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隋末之天下 > 第一百三十三章 兵围辽东城
    随着惊雷一声的呼喊,彻底盖过了方圆一里地之内的喊杀声,双方士卒均听到了这道粗狂的吼叫。

    隋军将士们听后士气大振,拼命的加快进攻的步伐,一时间不知有多少的高句丽士卒命丧在隋军刀枪之下。

    高句丽人听到后显得有些不知所措,乍然听到隋军派出了大将,并且誓言今日一定要杀破他们的防线,顿时心神晃动,士气出现了衰落,害怕今天自己会战死在这里。

    隋军仰仗着左屯卫大将军麦铁杖的亲自到来,士气如潮、勇猛如虎,短短一瞬间有不少的卫士都上了岸,高句丽军队出现了局部的败退。

    不过这种情况并没有持续较长的时间,很快的,高句丽的军队里就有人大喊道“杀呀!杀光这帮子隋狗,保卫大王!”

    “杀光他们,绝不让隋军前进半步!”

    “将军有令,斩麦铁杖首级者赏千金,封万户侯!”

    “后退半步者斩无赦……”

    ……

    高句丽的军心很快的就稳定了下来,在利益和威胁下他们重新的爆发了战斗力。

    此时此刻,辽水附近的高句丽人基本都是聚集在了三座浮桥岸上,加起来超过万余人,隋军虽然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可是因为辽水的限制,根本无法顺利的发挥。

    军中骁勇之辈纷纷跳进辽水之中,可水面汹涌,极大的影响了他们,一应威力巨大的武器都无法使用,只有少量的弓手可以支援岸边正在厮杀的卫士们。

    反观高句丽人,他们可谓优势占尽,先是在岸边有大匹的弓弩手列开了阵型,不停的有箭矢往辽水之中的隋军射去,再有地势之利,他们的弓手在岸上可以随意的瞄准下面的隋军卫士。步兵近距离交战,处于高地势的他们居高临下的与隋军交战,自然是对高句丽人很有利。

    总览整个战场,隋军虽偶尔上了岸,可是很快就被岸上那延绵不绝的高句丽人赶了先去。

    一名被迫从岸上落进水里的隋军卫士骂骂咧咧道“龟孙子的,仗着人多欺负人少!”刚才他奋力杀了几名高句丽人,抓住机会上了岸,可是才刚上岸,就看到四个高句丽士卒一起朝他扑了过来,无奈之下只有转身跳进辽水之中。

    在这水里大型的盾牌用不了,只能使用些外面裹了层铁皮的手提圆盾,或者是些其它的木制盾牌,防御效果太差了!这让隋军懊恼不已。

    他们在底下往上面刺很难刺中高句丽的人,提枪向上刺本来就会力道显得有些不足,再加上岸上的高句丽军还可以敏捷的进行后退,所以一番交战下来隋军的战果很少。

    ……

    再看麦铁杖那一边,麦铁杖冲下浮桥之后,他身后的左屯卫将官们也纷纷跳下了辽水,随后是一支五百余人装备精良的士卒。

    这些士卒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各个强建孔武,伸手敏捷,并且特地戴上了不少有利于他们进攻上岸的武器。

    这一支生力军在麦铁杖的带领下加入了战场,他们向同一个方向冲了过去。麦铁杖他们挑选的登岸地方是一个水势平缓,河岸较低,有利于隋军上岸的地方。

    冲下浮桥之后,先是一排弓手接连向岸边射出了两轮的箭雨,接着这些弓手们都集中目标,对准麦铁杖他们前进的位置不停射出箭矢。

    麦铁杖一路冲到辽水的岸边,大刀一挥,斩断了几杆向他刺来的长枪,接着,数十名手持小型弩箭的卫士对准岸上的高句丽军射出了箭雨,当即将岸上清扫出了一片空地。

    随后两两一组抬着短矮木梯的卫士将木梯斜放在了水岸上,然后就是后面那些迫不及待的卫士们顺着木梯爬了上去。

    若是仔细观察,可以看到这些短矮木梯的一头参差不齐,明显的有锯痕。

    那些一马当先的卫士们不过三两秒的功夫就顺着梯子上了岸,然后底下的军士可以看到他们大吼一声冲了出去。

    在第一队卫士上了岸以后,弹指之间第二队卫士就接着上了岸,这片岸上的喊杀之声立即震彻天地。

    麦铁杖也很快的爬着云梯上了岸,跟着怒目大吼一声,大刀一挥,从空中斜向下劈去,把一个高句丽人斩倒在地。再一转身,白光一闪而过,他的右手边就是两个枪头“咔嚓”一声掉落在地。

    麦铁杖虎须倒立,对着那两个高句丽人狂野的吼叫一声,大跨步而去,将其中一人拦腰斩断。

    正待他要挥刀劈向另一人,可脑后劲风响起,麦铁杖一瞪眼,双手紧紧握住刀柄,迅疾的在原地一转身,“锵”的一声,一名正挥刀砍向麦铁杖的高句丽人只感到手中的刀身上面一股之巨力传来,他被逼的接连后退了五六步,立稳身形之后嘴巴惊讶的大大张开,估计是可以吃下整个鹅蛋。

    ……

    随着麦铁杖这边打开了可缺口,附近的隋军随即汹涌而来,短短不到一盏茶的功夫内,就有两百多名隋军杀上了岸。岸上隋军的力量得到加强,一些卫士们自觉地排列起军阵,更多的则是面对岸上无边无际的高句丽军队杀红了眼,哪有心神可以管其它的事情,埋头只顾着拼命去了。

    大约半柱香的时间过后的时间,差不多有超过五六百的隋军卫士在这里上了岸,可是于此同时,他们也陷入了险境。

    在隋军打开这个缺口之后,高句丽一方的将领很快就注意到了这的异常情况,随后立即调兵遣将,向这里压了过来。辽水下边的梯子附近,已经没有隋军聚集在这里了,因为此刻间高句丽的箭雨在不停向这射来,密集的跟蝗虫一样,任谁也不在这多待片刻。

    在岸上的那些隋军,已经被高句丽人严密的围在了一个空间之内,激烈的和高句丽军展开殊死搏斗,不过早已杀疯了的隋军们,没有谁会在意这等危险的境地。

    当然了,跟随在麦铁杖身后的那些大将们还是有些非常清醒了,虎贲郎将孟叉,急切的满身是血的一路杀到麦铁杖的身后。

    焦急的对血肉飞舞的战场中,似神如魔般的麦铁杖大喊道“大将军,大事不好了,我们被高句丽人围住了,我看了,他们把咋们的退路也都堵死了,全军无法后退了!”

    麦铁杖放倒一个身前的高句丽人,嘶哑着嗓子回答道“何惧哉!如今正是我等效死命之时,无需顾忌性命,为国事而死,虽死犹荣,丹书留名!圣上必厚待我等后人,孟将军只管杀敌就是。”

    说完,麦铁杖凶性大起,不顾身上的两道伤痕,向面前的那些被他镇住的高句丽人杀去,只见大刀挥舞,寒光闪烁,金属撞击声响起,麦铁杖一身英雄气概尽显无余。

    孟叉无奈,只得回身杀敌。

    ……

    随着岸上麦铁杖被围,辽水中隋军的攻势也越加凶猛,无数的隋军卫士拼死的在往岸上爬去,刀枪相击之声愈加凶猛。

    ……

    炀帝御营、六合城内

    隋朝一班大臣们正焦急的在等待前军战报传来,期望麦铁杖能以送来捷报。

    议论纷纷间,突然一个军士跑到了六合城前,单膝跪地开始禀报军情,所有人都竖起了耳朵。

    “启禀陛下:左屯卫大将军麦铁杖及一干属将带兵上岸为高句丽人包围,后军援助不及,无法支援,岸上一干将士陷入危境,生死难料。”那军士大声的说道,在这寂静的六合城周围荡起了层层回音。

    聚然听到这个消息,那些朝臣们立即炸开了锅,纷纷看向站在横栏边上的天子杨广。

    杨广脸色微沉,语气沉重的向下面的军士下令“传令前军,务必解救出麦将军。”

    军士不敢有丝毫耽搁,他知道如今情况紧急,应了一声后立即起身快步离去。

    杨广此刻心中颇为不安,甚是忧心麦铁杖出了什么事情,不过他并未在脸上表现出来。

    但是就在刚才那个军士出去不到一刻钟的时间,又是一个军士跑了进来,脸色慌张的喊道“报,前军传来消息,左屯卫大将军麦铁杖、虎贲郎将钱士雄、孟叉等已尽数战死辽水东岸!”

    “啊!”有一个大臣听到后,惊讶的叫出了声,似乎不敢相信这个军士传来的消息。

    杨广的反应更加激烈,身体颤抖个不停,手指指着下面的军士想说话却说不出话音来,良久之后才哭泣出声,神色更是哀伤至极,哀嚎道“呜呜~呜呜,麦将军呀!呜……”

    杨广是真的悲痛,对于麦铁杖的忠义他一直都很欣赏,觉得他对隋室的忠贞天地可鉴,要不然刚才他也不会那么痛快的答应让他担任先锋。

    原本杨广是期盼麦铁杖能以给自己带来好消息,可不曾想他居然陷落在了贼阵,这让杨广实在心痛到了极点。

    周围一干朝臣见到皇帝如此,纷纷大惊,不停的出言在安慰杨广。

    ……

    朝臣们一番手忙脚乱之后,杨广这才停下了哭泣,双眼通红的说道“传令下去,前军后撤,停止进攻,来日再战。”

    “是”

    大臣们不敢耽搁立即有人传令去了。

    杨广因为麦铁杖战死的消息全身酥软无力,被身边的宦官扶到了座位上,涕泗横流的吩咐道“来人啊!准备拟诏。”

    有司官吏不敢怠慢,很快就准备好了一切。

    杨广酝酿一番后,颤抖着声调说道“:铁杖志气骁果,夙著勋庸,陪麾问罪,先登陷阵,节高义烈,身殒功存。兴言至诚,追怀伤悼,宜赉殊荣。用彰饰德。可赠光禄大夫、宿国公。”

    ……

    第一日交战的结果很快传遍了个军,李康也很快了解到了今日的详细的战况。

    听闻麦铁杖之事后,他感慨不已,隋朝不缺忠臣良将,愿意为皇室效命的人很多,如今隋朝国内的形势还行,不能算很糟糕,可是谁能以料到短短几年之后炀帝就身首异处。

    杨广有着一帮子的良臣武将,可是最后却混成了那个样子,实在令人不敢置信。

    今日杨广为了表彰麦铁杖的功勋,特地命人把诏书传阅全军,极力的在表彰麦铁杖的忠贞节气。

    李康所属的军队今日并未参加战斗,只是在辽水西岸列阵,所以他并没有亲眼见到今日白天的战场。收兵之后,很快的炀帝下的军令在全军传开,听到“来日再战”这四个字,李康知道明天应该不会在打了。

    关于浮桥的长度不够导致隋军无法顺利登岸这件事,并没有给其他卫士太多的感觉,他们并不知道因为浮桥短了一截给隋军带来的大麻烦。

    ……

    两日后,隋军再次动了起来。

    浮桥已被少府监何稠接长,今日炀帝再次下令全军进攻。

    浮桥被接长以后,隋军很快的就顺着浮桥过了辽水,没有像上次那样因为耽搁了一小会儿的时间,被高句丽的军队及时反应过来进行围堵。

    隋军登岸以后,前锋军队很快就与聚集过来阻止隋军上岸的高句丽军交战了,这次隋军在第一时间上岸的人很多,迅速的摆好阵势,迎击高句丽的军队。

    有前锋军队抵挡岸上的高句丽军,后面的隋军从容的一军接一军的度过了辽水。

    高句丽在西岸上大约有三万军队左右,这些人和隋军庞大的数量比起来根本就不算什么,一番交战后,高句丽一方大败,死伤万余人,很快的就溃败了。

    在杨广的指挥下,全军向辽东城推进。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