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全面战争之一岁出走记 > 第四十二章 陶林领二县,却闻属官离
    “阁下所想,备大抵是清楚了。”刘备缓缓启口言道,却并未正面回答陶林,“阁下有功在身,备自然不会辜负阁下。但如今沛国已有主事,不便随意变动。”

    听到这话,一旁的张涵便舒了一口气;而陈登却浅浅地秉住了一口气。

    “不过若是让阁下空空出了力气,自然也是不可。还请阁下暂领萧县杼秋二县。阁下觉得如何。”一番说辞下来,刘备似乎已然敲定了答复,虽然仍旧微笑着面容,但最后几字却犹如金石坠地,铿锵有力。

    他不希望陶林再提出更多的要求了。

    陶林自然也听出了这般意思。

    萧县杼秋和相县不同。后者已然被刘备陶林紧紧握在手中,而萧县只是方来归顺,只是名义上的统治,而杼秋则干脆还在曹操手中。

    刘备将这二县许给了陶林,不难推测,自然也是抱了驱虎吞狼之想法,将陶林从相县这个治所调出去,去和北方的曹操作战。

    若是作战失败,陶林败北(或者说南逃?)亦或是身死,对于刘备而言都是件好事;若是作战成功,陶林将这二县拿下,也只是慷他人之慨,虽然看起来陶林扩展了势力,但对于刘备而言并未有什么损失。

    陶林到了北方,还能成为自己和曹操之间的屏障,又将其从徐州调离,还能得到个名声,一举多得,岂不美哉?

    而陶林初来驾到,即便是在二县立下足来,也只是羽翼未丰,刘备完全有时间和其慢慢交涉,令其归顺,亦或是将其控制,都并非难事。

    当然,刘备将实权予他,并非完全出于利益考虑。

    他在心底里确实对陶林评价颇高,将其视作世间罕见的奇葩。若是假以时日,他相信此人必将有所成就,可惜此人幼年丧父,又没有什么家人,也不忍心看到此人大业未成而中道沦落,对其也颇有惺惺相惜和怜悯之情。

    “备深感恭祖之赏识,愿与君协力。”说罢,刘备便将一杯酒捧了起来,干进肚中。

    宴席之后,众人散去。张涵起身送刘备离去,而陶林则在齐氏的怀抱中回了客栈

    夜已经深了,待到马车停在客栈前时,孙潜已打着灯笼迎了上来,才让陶林能勉强看清地面。

    他一手提着灯笼,另一手则握着一卷竹简。

    陶林不由得觉得有点头疼——这才刚离开了一处,便又有要事来谈?

    “主公。”孙潜上前将齐氏连同陶林一齐扶下车来,虽然没有作揖,但言谈间却仍旧是顺服之意。

    却不知道此人以及其主孙长平,能够将这上下之礼持续多久。

    眼见了张涵那般所为,陶林虽然知道这也合乎道理,但前后反差仍旧让其不免心寒。

    开局的时候孙长平主动来投,让自己有些忘乎所以,今日这事才令自己想起这世间残酷。

    陶林在怀中不免哀叹一声:唯有自己强盛,才可得众人顺服。

    不过,现在可还不是哀叹的时候。

    陶林转头看向孙潜,伸手对向他,并示意其跟着自己边走边说。

    “诺。”孙潜将竹简奉到了陶林手中,同时开始讲说这竹简所谈之事的梗概。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