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天朝第一人 > 第五十四章 卫山县
    叶晓蹲下来,手里拿着账簿,盯着低头求饶的刘关阳:“我不管是谁的问题,重要的是,我要知道这笔帐。最终这些银子的去向。”

    “这是第一天,第一笔账,我相信这肯定不是唯一有问题的账目。起来吧,剩下的几天,我想有你就要忙活的。”

    “大人,我。”

    “我不管你手里捞过多少油水。有些事咱们就是心照不宣,官场上的那点事咱们谁都懂,可是,这些明面上帐我是要一一交给上边彻查的。”

    刘关阳听叶晓这么一说,心里大概是明白,叶晓有意要放他一马。作为一县主簿他手上走过的油水怎么也不会少,可是,那些绝对不至于丢了性命,而且一些琐碎的账目是很难查清的。例如说,翻修衙门,一文钱三片瓦,上报的时候却说一文钱两片瓦,翻修一间屋子半吊钱,上报是一吊钱。这些账目本来就是难以查询,而且搬不上台面的。捞这么点有油水几乎都是约定俗成的事儿,就算过分些也不是什么大事。只要叶晓不刻意追究,就不会有太大的事。

    可是,要想叶晓不去追究,他就只能死心塌地的给叶晓办事,最终那些锅,要实实在在的有人去背,至于叶晓会怎么做,他也不知道。

    午饭过后,叶晓在曹生和刘关阳的带领下来到了城墙,看着城墙上的一处处豁口,叶晓不由的皱着眉头。

    “曹县丞,这城墙每年都有翻修吗?”叶晓问道。

    曹生道:“上一次翻修城墙大概是在五年前,也就是上一任县令上任之初。”

    叶晓问刘关阳:“刘主簿,城墙维修的银子,每年都有支出吗?”

    刘关阳战战兢兢的回答:“大人,城墙小修每年支出两百两银子,大修是每隔三年一次,四百到五百两银子不等。”

    “你看这城墙,像是修过的吗?防得了强盗吗?”

    曹生此时接话道:“大人,其实这算是上任县令另类的解决方式。”

    叶晓疑惑,这不维修城墙,银子照样支出怎么反倒成为了另类的解决方式了。

    “大人有所不知,此地若要说是有强盗,那就是山名了,他们大多以山寨部族为居。虽然说是天朝的子明,可是他们并不这么认为。在益州郡以东,那就到了镇南王的封地,众所周知镇南王当年收复南蛮地区,他们之然是怕的。可是咱们这里就不一样了,太过偏远,朝廷不出兵,不在辖区镇南王也管不到这里。仅凭着益州郡的那点兵马显然对山民是没有任何震慑的。其实也不是说强盗,但是行径是一样的。山中物资匮乏,或是布匹,或是粮食、日用品。都是极度缺乏的。如此一来,山民就只能掠夺周围的村庄,百姓苦不堪言。可是山名几乎都是身手极佳的猎手,大多都只有逃跑的念头,没有人会去主动反抗。然而,大人您也看到了,就连咱们衙门里的官兵就这么几十个人,就算是要救也是远水救不了近火。周围数十个村子怎么管得过来呢。”

    叶晓能够想象,普通民众遇到强盗的第一想法肯定是逃命,没几个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去拼命的。

    “长久以来都是如此吗?那百姓真的是苦不堪言,就这样一直放任不管?还有,难道这卫山县的城墙就是山民们攻破的?”

    曹生继续道:“这么多年来都是这样的。不过,山民毕竟也是为了抢夺物资,对于杀人,奸女这种事情都是偶尔才会发生。大多都是有分寸的,一般他们闯入村子,都是不杀人只抢东西,抢也是会只抢一部分,留下一部分。不会给百姓不留活路。这其中自然也有一说,就像山中打猎一样,不杀幼兽,在飞禽走兽繁殖的季节大多都会减少狩猎。他们的想法亦是这样,要是把百姓的粮食全都抢完了,人杀了,那来年不就是没有可以抢掠的了嘛。有些山民发现一些村庄已经被其他的部落抢过之后都会绕开,毕竟那样就是真的不给人留活路了。大人也可以看到,这城墙是五年前山名推到的,在也没怎么维修过,有些地方就是粗陋的给补上了。”

    叶晓惊讶:“他们连县城都敢抢?”

    曹生是几代人在这里生活过的,对当地的情况很是了解,叶晓也很耐心的听他讲解:“在益州郡辖区,有三大部落,这些部落的首领都是以王自居的。每个人手下光是兵卒就有至少上千人。”

    “五年前,正是离咱们卫山县较近的罗南王破了卫山县的城墙。当然,在那之前每年也都回来。只不过,上任县令在那次破城之后和罗南王进行了谈判。”

    叶晓竖起耳朵:“哦?他们谈判了什么?”

    “卫山县每年给罗南王上交三百两银子,罗南王不得再攻打卫山县,而且允许山民来卫山县购买东西,这样一来就相当于不用发动战事。”

    “破财消灾吗?”

    曹生叹了口气,“其实,这已经算是很好的结果了,至少不会死人,也不会有人在受伤,最终家破人亡,过着担惊受怕的日子。”

    “如此委曲求全,真的是长久之计吗?”

    曹生说不出话了,叶晓说的是啊,这真的是长久之计吗?这些年,虽然说卫山县没有再受过侵扰。可是那些山民来县城中购置物品,有些还会给点钱,有些直接就是抢了。就连官兵也管不了,怕引起和山民之间争端。这样的事不是没有发生过,起初官兵也试图维护百姓的权益,可是山名不讲理啊,直接请了罗南王,罗南王与李福一番交涉之后,李福只是说这种事能不管就不管了。

    山民好像也得到了罗南王的告诫,或多或少会掏钱。

    可是,这五年来,山民的气焰越发的嚣张,这偌大的卫山县好像成了他们的后花园。

    “那县城是这样,周围的村庄呢?”叶晓询问。

    曹生道:“村庄,自然是一直都是那样了,偶尔被山名抢劫。几十年上百年,都是那样。咱们最多就是保证县城没事,被劫掠的村民能有个逃难的地方。其实从这一点上,是上任县令的功绩。甚至有几个与大部落靠的近的县都效仿了这种做法,破财消灾。”。

    叶晓看着远处环绕的大山,再看看破旧的城墙。

    “可是,这是治标不治本啊。”于是叹着气走下了城墙。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