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明末闯王一小兵 > 第十八章 反贼
    第二天一早,张殳墨和王诗瑶俩人,依旧是心事重重,只能是偷偷看对方一眼然后赶紧低下头。

    义母李氏心思细腻,早就发现了不妥,但是她也没说什么,反而有点放任自流的意思。

    张栋梁吃的很快,吃完一抹嘴说了一句:“娘,我吃完了,我去练功了。”

    兄妹二人早就想走了,只是碍于母亲在这不好提出离开,现在张栋梁先提出了离开,他们也就先后说“娘,我也吃饱了,我还有事,就先下去了。”

    李氏摇头叹息一声:“唉,孩子们都大了,该找人家了。”

    随后她好像想到了什么,不禁暗暗点头。

    张殳墨回到房中,拿起义父给的《练兵实纪》认真看起来,边看边在另外一张纸上记着什么,这些都是他的看书心得加上自己的看法,准备再日后练兵中可以运用的方法。

    现在是崇祯元年,从去年开始,造反就开始此起彼伏,今年更是严重。

    崇祯元年正月初五日,吏科给事中刘汉儒言,畿辅地区居民甚困,征派无虚日,而最苦者莫若招买料豆,给价常少,给期常迟,是名为招买而实加派。

    过去督饷台臣欲以京边钱粮征料豆本色,有司每称未便。

    请留京边实数,算作料豆定价,令有司自行招买,不必征派民间,则民免剥削而有司亦省给算。

    自明年为始,凡府州县三为率,二分解本色,一分解折色。诏从其请。

    崇祯元年陕西又发生大灾,激发了明朝蓄积已久的各种积弊,好比久病之人,突遇风寒,未能及时医治,偏生又逢庸医,终于不治。

    明末农民起义,从陕北发端,遍及全省,又蔓延至相邻的山西、河南、湖广、四川,此起彼伏,前仆后继,史无前例。

    起义队伍,成千上万,前后不计其数,出名的首领就有数百,或来自边军,或起自乡闾,有武夫,也有文士,有英雄,也有枭雄,有自发揭竿而起的,也有逼上梁山的。

    白云苍狗、大浪淘沙,一番龙争虎斗之后,都湮没在历史的烟云之中。

    这些首领,突然从社会底层一下子拥有武力,成为武装集团的领袖,以往想都不敢想的事物,现在唾手而得,“说什么就是什么”这种感觉如在云端。

    于是都弃了本名,起了诨名,一来可躲避官府搜捕,二来可以把理想中的人物移植过来,“以后我就是他了”。

    大致来看,这些混名可以分为六类。

    一类是以各种猛禽猛兽命名、最多是各种龙虎狼。

    如青背狼、邢红狼、大红狼、李老豺、独头虎、插翅虎、猛虎、黄虎、白虎、一只虎、飞山虎、摧山虎、一条龙、九条龙、混江龙、黄龙、上天龙、上天猴、金翅鹏、钻天鹞等。

    一类是以雄大壮观之物事命名。如一座城、开山斧、破甲锥、钻天哨、紫金梁、通天柱等。

    一类是以神话传说中之威猛人物命名,如二郎神、黑煞神、黑旋风、显道神、四天王、大天王、八金刚、五阎王等。

    一类是以历史人物命名,多是勇猛或多智之人,三国人物最多,因《三国演义》广泛流传,如曹操、刘备、张飞、赵子龙、小秦王、薛仁贵、黄巢、孟绝海、李晋王、李存孝、宋江、关索、杨六郎、杨七郎等。

    一类是以相貌特征或个性特征命名,这种属于原创,颇具匠心,如革里眼、老、闯将、可天飞、满天星、过天星、混天星、不沾泥、点灯子、活地草、乡里人、蝎子块、一朵云、闯塌天、射塌天、张妙手、混十万、鬼见愁等

    最后是以各种王命名,这是明末农民起义领袖诨名的一大特色,反映了他们渴望扬名立万,改天换地、主宰天下的雄心壮志,如闯王、八大王、左金王、乱世王、兴世王、争世王、改世王、天平王、整齐王、扫地王、十反王、横天一字王、白马邓天王等。

    王嘉胤(又称王加应、王嘉应)

    延安府谷县人,在延绥镇定边营为军。

    崇祯元年,因所在部队欠饷二十七个月,愤而带着几十个弟兄携带武器脱离部队,劫掠当地富户粮食。

    抢来之后,自己吃不完,就散发给饥民。

    旬日之间,从者如流,马上聚集起数千人的队伍,吸引了杨六郎、不沾泥等率众来投,队伍越滚越大,当地官军来镇压都被杀败,声威大震。

    高迎祥延安安塞县人,又名高如岳。

    年轻时就当了响马,臂力过人,精于骑射。

    常穿一身白袍,头戴白巾,胯下一匹大白马,来去如风,人称白马高闯王。

    从天启末年起出没于陇东一带,崇祯初年,陕北民变蜂起,高迎祥向东运动,所部尽是精锐,官军惧怕三分。

    赵胜,排行第四,亦称赵四儿,延安清涧县人,本是书生。

    赵胜醉心功名,一心想通过科举出人头地,因此读书非常刻苦。

    因家贫,无钱买油点灯,赵胜夜间就借宿在当地一座寺庙-石油寺(寺名很奇特)中,晚上借用庙中油灯刻苦攻书。

    寺中和尚见他如此上进,也就与他方便。

    庙中有施主布施,点的是牛油巨烛,又大又亮,赵胜夜间看书看的很舒服。

    从此,石油寺夜间总有一间僧舍灯火通明,烛影摇红之下,书声朗朗,有一人影来回晃动,甚是诡异。

    不久,有人到官府告发,说石油寺中有一落第举子,效仿当年黄巢在黄梅寺中夜读兵书,意图造反。

    知县听说有人效仿黄巢准备造反,高度紧张,“黄巢杀人八百万”那还了得?立即到寺中将赵胜拿住,一顿毒打逼得赵胜供称确因屡试不第,心生怨望,决意效仿黄巢在石油寺中夜读兵书准备造反。

    知县得了口供,大笔一挥将赵胜更名为“匪首一名点灯子”,准备秋后问也是赵胜此时命不该绝,数日后,有农民军攻入县衙,释放囚犯,将他也放了出来。

    赵胜一怒之下,也参加了农民军队伍,由于他饱读诗书,不久就脱颖而出,当上了首领,点灯子活了,赵胜死了。

    正是这些反贼、文官、阉党、野猪皮合力把最后一个汉人王朝推向了深渊。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