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修真小说 > 乱剑春秋 > 第三十一章:长剑勿用
    云沙城的夜禁很严,从这不剩一人的街道便可看出。云沙城的戒备又似乎很松懈,仲瑾遗带着楼心月在街上晃悠了半天,也没见有人来阻止。

    只是一入城的时候,两人便已经知晓,夜禁疑惑虽然巡逻的士兵不多,可一旦被发现有人私自外出,轻则罚款打板子,必要的时候,甚至可以就地格杀!

    对于可能碰上的巡街侍卫,楼心月倒也不担心,她只是有些好奇。

    以仲瑾遗的性子,从来不会主动惹麻烦,现在却带着她这么明目张胆的在街上瞎晃悠,她实在想不通对方在想什么。

    一路上两人皆是沉默,不但没有给这寂寥的街上增加几分人气,反而是寂寞之人走在寂寥大街,整个世界仿佛显得更加孤寂。

    不知不觉间,两人走到了城北一座庙宇附近。

    两人白天的时候,也曾到过城北,楼心月只记得这附近有座城隍阁,修的很是气派,白天的时候香火鼎盛,只是两人并没有进城隍阁里面看看。

    这座庙宇的规模不算大,不过一般这种离着大庙比较近的小庙,香火都不会太差,前去城隍阁进香的人大多会愿意多走几步路,来这里也里也拜一拜。

    夜色已深,即便是没有夜禁,庙宇附近也都是罕有人至,因此也看不出香火是否旺盛。

    只是这庙宇看着也有些年头了,至少不比那座城隍阁建得晚,不过各处修缮的十分精致,并没有半分的破败感。

    寺庙之属,最怕破败。常言道“佛靠金装,人靠衣装”,一旦寺庙显露出破败,信徒们心中也会疑问,是不是这家的庙不灵啊?

    久而久之,香客就会越来越少,香客少了,便跟没钱修缮寺庙,恶心循环,寺庙也就逐渐的破败了。

    跳出这个圈子来看,这其实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一方面,凡人们祈求着神灵的庇佑,对于鬼神属于即敬且畏;另一方面,这泥塑的神像又靠着凡人的香火供奉得以延续。

    在这个江湖,几乎所有人都烧香拜佛,可在仲瑾遗看来,几乎大部分人都不相信神佛。

    他的道理很简单,那些口念阿弥陀佛的人,做起恶来也没见谁会手软。

    至于烧香求庇佑一事,仲瑾遗看的更极端,觉得人们信的根本不是神灵,而是自己心中的欲望。

    所以这些庙宇与香客们的关系就变的十分微妙了,如何知晓一座庙宇是否灵验?也就看进香的香客多寡,别人烧香我也拜神,随大流罢了。

    至于灵验一说,也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了。

    之后,仲瑾遗露出一个古怪的笑容,他告诉楼心月说,这座江湖在很久以前,就已经被他和张赐联手“清洗”过一遍,大部分的修士、鬼怪之流都被赶走,以便营造一个稳定的观道环境。

    至于人们参拜的庙宇,大部分都是空架子,神权高座,除了一些大的天灾人祸,几乎不会睁眼看这个世界。

    楼心月总能抓住仲瑾遗话中的另一层含义,反问道:“庙宇中的泥塑神像,大部分都是空架子,那就是说,还有一些是真的灵验咯?”

    “有些像城隍、土地之流的庙宇,是一些英灵魂魄不散,寄托在神像之中吸取香火。只是这些庙虽然得到了朝廷的封正,却并不会得到天庭的认可,所以只能算是一种非神非鬼的‘鬼仙’或者说‘家仙’。”仲瑾遗解释道。

    楼心月恍然:“真正意义上的神,其实从未显灵,显灵的反而是一些不被正神认可的家仙?”

    仲瑾遗笑笑,不再多解释什么,不知不觉间他与楼心月的关系更复杂了,像是恋人却又关系未满,像是师徒又总觉得缺了些味道。

    不过,这并不妨碍仲瑾遗教她有些东西——这本来就是仲瑾遗欠她的,有些原因可以追溯到上辈子。

    仲瑾遗教楼心月的方法就是这样,一点点向他揭露这个世界的本质,可所有东西只说一半便不再深入,剩下的让楼心月自己去看、去想。

    他从未曾收过徒弟,对于教导别人这件事情,并没有多少经验,只能按照自己的方法却尝试。

    一步步引领楼心月认清这个世界的本质,也算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开眼”,至于“开眼”之后,楼心月会如何修行,仲瑾遗不加干涉。

    就像这些谈话那般,点到即止。楼心月与他的人生毕竟相差太远,强行把自己的理论、看法灌输给她并不是一件好事。

    庙宇附近无人,夜色之中更显几分阴森,虽然知晓仲瑾遗的能为,但是女孩对于黑夜和蛇虫之类的恐惧,是属于天生的。

    楼心月从刚才的谈话中会过神来,不由得打了个冷颤,小声询问道:“今天为什么要带我来这里啊?是因为这座庙里面有‘家仙’吗?”

    楼心月刻意用了“家仙”这个称呼,事实上如果真的有的话,能在一城立庙,也算是鬼仙了,只是楼心月下意识的避开了鬼字。

    仲瑾遗没有回答是不是,又给楼心月讲了这座庙的故事:“在很久以前,具体有多久不好说,那还是我与张赐降临这座江湖之前,这个国家与西部诸族便是连年战争,那时候云沙城都还没有建立,这只是一座有驻军的军事小镇……”

    听到仲瑾遗又要开始讲故事了,楼心月突然有些恍惚,而边好像传来了一阵阵僧人诵经般的呢喃声。

    “这里又不是佛家的寺庙,为什么会有僧人诵经?”楼心月颤着声音小声询问,身子不自觉的躲到了仲瑾遗的身后。

    没等仲瑾遗回答,前面庙宇的大门突然打开了,耀眼的昊光从寺庙里面传出,同时还伴随着更加清晰的诵经之声。

    这犹如接引得道者去往极乐世界的一幕,楼心月看的却有些头皮发麻,只觉得诡异无比,要比那装神弄鬼的“阎王娶亲”诡谲万分。

    突然间,佛语呢喃消失,万丈昊光消散,就连两人所出的整条街道也消失了,两人又仿佛置身于一个更加诡异的空间结界之内。

    仲瑾遗衣袖一挥,春秋剑凭空出现在手中,只是仲瑾遗手握之处,却并不是剑柄,而是剑鞘的末端。

    玉面剑圣的名头在江湖很响,只是所有人都很好奇,仲瑾遗那把不和常理的春秋剑。

    三尺青锋并不是随便叫的,一般情况下,剑的长度都在三尺左右,有些剑可能会更短,但不会更长。

    三尺左右的剑,剑身的长度差不多正好与一个成年人的手臂等长,剑佩在腰间,可以第一时间拔剑出鞘。如果剑身太长,拔剑势必要受影响。

    这些还真不是随便说说的,曾经有个皇帝被人刺杀,自己佩戴了把装饰用的长剑,因为剑身太长了,危机时刻死活拔不出来,被此刻追的绕着柱子乱窜。

    皇帝尚且如此,更何况靠剑活命的江湖侠客,所以关于仲瑾遗那把不合常理的长剑,一直是个谜。

    对此,楼心月之前已经见识过,仲瑾遗真正的威力,不在剑柄处拔出的那把春秋,而在于剑鞘尾端隐藏的那把留神。

    一剑若出,诸神皆要留命!

    只是,仲瑾遗还未拔剑,置身的幻境再一次消散,周围又恢复成了寂寥的街道。

    寂寥的街道上,再一次响起一阵不和谐的声音,一人的脚步声忽远忽近,却又十分有节奏的传来。

    而伴随着脚步声的,是利器从地面拖着划过的声音。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