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修真小说 > 也许归去江湖 > 武侠开头
    屋顶的檐兽目光炯炯有神,凝视远方。屋里的雕花淡雅传神,令人沉醉。

    陈功躺在躺椅上,含着壶嘴,一口一口的抿着淡淡的苦涩,回忆过往。

    在他身旁不远处,一柄看起来极为不凡的剑,被随意的抛弃在地上。

    剑身修长,剑锋锐利,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剑鞘早已不知所踪,锋芒被厚重的尘埃掩蔽。

    “江湖多少事悠悠,都付笑谈中……“

    远处的街道上,忽然传来一句沧桑的感叹。然后只听茶盏轻轻敲击了一声,一个老迈的声音响起:“话说那年,千里雪飘,万里冰封,漫天飞白,遮天蔽日,四野之下,一片寂寥。”

    “白雪皑皑的平原上,只有一队蛮人正在紧急地行军。雪花不断落在他们头上,凝固在他们的眉发间,变成寒冷的冰渣。他们神色严肃,步伐有力,人数虽多,却皆静默无言,无形中透出种狼群一般冷厉的气息。”

    陈功歪了歪脑袋,斜着眼朝窗外望去。他看到远处的一棵榆树下,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坐在石墩上,左手捧一杯茶,右手拿一把折扇,正在唾沫横飞的讲述着什么故事。

    在老人四周围了一大群人,有老人,有青壮,也有稚童。他们皆双目圆睁,一脸痴相的看着老人,显然己经被老人抑扬顿挫的语调,生动传神的讲述所吸引。

    “哈哈,俗话说得好,有人之处必有江湖。不管你愿不愿意,从你出生的那刻起,便已深陷江湖的泥潭。”老人把折扇打开,目光深邃。

    “人从呱呱坠地到蹒跚学步,从咿呀学语到对答如流。从无到有,皆是从江湖里学来看来,由此可见江湖不仅是泥潭,也是源泉。”

    “北蛮传闻有一勇士,天生神力,英武不凡,自小便创下了显赫战迹…”老人刚开口讲了一段,便有几个人抓耳挠腮,一脸不解。

    “郑老,昨天不是在讲中原的雨雪,塞外的风云,和那些将军兵士吗?怎么今天忽然讲起北蛮的江湖来了?”有一个青壮沉不住气,站起来问。

    老人闻言一笑,道:“人活一遭,就是在江湖里探摸滚爬的过程。塞外江湖与中原江湖本就是同源之水,同林之木。我说起故事,自然也是兼容并包,一起讲来。”

    “可是,这北蛮之人不是正在与我大齐交战吗?这些人皆是虎豺之辈,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难道这样的人的故事也值得我们去倾听,去传颂吗?”青壮涨红了脸,硬着脖子问。

    老人听了这话,脸上一板,褶皱堆到眉边。他把折扇敲在青壮脑门上,怒声道:“你这顽童,怎能因国之矛盾,个人之行为而产生对江湖的门户之见,真是井底之蛙,目光短浅。”

    “可是我们的亲人朋友不是被蛮人所杀吗?官府也说了他们是我们的敌人。”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坏鸟,恶鸟免不了要生出几只来,怎能以偏概全,迁及所有?莫非,一个人做错了事也要打死整船人?江湖上没有这个道理!”

    “而且不要仅听一家之言,耳听为虚,眼见才为实呀!”

    “即使是十恶不赦之人,江湖里也讲究祸不及妻儿,恶不及父母,这才是侠客之道!”

    老人说完,脸上显出疲惫,眼里忽然露出落寞,他摇着手说不讲了,颤颤巍巍的就往外走。

    几位老者走上向,扶住老人,告罪道:“郑老,年轻人不懂事,不知天高地厚发出狂妄之言,切莫放在心上呀。”

    老者转头向青壮骂道:“你这没出息的,瞧瞧白已什么身份,也去置疑郑老。郑老可是游览过八国,见识渊博之人。他每讲一个故事必有深意,你只管竖着耳朵听了,自个儿琢磨便是,偏要哗众取宠,自取其辱。”

    老人摆了摆手,一边往外走一边道:“我只是乏了,人老体衰罢了,不怪这个年轻人。”

    说完,老人拄着一根拐杖,缓缓的离开。

    “郑老以后还会来吗?”一个稚童看着老人的背影,痴痴的问。

    “也许会,也许不会,谁知道呢。”旁边一个老人幽叹一声。

    老人走过青石堆彻的大道,正要往人流处走去,忽然身后传来一道声音。

    “郑老先生,还请留步。”

    郑老转过身,看到一个人正伏在一座奢华阁楼的窗边,目光人灼灼的看着自已。他的目光划过雕栏玉砌的建筑,没有任何波澜,只是在看到窗口那人后,眼里迸发出一道亮光。

    “青云商会的老板,陈功,久仰大名了!”郑老双手握拳,仰头笑道:“老夫只是一榆柳说书人,不知陈大老爷有何指教?”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