十名持矛亲卫立刻组成方阵,将陶林护在了中央。
“哇。”
“诺。”传令官这边应道,随后立刻上前对孙季麾下的三队长戟民兵下令:“前曲向左,后曲向右,迎击敌军侧翼戟手!”
按照汉军军制,二百人为一曲,在游戏里硬要套的话那就是二百四十人。前后左右中则是对各曲的命名方式,五曲为一部。
当然,在游戏中一名将领直接统辖六队部曲,自然没有区别的必要。
但在这里,汉军军制很显然被继承并继续使用着。
两队戟手离开后阵,从两翼向曹军侧翼靠了上去。
相对地,曹军戟手同样行动起来。作为回应,曹军的戟手结成防御阵列,等待着孙季部曲的进攻——保护侧翼的他们必须时刻提防着其他敌人的进攻,不可以轻举妄动。
而在陶军侧翼,孙长平也发动了进攻——两队长戟民兵率先发起了进攻,直接挺起长戟撞向曹军持斧民兵,一队长戟民兵在后面缓缓靠上去时刻准备加入战斗,而他本人则率领着骑兵杀向了曹军骑,将曹军骑兵死死咬住。
尽管曹军的高级部曲是陶林的两倍,但总数上却少于陶林。人数的差距使得曹军一时之间陷入了被动。
但陶林并没有能够将主动权在手中掌握太久。
正面的厮杀中,使用剑盾的持剑守卫在战技上显然高过陶勇麾下的持戟民兵。
虽说后世总结各家兵器,有言一寸长一寸强,但这长短强弱并非绝对。
曹军的佩剑守卫身披一件短袖重札,将自己的躯干完全保护起来,右手汉剑,左手方牌,在防御上便已胜过了对面无甲的长戟民兵。
而在战技上就更胜一筹了。
佩剑守卫皆是历战老兵,对战场厮杀应当如何早已了然于心。
盾牌朝前一顶,一斜,撇开来面刺击又不遮挡己方视线。对面若是一名经验丰富的戟士,自然知道要么将长戟迅速抽回调换方向对着敌人空防的地方横扫突刺,要么反手倒打将剑盾逼退,总之不能教敌人近身。
然而这帮乡野民夫哪里懂得什么战法,这边被挡开了戳刺,那边敌人又近了身,便急急忙忙朝后退却。可战阵之中,你又能往哪里退走?
佩剑守卫抓住机会迅速近身,虽然对面戟兵将戟杆横过试图格挡,但根本来不及阻挡。
守卫将右臂抬起,剑身向下斜指敌人胸口,绕开戟杆便是一刺。
可怜戟兵无得盔甲,当场肉绽血溅。
只是短短十几分钟,曹军中军便已逐渐占了上风,此时反倒是一步步将陶勇部曲缓缓向后逼退。
人数的优势同样使得曹军在两军的对射中占有优势,陶林的弓箭民兵此刻已折损了数十人,显然已处于劣势。
“主公,看孙大人那边。”齐氏将手一抬,指向了孙长平的方向。
陶林顺着方向望去,看到了与本阵不一样的局势。
与陶林不同,孙长平根本没有留预备队。原本留在后方的长戟民兵在孙长平亲自带人纠缠住曹军骑兵之后迅速行动起来,绕到侧翼对曹军骑兵发动了冲击。
和陶林手下临时拉来的绵羊兵不同,孙长平麾下的部曲大多是久经战阵的老兵。黄巾起义、曹操进犯已将这些士兵的心智和战技锤炼到了混熟的地步。
在陶林的戟兵被佩剑守卫打得连连后退的时候,这些戟手纯熟地使用着手中的长戟,将曹军持斧民兵死死地压制在原地。
孙潜便是其中一员。此人不但是一名老兵,更是孙长平府中的一名私甲,在历次战斗中更是被孙长平委以重任的步兵伯长。
面对着配有盾牌的持斧民团,孙潜深知自己必须利用好长度的优势。
他将长戟放平,戟尖直指着对面人的眉间,每当敌军试图向前便将长戟一个横扫,将敌军从范围内逼退出去。
但只是做到这样还远远不够。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