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陆县,一处破落的院落里
“娘!娘!我回来了!”李恪宣布放假两天后,王二狗就简单收拾一下,马不停蹄的往家里赶来,这是进军事基地以后第一次放假,也可能是唯一一次了,所以王二狗刚进家门就忍不住喊了起来。
“啊?二狗?”听到门口的喊声,一位中年的妇人急忙走了出来,只是可能多年的贫苦生活,让中年的妇人脸上爬满了皱纹,花白的头发显得与年纪不符的老迈。
一开始听到儿子的声音妇人还很高兴,但旋即又想起了不对劲,要知道李恪的军事基地训练可是封闭式的,自从王二狗进了军营训练之后一直都没有放过假。所以妇人突然觉得有些奇怪。
抱着疑惑的想法,妇人刚走出家门,就看到王二狗背着一个小包裹,一脸疲惫的走进来,顿时,妇人似乎想到了什么,气的眼珠子都要红了。
“你……”妇人抬起手指着儿子,气的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娘!娘!您怎么了?别吓儿子啊。”看到母亲的样子,王二狗还以为自己母亲怎么了,赶忙上去扶着母亲,着急的问道。
“你这个不孝子啊!你这个不孝子!你怎么能干这种事情啊!”妇人缓了一口气,指着儿子开口就大声责问道,说着眼泪就忍不住掉落了下来。
“娘!儿子做错了什么!您别急啊!告诉我,我马上改就是。”看着母亲哭了,王二狗也急了,同时也有些莫名其妙,自己刚回来,什么也没做啊。
“昔日,吴王殿下征兵,娘念你有几把力气,想让你去好好为国效力,你也不负所望,进了军营。虽然进了军营不曾回来,但是我也听说,吴王殿下待兵如子,对你们极为照顾,不仅军饷多,而且住的比起咱们家这破屋子要好的多,更有每日好饭好菜供给,没给你们少了油水。可是吴王殿下如此体恤你们,你竟然还当了逃兵。这让我颜面何存啊?如何对得起列祖列宗啊?”妇人说着说着情绪愈发的激动,想起儿子当了逃兵,自己已经脸去见别人了,还不如到地下去跟列祖列宗告罪。于是说完这些话,妇人转头就想往屋子边上的木头上撞去。
“啊?娘!娘!不是那样的!您听我说啊。”得了,王二狗就算再傻,也终于知道怎么回事了,合着自己回家还背着包裹被自己母亲当成逃兵了,这让他有些无语,不过见到母亲要寻短见,他还没来得及解释,赶紧上前抓住母亲,同时两脚一弯,跪在了母亲面前。
“什么不是那么回事!我亲眼所见还能假吗?我也没听说你们军营有休假,更何况你背着个包袱作甚?不就是逃兵吗?”妇人本就体弱,加上王二狗在军事基地里养了几个月,人高马大的,身体壮实,被王二狗拉住后就挣脱不开了,所幸不再挣扎,对着跪在地上的王二狗怒喝道。
“娘!您听我说完,其实是殿下已经上奏陛下,打算近日出兵镇守边疆,儿子也将追随而去,殿下念在不少士兵家在安陆县,就放了我们两天假,让我们回家探亲,好能安心去边疆镇守,至于您说的包袱,这是我这些日子存下来的军饷,以及一些殿下给的肉,每个回家的人都能带两斤肉孝敬家里的。”王二狗生怕母亲又有什么想不开的举动,快速的将事情的始末说了一遍。
“啊?是这样吗?”妇人没想到事情竟然是这样的,想到刚刚到误会,妇人顿时觉得有些不好意思。没有说话,收敛了一下情绪,拉起依旧跪着的儿子,往屋里走去。
“娘,您看,这是发下来的军饷,殿下每月都准时发给了我们,另外这两斤肉您记得收着,回头煮了吃,给您补补身子。”刚进到家里,王二狗放下包袱,将包袱打开,让母亲看看里面的东西。
“好。”想起刚刚的事情,妇人回答了一下就沉默了下来。
虽然儿子不是逃兵,但是回来只是两天就马上要回去跟着李恪去边疆了,都说战场无情,也不知道儿子这么一去还能否活着回来。刚刚还在气儿子当了逃兵的妇人,此刻又开始担心起了儿子的安危。不过妇人也是明事理的,国家就是需要有人去守卫,不然一旦异族踏入,那天下将会是生灵涂炭。当年五胡乱华才过去百来年,所以这个时候的百姓对于外族还是有比较深的恐惧。因此妇人对于儿子参兵报国很支持,但又对儿子在边疆的安危感到忧虑。
“娘,您不用担心我的,殿下这段时间教授了我们不少东西,虽然时日不长,但是我们所有人都已经可以在战场上独当一面了,更何况,我们也相信殿下,可以带领我们将那些异族杀出大唐。您看,儿子这段时间在军营里可是养的结实多了。如今的力气,打到几个异族都不是问题了。嘿嘿。”当儿子的自然知道自己目前担心什么,所以打破了沉默,开口跟母亲安慰道。
“嗯。娘知道。其实啊!娘也明白,你上阵杀敌是保卫我们大唐,心中担忧只是难免的罢了。”妇人说罢,没等王二狗开口又接着说道:
“这段日子以来,娘都看得很明白,殿下是位好殿下啊。他不仅给了你们不少的军饷,给你们的饭食也是最好的,看着你们结实的模样,娘心里有数。而且前段时间,殿下在安陆县附近建了不少的工坊,给百姓们不少的做工机会,现在很多安陆县百姓都能在殿下工坊里做工赚工钱,工钱还异常的丰厚,百姓们对殿下的体恤感激不尽。特别是纺织工坊里做了许许多多的布匹,大伙都看得出殿下几乎都不怎么赚钱,那么多的布匹都是便宜卖给我们平民百姓,让我们都穿的起衣服。你看现在安陆县里许多百姓都已经穿的起新衣服了,这在以前都不敢想的。殿下仁爱,是我们安州之福,更是我们百姓之福。所以刚刚娘以为你当了逃兵才那么生气的,殿下对我们仁义,我们不能负了殿下。如今殿下要带着你们去边疆保家卫国,娘也是打心里高兴,你要好好的为大唐上阵杀敌,报效大唐和殿下。切不可做什么对不起殿下的事情。”
“娘,儿子都明白,我们军营里的士兵都非常敬重殿下,大家都想着为殿下效力好好地在战场上杀敌。您放心好了。这点道理儿子还是明白的。”
“那便好,那便好。”妇人听着儿子的话欣慰道。
“好了,娘,咱不说这些了。您这段日子在家里可好?儿子不孝都不能在家里好好孝敬您,如今又要上战场了,没办法在您面前尽孝了。这些军饷您好好收着,照顾好自己,待他日我跟着殿下建功立业之后再回来好好孝敬您。”
“好!好!好!”对于妇人来说没有什么比看着儿子孝顺让她更高兴的了,听着儿子的话,忍不住笑着回道。
……
这样的情况在安陆县里不少的地方上演着,当然,也没有每个士兵的家中都发生误会,所以基本都是协和一片。唯一相同的就是所有士兵的家里都非常支持他们跟着李恪去建功立业,毕竟这段时间以来,李恪所作所为在百姓之中都是有目共睹的,平民百姓更加懂得李恪为他们所做的事情是多么不易,朴素的他们也更懂得感恩,所以所有人一致的支持家里的那些士兵们。当然,这些是李恪所不知道的。
而此时的李恪正在和李泉和王刚检查各个工坊,还有即将出征需要用的东西,虽然时间紧迫,但是该有的东西都不能少。李恪已经打算好了,先随军押送一批物资跟着军队一起到边疆,后续需要的再后续补给吧,没办法,李恪来到这个世界才过去没多久,没有那么多的底蕴在,所以不能一次性带齐,只能先带着一段时间所需,后续的慢慢派人运送过来就行,工匠规模也需要加大一些,之前只是储存,所以没有什么压力,只要能保证五千士兵随时可以上战场就行,但是现在真的上战场了,以后物资补给多少是未知数,多一些工匠准没错的。军用物资一旦使用起来消耗极大,尤其是炸药这种一次性消耗品,关乎战局的东西,绝对不能有任何跟不上的情况。所以,李恪亲自带着李泉和王刚进行检查……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