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大秦之称王称霸 > 第15章丹青夫人
    容若口述,方丈笔录,不知不觉天就黑了。

    方丈还要挑灯夜战,容若却一脸倦色地说:“啊呀,人也倦了,天也黑了,到此为止吧,不然都看不见下山的路了。”

    方丈兴致正高时,容若却说不干了,实在太吊胃口了。方丈恳求道:“施主可不可以就在小寺住一宿?”

    正中下怀,容若嘴上却说:“这个多有不妥吧?山门不是贴出告示说明天有贵人进香还愿,所有香众不得入寺吗?”

    “贵人来我佛面前还愿之时,恰逢施主有我佛大经相传,正是贵人的佛缘,有何不妥?”方丈说得实在是太有道理。

    容若便名正言顺地在白昭寺住了下来。

    第二天早早的,方丈就让人来看容若醒了没有,容若却是蒙头大睡。一连看过几次都是如此,急不可待,方丈便亲自来了,容若却是睡得连口水都流出来了。

    “清早录经本是最好,看这样子,只能等贵人走了之后再录了。”毕竟是修养极高的佛门之人,方丈心中虽急,却也不叫醒假装熟睡的容若。

    数辆马车簇拥着一辆大而华丽的马车来到了白昭寺,丹青夫人款款的下了车,直奔主殿,跪拜上香之后,就进入寺里早已准备好的静室,专心念佛,再不出门半步。

    丹青夫人来了,方丈便不可能抄录佛经了。

    执事僧给容若安排的住所和丹青夫人静室相隔有一定的距离,丹青夫人的静室之外,又有宫女和王宫守护层层把守,容若根本连看丹青夫人一眼的机会都没有。

    “青云,想个办法让你认识的那个小和尚随时告诉我们丹青夫人行止。”青云认识的那个小和尚派上用场了。

    不知道青云用了什么办法,小和尚竟然现场记者一样,进行实时播报,消息虽然很多很及时,可其实就一点,丹青夫人没有离开静室半步,就连晚饭也是由宫女端到静室去的。

    容若一筹莫展的时候,小和尚却送来了一个好消息:“丹青夫人饭后消食,出了静室,在小院子里走动。”

    “公子,这就去见丹青夫人吗?”青云连忙问。

    “不可以。”容若摇了摇头:“强行去见不但事情办不成,还会连累了白昭寺。”

    “那公子要怎么办?”青云不解地问。

    “南无大悲观世间,愿我速知一切法。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早得智慧眼。南无大悲观世间,愿我速度一切众……”这是一首《观世音菩萨发愿偈》。

    词曲交织着庄严和空灵,加上容若浑厚磁性的男音,再以白昭寺的佛家建筑为背景,一首后世的歌,换了一个时空,竟然是如此的情景交融,白昭寺的所有僧众,丹青夫人,甚至那些不懂佛法只知厮杀的护卫,不知不觉间都有了一种心灵的共鸣。

    这首歌曲调单一重复,容若一首歌唱到末尾,虽然不知歌词,可不少僧人能够跟着哼曲了,就在众人仿佛进入了一种佛法境界的时候,容若却嘎然而止。

    一时间,偌大的白昭寺竟是寂静如空无一人。

    慢慢回过神来,丹青夫人顿感怅然若失:“快去问一下方丈刚才那首佛歌是哪位高僧所吟唱,可不可请那位高僧面谈佛法。”

    “是。”一名护卫应声而去,带来的消息却是:“高唱佛歌者不是寺中僧人,娘娘见还是不见?”

    “哦,这个……”丹青夫人沉吟了,大晚上的,见一个俗家男人,应该是一件非常不妥的事情。丹青夫人完全忘记自己住在白昭寺,白昭寺是不应该有俗家人的。

    “方丈说,那人虽然不是佛门中人,却是佛缘特别深厚。方丈还说,今天寺中本不该留有世俗之人,却也是因为此人于佛门的特殊渊缘才让他留在寺中的。”见丹青夫人犹豫不决,护卫补上一句。

    丹青夫人终于心动:“那就请他来见一见吧。”

    很快,容若便被恭恭敬敬地请到了丹青夫人的静室。

    丹青夫人果然人如其名,肤如凝脂,气若幽兰,冷傲与灵动同生,清丽出尘却又有一种浑然天生的入骨媚惑,最难得的是,种种女人气之外,还有一股淡淡的书卷之气。丹青夫人见到容若也是一惊,她原以为吟唱佛歌的人怎么说也应该人到中年,没想到却如此年轻,不但年轻,还英俊潇洒。丹青夫人忽然觉得这个面见得有点不应该。

    “娘娘。”见丹青夫人的神色间隐隐带了几分尴尬,容若便说:“小民容若,如果刚才的歌声扰到娘娘,请娘娘恕罪。”

    虽然自称小民让容若觉得非常不舒服,但也只能到什么山,砍什么柴了。

    “你就是容若?”丹青夫人的脸色由尴尬转为惊奇:“太子离洛身边的那个容若?”

    “正是。”容若没有想到自己的知名度这么高。

    “没想到你还是个有佛缘的人。”丹青夫人笑起来很好看:“你刚才所唱的这首佛歌是从哪里学来?”

    为了取得丹青夫人的好感,容若只能往自己脸上贴金了:“不是从别人那里学来的,是我自己随便哼唱而已。”

    “啊,怪不得方丈大师说你佛缘深厚。”丹青夫人果然震惊了,尔后便提了一个要求:“你可以把这首佛歌教我吗?”

    容若求之不得:“啊呀,如何不可?娘娘不怪罪,小民心中高兴还来不及呢?我把歌词先写下来,然后再教娘娘哼唱如何?”

    “如此最好。”丹青夫人也满心高兴。

    有了歌词,三两遍下来,聪慧如丹青夫人便学会了。

    “你这首《观世音菩萨发愿偈》曲好词也好,看来你是个精通诗文的人啊。”丹青夫人虽然精通诗文,可宫中的女人们忙于争宠,没人和她谈诗论赋,时间长了,免不了有一种曲高和者寡的感觉,今天遇到容若,便有些谈兴大发了:“除了这首《观世音菩萨发愿偈》你还有没有其他的佛歌?”

    “佛歌仅此一首。”容若觉得和一个年轻漂亮的女人大谈佛门诸事,太过寡淡,也太煞风景:“不过平时触景生情,信口也哼过不少应景的小曲。”

    “哦,好啊,那就哼来听听。”丹青夫人原也不是个笃信佛法的人,只是小时候父母替她许下的一个愿,需要年年来还一次愿而已。

    女人一般而言不太适合太过豪放刚劲的东西,容若觉得李清照的婉约最适合丹青夫人,但是不知道这个年代在李清照之前还是之后,便选了李清照的《一剪梅》,一边暗中观察丹青夫人的表情,一边开口唱歌。容若已经想好,只要丹青夫人脸色一变,自己就随时改换歌词。

    “红-藕-香-残-”因为节奏太慢,已经完全不是原唱的味道,可丹青夫人的脸色到很正常。容若心里一喜,便假装咳嗽一声,停了下来,说:“啊呀,刚才嗓子突然有点不舒服,重唱,重唱。”

    丹青夫人微笑低语:“歌词很美。”

    “红藕香残玉簟秋……”

    仅只七个字,在这个月白风清,春意微醺的晚上,丹青夫人却感到荷花凋零,竹席浸凉的萧疏秋意扑面而来。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