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大唐第一经纪人 > 第29章 文抄公横空现世
    林烽反问道:“什么叫我林家的《昌黎文集》?那是韩愈的文集,由他授权我家书肆印刷,我们只是合作关系,有本事,你去找他授权去。”

    “那韩愈我们去见了一次,想请他替我们这书肆提个名,他开价就要五匹绢,我哪请得起啊。”

    “人家值这个价,等他以后发迹了,价格会更高。”林烽看了看他书肆,里面不少人排队,他说道:“《昌黎文集》我做不了主,但是我有一本韩愈做序的《太白文集》可以做主,你要不要?”

    一个进货的掌柜说道:“太白文集太多了,翻来覆去只有那些名篇,就算你们再便宜,销量也不会太好,现在长安流行的是新体诗。”

    林烽忙问道:“新体诗?那杜甫?元稹的呢?刘禹锡、柳宗元?”

    他一直待在衡州城,哪里知道外面流行什么诗?正好这些外地商人能带来最新动态。

    那个掌柜讥笑道:“杜子美的诗和李白的一样,已经被广为传颂,就算要卖,销量也没有新书好,元稹和刘禹锡他们的新作倒是能引领一时,不过貌似,他们没在衡州!”

    林烽也一笑:“这就不劳烦贵客担心了,我会想办法弄到他们的诗文。”

    然后他拿出一本新书,递给邓老板:“你看看这本《太白文集》,和市面上的有什么不同。”

    邓老板赶紧接了过来,他可不敢如这掌柜这般轻视林烽,这半个月来,他已经被林烽收拾得心服口服。

    翻开第一篇就是《将进酒》,邓老板读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这首词以前的书中都没有收录到,这是李太白的诗作吗?”

    他开头两句就已经吸引了整个屋子的人,其中不乏买书的读书人。

    “接着读下去,如此气势恢宏,就算不是李太白的诗,也定是名家作品。”

    邓老板只好接着读下去:“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对了,这就是李太白的诗作。”

    “没错,只有李太白才干得出这事,家产败光也要兑喝酒。”

    “如此精彩的作品竟然遗落,此书仅凭此文,就能大卖。”

    书生们也不排队了,直接围了过来,挤着大叫道:“快看看有还有什么新作?”

    邓老板记得印刷术的一个规矩,不管什么书,都有目录,他忙翻开第一页,果然有作品目录,他开始照着目录上念诗名:“《静夜思》、《蜀道难》、《夜坐吟》……”

    随着他的朗读,越来越多的书生围了上来。

    一位五十来岁的老头,抚着胡子讲解道:“光是听书名,这上面就有近一半是李太白的名篇,想必其他的也是他的诗作,只要能看到里面内容,便能知真伪,不知这是谁人收集?”

    邓老板又翻开版权信息,上面写道‘元和初年正月十六第一版一次印刷……作者:李白;收录人:文抄公’他念道:“是一个叫文抄公的人收录的。”

    “文抄公?此人莫不是一位老翁?怎从未听过此名号?”

    其他人也纷纷表示没听过此人。

    “这里还有一本《子美的诗》!”林烽又拿出另外一本递给邓老板。

    “想必这就是杜甫的诗了。”邓老板虽是一届商贾,但毕竟和书本打交道,这些名人自然一听就知道。

    “还是文抄公收录的。”邓老板继续读目录:“《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登高》、《望岳》《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似乎和李太白的诗一样,有些大家已经知晓,有些却是遗失之作。”

    “可还是韩博士做序?”老头急忙问道。

    张老板答道:“没错,还是韩愈做序。”

    老头却激动起来:“且不说李太白,就连杜子美早已死去几十年,他的诗作遗失几十年后,被元稹发掘才得以传颂于世,这些诗作我都能倒背如流,却未曾听过此等作品。此文抄公定是一位藏书大家!”

    这让林烽不禁高看他一眼,没想到这个穷酸老头,竟有这般学问。在历史上,杜甫确实混得不怎么样,文坛里大家也只是知道有这么一个人而已,要说有多出名,却不见得,完全被李太白的光芒所掩盖。

    杜甫真正出名,却在死后,被元稹发现其诗作,在圈内一推,一下子就火了起来,原来,还有这么一个诗人在记录着盛唐转衰的历史。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大历五年(770年),杜甫准备通过耒水从衡州前往岳阳,适逢暴雨,江水大涨,最终在方田驿附近的船上,于饥寒交迫中死去,年59岁。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写尽了杜甫自己一生奔波逃亡,无边无际的长江水,带着无穷的压力奔涌而来,给人带来巨大的窒息感,显得自己苍白无力。

    忽然一个清脆的声音打破林烽的思绪。

    “既然两本诗集都是韩博士做序,我们去找他便是,想必他一定认识这个文抄公。”

    林烽循声望去,却见一个瘦如麻杆的光头书生,就连书生服都要靠一根布带系住才不至于掉下来。他也略感奇怪,书生一般对自己头发都很重视,怎会顶着个光头?“

    光头叫到:“东野,我们现在就上山找他。”

    老者也答到:“对,我们本就来寻韩博士,亲自去问他便可。”

    其他掌柜听了老头的点评也觉得这书定能大卖,一把就将书本从邓老板手里抢了过去,结果还没翻开,就被旁边的书生夺走。

    邓老板大叫道:“快还给我,此书不售,想要的话,三日后来买!”

    他一人的声音又怎能打消大家的热情?几个呼吸之后,书本已经变成了书页。

    一位书生狂笑道:“我抢到一篇新作,以前没在书上见过,哈哈……”

    邓老板看着已经化成纸片的书籍,略带歉意的望着林烽,不知这小子要准备怎么坑他要求赔偿。

    林烽却大喊道:“你们想要书的,去衡州城西市第五家店铺,林家书肆就有卖,要批发的,到这里最靠近山顶的那家林氏印坊,也有卖!”

    外面排队的人还不知道发生了何事,只见屋内的人都朝外跑去。

    四书五经可以后买,名家新作可不能耽搁,这些诗注定被被传扬天下,谁能保证朝中的大官不会看上其中某一首?不会被其中一首感染?

    邓老板看着本来还集聚一堂的客户,一下子全跑了,一脸幽怨的看着林烽。

    抢生意也不带这么玩的啊!

    林烽拍了拍他肩膀安慰道:“放心,我家印坊不印那些四书五经,他们迟早会回来。”

    邓老板这才舒了一口气,转而问道:“林头,这些诗集你打算如何销售?”

    在林烽的多次上课洗脑下,邓老板这些人也学会了分销这个词。

    “还是我们之前约定的价格,书的最终售价定死!批发的话,按量给价格,达到什么样的订货量,给什么样的折扣。”

    “先给我预定两千册!”

    “好勒,我这就回去准备。”

    林烽朝书院走去,林家印坊门外此时已经挤满了人,这种紧要关头,又怎会愿意排队?甚至有人刚买到书,就在叫了起来:“《子美的诗》,500文一本,现货!”

    林烽低声骂道:“傻缺,这书才200文,价格都在底页标好了,500文能卖出去,就见鬼了。”

    让他大跌眼镜的是,这书,竟然很快就被人买走了,甚至还有人愿意加价。

    竟被黄牛党打了脸!看来定死售价,还是有人愿意多花钱啊。

    林烽回到山顶书院,韩愈赶紧过来叫道:“小郎君,今日有远道而来两位朋友,我介绍给你认识。”

    林烽朝他身后看去,正是刚才评论诗文的两人,一个五十来岁的贫寒书生,一个二十多岁的光头书生。

    韩愈介绍道:“这位就是我东家,林烽小郎君,这位是武康孟郊,这位是幽州贾岛!”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