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屏藩召集了全城的大夫为李本深医治,然而所有大夫都说,李本深不是被病倒的,是命数已经到头了,治是不可能治好的。而李本深也坦然地接受了这一切,在最后的几天内妥善地将自己的事务交代清楚了以后,安安静静地走了。全军上下无不为之悲切,王屏藩和吴之茂主持了吊丧,然后迅速调整状态,投入到公务中去。
前几日吴之茂就已经写下了书信,让使者送到张勇手上,便耐心地等待。几日之后,张勇的回信到了,吴之茂一拿到信,便迫不及待地拆开阅读。
王屏藩见吴之茂的神色阴晴不定,问道:“信上所言如何?那张勇到底是归顺还是不归顺?”
吴之茂缓慢地点头,说:“张勇愿意归顺,只是……他想知道,归顺以后可以封赏什么官爵,毕竟敌人太强大,他希望他将来得到的利益,能够值得他冒这个险。”
王屏藩笑道:“这又有何妨?他归顺我们,一同反清,以他的本事,肯定能够立下显赫的战功,到时候,功名利禄还不是享用不尽!”
“我看不见得。”吴之茂摇了摇头,“那康熙已经下令,原吴三桂的部下如果不跟吴三桂造反的话,是不用受株连的。而且,朱国治之子朱芬也在张勇处,清军的援军也可以支援张勇,他也不用担心我们对他用兵。如今真正的敌人是康熙,他知道我们绝对不敢和他大动干戈。”
王屏藩想了想,说:“可是,若他不想归顺的话,为什么会写信说愿意归降,还问能够得到什么官职呢?”
吴之茂捻了捻少须,说:“这……恐怕是他的缓兵之计。清军援军要赶到也需要时间。等到我们回信,他便再写一封信来,只说对这个官爵不满意,或者在问问他的部下能够得到什么封赏……如此往复,便能够拖延时间,撑到援军到来。如果我没猜错的话……去向清军求援的信使,现在已经在路上了。”
“还是再等等吧!”王屏藩道,“我怕这就去打他,以后绝了投诚之路。”
吴之茂愤然道:“他用的是缓兵之计!那就说明他根本不想归顺我们,所以才用这一招。既然如此,我们便只管进军即可,料那张勇也不敢跟我们撕破脸皮,等到我们战线稳固之后,再派大军包围,到时候他不归顺也得归顺了!要是镇西王你不愿进兵,那末将独自进兵好了。”
王屏藩踌躇半天,只好应允,他喊来传令官,即刻便要全军收拾行装,准备出发。
昭武二年三月之时,此时的康熙正忙于应对吴三桂,然而,甘肃府的总兵王岩却又谋反了。这王岩原本是水路上的强盗,后来才归顺了清朝,可是过惯了强盗的自在日子,当官又怎么会舒服?于是就奇兵作乱了。康熙不得已,只得派出阿米达去平定这一叛乱。阿米达到了以后,王岩据守不出,阿米达只得准备围城强攻。然而,王岩遭到叛徒出卖,阿米达得以顺利攻破城池,杀死王岩。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