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李如龙 > 第15章 谋主
    东源镇内。

    莫远志牵着李如龙的马穿城而过,东源镇内居住着数百兵丁和八千民众,冬日里街道上见不到什么人,市场上也听不见吆喝声,几处摊子随意的支着,正在打瞌睡的摊主坐在不远处的棚子下裹着衣物取暖,城里的一副暮气沉沉的景象。

    “东源乃古之大县,没想到如今竟破落至斯。”李如龙叹道。

    马后,胡全和郭图两人的脸色也不怎么好看,他们本想花钱雇些市井无赖和孩童娃娃装成迎接的人,奈何东源城内除了他们生活滋润,其他人都是一副麻木神色,也无人愿意接下此事。

    听莫远志说还有上万人住在镇外的各处乡堡村庄里,至于山林野地里逃亡的子民,则不知凡几。

    “如此看来,东源应有两万以上的人口,辖地也比定远宽阔,此地更适合养军练兵,若是兴旺些,置县也不成问题。”

    李如龙对随行的族弟李鸷说道:“待粮草、武器备齐,我就打算迁五千长水军士兵过来训练。”

    “大哥放心,人数一定凑足,莫非斯人各个都是天生的好战士,他们从小骑马拿刀,所差的不过是一些让他们令行禁止的战阵配合。”

    李鸷拍着胸甲说道:“交给阿鸷,我爹练家丁护卫的法子我看着早就记熟了,三个月的时间足够练出一支能用的部队!”

    “哈哈,好。”

    李如龙跳下马,与李鸷跨入官衙内。

    与城中的破落景象不同,此地的官衙倒是修的不错,三十根一人合抱粗细的圆木是官衙的主干,砖石瓦片都是近年新铺的。官衙中没有女眷,一名老管事,一个老马夫和十几名十岁出头的小童就是官衙里所有下人了。

    东源守备并不长居于此,胡全和郭图两个中队长占了官衙的两处偏房,他们的家眷都住在郡城里,这里的偏房也大半空着。两人说是在此办公,可这堆成小山的公文上落满了灰尘,看得出来他们算不上勤政。

    外面没下雪,风大,气候很冷。

    官衙里没有过多的陈设,十分宜居,听说东源守备每年秋天入冬前会过来待上一阵子,监督佃租的收取,主殿和守备的住所里甚至有地龙。

    “这暖气,一日要费多少薪柴炭火?”李如龙脱去皮靴和袜套,赤足踩在温暖的地板上,地龙造价昂贵,李府都没舍得修,出现在东源这个贫苦边远的小城着实有些不搭。

    “一日火耗三百钱。”一名颤颤巍巍的老管事说道。

    “地龙是前任守备修的,我们平时也不会开。”

    “听闻左使驾临,这才启用。”

    胡全和郭图陪笑道。

    “停了。”

    李如龙说罢走到主位上坐下,东源守备不在此地,官衙理所当然被他征用了,比起六镇的其他五镇,东源镇的官衙虽然不大,安置李如龙带来的数十名随从却是够了。

    就是马厩容不下这么多北地健马,老马夫带着两个小马童忙着将库存的干草都搬出来混着萁豆给马匹喂下。

    胡全和郭图布下了酒宴,虽然不喜东源守备的做派,但李如龙也无权将他治罪,六镇在郡城里的贵人们看来不过是边塞关卡罢了,至于东源更是早就被当成遗弃之地,大好的土地任由其渐渐衰败。

    卫国公世袭镇北将军,平原郡大半中下级官职他都可以自由任免,不过是需要给王京报备一番,类似于故唐藩镇。

    李鸷抓起一只烧鹅腿啃着,他另一手拿住酒壶,双腿开叉跛坐在凳子上。李鸷面向凶悍,看着就不好相处,加上城外敢当众抽小队长一鞭子,也没有人敢说他的行为无礼。

    “东源士兵每日口粮是多少?”

    胡全和郭图支支吾吾,答不上来。

    “士卒在挨饿,却叫我在这大吃大喝。”

    李如龙将桌上的烧鸡往莫远志身前一推,叫来亲卫吩咐道。

    “本官念东源百姓、兵丁疾苦,命人去购买市场上的家禽蓄猪和腌菜,在城中置办流水席,东源百姓皆可来食,一应费用由我来出。”

    李如龙端起粥碗说道:“莫远志!”

    “小人在!”莫远志躬身近前。

    “以后自称卑职,你吃完这只鸡就去操办此事。”

    李如龙吹着小米粥上的热气说道,莫远志是东源本地人,熟悉物价和民情,他去办这事会方便不少。

    胡全和郭图两人对视一眼,齐声说道:“左使真是菩萨心肠!”

    “真乃东源百姓之福。”

    李如龙摆手,在两人的恭维中甩开膀子吃了起来。

    “郭成器。”

    李如龙在心中念叨着这个名字,他有所耳闻,是平原城里小有名气的二世祖,叔父是卫国公府的红人郭殷。

    卫褒是第七代卫国公,世袭镇北将军,他在平原郡权力极大,李如龙也不打算触动郡城里的利益集团。他无力改变东源镇的现状,但是他要率军驻扎在此一段不短的时日,收买民心的举措只会嫌少不会嫌多。

    那一日,东源镇的士兵吃到了久违的新鲜肉食,李如龙出资将城里市场上所有的家禽蓄猪买回,摆下流水宴席,连着两日东源镇里人人管饱。

    ————翌日————

    “请停车!”

    张安世掀开帘子走出马车,瞧见官衙门前两名亲兵打扮的卫士正在值守,其中一人走过来例行询问。

    莫远志杵着长枪,腰挎钢刀,他换上一身新棉甲,红色暖袍裹着身子,让他单薄的身体看上去健壮不少。

    “阁下是?”莫远志问道,这个贵公子模样的年轻人似是大人物,因此莫远志礼数十足,但没有接到通知他不会贸然放人入内。

    张安世笑道:“在下平原张安世,特来拜访左使。”

    远处一骑白马黑甲的骑士闻声而至,正是李如龙,身后还跟着十来骑亲随。

    “可是安良兄的弟弟安世来了?”

    李如龙飞身下马,张开双臂笑道。

    张安世见到李如龙的样子顿时眼前一亮。

    此人猿臂蜂腰,虎步气沉,一看就是从小有习武基础的练家子,却没有身后那名虎将一样逼人灼灼的气势。他没有着官袍,身上自带着一股上位者的官威,显然就是左制使李如龙了。

    “在下张安世,见过左使!”

    张安世一揖到底,长拜不起。

    “如龙何德何能受此大礼?你家兄乃我义兄弟,自家人不必客气。”李如龙赶忙上前扶起张安世,发觉张安世已然是一脸激动。

    “左使单骑入营劝降数万莫寇,保全平原郡数十万百姓免于生灵涂炭!安世神交已久,特来拜访,途中在定远见到了汉胡和睦的景象,又在东源城里听见百姓交耳称赞大人摆席的义举。”

    “安世今日见到大人才知大人果然是一等一的风流人物!”

    李如龙看着这个突然多出来的小迷弟,一时哑然。

    张安世在平原郡内素有贤名,李如龙也有所耳闻,知道这是一个颇为清高的知识分子,可他见到的却是一个自带崇拜光环的小迷弟。

    “快入府,你冒着寒风赶来,若是受凉生了病,你兄长可要怨我了。”

    李如龙拉着张安世走入官衙,此地不比郡城暖和,关外的风可催人的很,再娇嫩的小娘待上两个冬天也得变粗糙。

    “不知左使帐下可还有属僚空缺?安世精于律令典章,对数术也有心得,可做大人帐下小吏,算支用,录言事,绝不比熟练的吏员差。”

    两人落座后,张安世急不可耐的说道。

    “贤弟此言差矣,我族弟李鸷李鸢都是百里挑一的勇猛之士,帐下也不缺身先士卒的属僚。但能识文断字充当吏员者,只有家族支派的账房数人,眼下六镇事务繁多,即使日夜操办也忙不过来。”

    李如龙一边说着一边为张安世亲自沏茶。

    “智虑深远的谋划之士更是一个没有,开春之后长水军就要北上塞外,我正为此事头大呢。”

    张安世闻言大喜,正欲自荐。

    李如龙正色道:“久闻贤弟博学美名,若贤弟有意,我愿征辟你为参知军事员外郎,定赏罚,议军机,拜为谋主!”

    “固所愿也,不敢请尔!”。

    张安世急忙避席长拜于地,口呼:“主公!”

    (ps今天赶飞机,有些延误,来晚了,祝大家五四青年节快乐)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