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林将手抬了起来,示意陶勇孙季停止讨论剩下的话题。
“哇。”
“将张大人请进来!”陶勇对外面喊道。
门被缓缓推开,屋内的几人纷纷站了起来。
“张大人。”“幼斌见过张大人。”二位将军抱拳一礼,而齐氏则颔首屈膝,一言不发。
陶林同样站起身来,对张涵拱手致意。
“见过主公,见过陶将军、孙将军。”张涵说完,转身将门关上,随后走到了陶林面前:“主公,周边各县已有了回信。涵特此来告知主公。”
这才一日,便有了回信?陶林显然有些惊讶。
不过想来也是,虽然军队行进要花费上几天的日子,但单骑并不需要估计后勤、纪律等方面的问题,大可以一天花上七八个小时赶路。如此一来,今早出发,中午便可抵达附近的几个县。
但能在傍晚便将回复带回来,这位沛国相恐怕也对下面施加了不小的压力。相比此人也是见曹操如今势力迅速衰颓,准备择良主而栖。
“今日萧县、邯县、竹邑和谯县都回复了消息。萧县、邯县已经同意投靠主公,而竹邑在下官差人所到时,关将军已进驻城中。”
“哇?”关羽?
“诺。正是关云长。”
没想到刘备竟然先下手为强,将竹邑(今宿州北)拿了下来,就是不知道是分遣出去的部队,还是他率主力南下了。
“哇?”
“回禀主公,竹邑城中并未见多少兵马。”
那,应该只是一直分遣队而已了。
陶林心中略微有点失望——他原本还期望着刘备能够和袁术就此打上一场大仗,好让自己有机会多拿下几块地方。
那谯郡呢?
“不过。”张涵接下来一个转折,“谯郡将下官差人赶了出来。听差人所言,将他赶出县来的是典韦和夏侯廉。而且附近的坞堡也皆是戒备森严,大有坚守而战的意思。”
典韦?夏侯廉?
夏侯廉这人,乃是夏侯惇夏侯渊族弟,演义中此人为曹操保管青釭剑,而正史上则对其也并未有多少笔墨,并非什么重要的角色。
但典韦,此人乃曹操麾下猛将。此时不在曹操身边,却到了谯郡,是何意思?
陶林不自觉地趴到了桌子上,思考着谯郡有什么重要的战略价值。
曹操如今退到了兖州,谯郡距离兖州算不上隔了个十万八千里,但却着实难以让书信相通。其又并非什么战略要地,为何曹操会将典韦派到此地。而先前自己入侵沛国,典韦也并未出兵,想来也并非是护卫沛国之用。
谯县,谯郡。
陶林脑中灵光一闪,想到了谯郡的由来:曹操统一北方之后,因家乡为谯县,便将沛国割裂开来,其中大半分离出来化作谯郡。
曹操虽然姓曹,但其族系往前推演,却并非曹氏。其父曹嵩乃中常侍曹腾由谯县夏侯氏收养而来,故改姓曹氏。但从血缘关系上来说,其和夏侯氏则为同族亲属,和夏侯惇夏侯渊更是族兄弟的关系。
而夏侯氏,便是谯县本地一个豪族。
如此一来,这便讲得通了。
曹操起事以来,夏侯氏对其不薄,夏侯家几位青壮男子,如今皆在曹操军中为其效力,而所耗军资,所用兵士,夏侯氏也所出颇多。两者关系之密切,自然不必多说。
而曹操此人又是个枭雄,做起事来心狠手辣。此般人物,心中自然以己度人,将他人看做与自己无二。谯县父老乡亲皆在,若是教陈宫吕布拿下,曹操自然不敢多想会发生什么。
于情于理,谯县对于曹操而言都有不得不保护的理由。
“哇?”陶林赶忙询问张涵,可知道谯郡的兵力情况。
“涵不知。”张涵却只是摇了摇头。
若是官府的兵卒倒还好说,可地方豪族的兵马,那都是各家的部曲。豪族在地方上便是一手遮天,兵马更是他们立身之本,怎会随随便便教旁人知道虚实。远在相县的张涵,自然对此一无所知。
也罢。
谯郡本身便靠近陈郡,就算自己给他抢了下来,恐怕也不能在吕布手下撑上几天,倒不如让夏侯氏流着他们的血,为自己抵挡一番,方便自己在其他地方多拿下几块地方。
如今刘备已派兵去了竹邑,而竹邑在相县以南,靠近符离的地方。相比关羽和孙策会在那里碰上一次。就算没有碰上,孙策恐怕也会推进受阻,暂时不能威胁到相县。
如此一来,自己麾下的兵马便又空了出来。
兴许,自己可以趁着这个机会去搞一点事情?
两日之后,刘备在张涵、陶林的迎接下,进了相县。张飞、陈登等人伴其左右。
“人道英雄出少年。元龙(陈登字)已将阁下所为皆陈于备,备听闻之后对阁下钦佩至极。”刘备在府中坐定,将陶林拉到了身边,“备先前以为阁下因为无依无靠,所以便想回家寻着母亲,不想竟有如此才能。这才两月,便连下三城。可惜恭祖不能见到阁下这般作为。”
刘备言语之中,似乎透露着拉拢之意。
陶林自然明白刘备此时想做的事情:陶林虽然做出这些事情,但毕竟只是个孩子。但毕竟此时陶林大半依靠着自己的部曲,此时犹如一个半独立的附庸。若是能将他重新拉回慕府之中,成为自己的麾下,将陶林掌控于自己手下,自然要比放纵陶林肆意扩张,要安全得多。
“哇。”陶林先是谦逊地谢过刘备。毕竟刘备此时仍旧是自己的主公,虽然刘备对其似乎亲昵,但自己绝不能怠慢了礼数。
“哇。”之后,自然少不了对刘备的赞美之言。
“阁下言过其实,备不过是凭着年长,阅历略多了些,论起未来,还未必胜得过阁下。”刘备被这般说着,也推辞了几句。
两人这时隔两月再次见面,并未直接谈论什么政务,一开始只是犹如寻常百姓,唠些家常而已。
但陶林可对这些家事并无什么关心:一方面,是他自己在这世上见闻确实不多,虽然能从记忆中抛出些史书上的东西,叹息于桓灵也,但对于刘备和其他官员所谈的大多事情,并不能插上嘴;另一方面,则是他此时主要心思放在了为自己争取权力之上。
而且,他在刘备进来之后,看到了一名略微眼熟的角色。
“哇。”陶林以如厕理由,暂时告退,由齐氏牵着离开了大人们的讨论,到了外面。
一到外面,一名穿着青衣的男子便迎了上来:“小人孙潜拜见陶大人。”
这人正是孙长平的亲信部曲,先前的步卒伯长孙潜。孙长平因为刘备亲自从梧县过境,陈登又随军乘机检查了梧县的状况,不好亲自带兵前来,便教孙潜先行来此,告知陶林,顺便看看幼子情况如何。
“敢问陶大人,二位将军此时身在何处?”但他到了这里,却并未见到孙季。
陶林听了这般问话,望着此人,却是邪魅一笑。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