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一日接着一日相过,三个月的时间几乎转眼而逝去。
在这数月里,赵云几乎日日谢客,在庄中闭门专研,静静突破武道。
时至今日,赵云亦徐徐走出庄内,行走于村间小道,游曳于山水间。
此时此刻,其心情可谓极其亢奋!
亦是只因为经过数月的研习下,赵云终于打破瓶颈,突破武道。
现如今,其实亦是迈入了上层武者,绝世初期的阶段。
一般而言,由于武道阶段的不尽相同,其层次亦是有许多差别。
就以将佐与绝世来说,其实武艺要真的到将佐后期,亦与绝世初期未有太大的区别。
只是,差别不大,并不代表便未有,首先作战持久能力,武斗便弱于绝世阶段的武者。
在当初与张绣比斗时,要是赵云未全力防守,而是一昧与之强拼。
恐怕最终落败的同样是赵云,这就是境界上的差距!
二人之所以能够以平局收场,最为主要的因素亦是赵云主防守,所消耗的气力远远小于张绣。
毕竟,武者相互对战,并不只是单纯的以武艺分胜负,亦是全方面的厮杀。
力量,巧劲,招式,气力,这四方面乃是评判武者实力标准的主要因素。
以当前的赵云来说,其巧劲,招式可为上上筹,甚至超过吕布。
但是,赵云武道就一定强于吕布,一定能将其击败?
毕竟,力量,气力相对来说,赵云比较薄弱,对上以力量著称的同阶段武者。
赵云亦不能以巧劲,招式,以点换面,破开其力道,那将会被敌方,以强悍的力道直接洞开防御。
如此,招式被破,门户大开,如何还有继续争斗的机会?
所以,在武道领域来说,并不是擅长一面,便能纵横沙场,无人能敌。
只有不断汲取教训,认清自身缺陷,步步完善不足。
唯有如此,才能一直屹立于武者顶端,不然迟早亦会跌落神坛。
就以赵虎来说,其天生神力,力能搏虎,甚至曾经以力量击败过赵云。
其力道不可小觑,可现在继续比斗,力量虽逊于一筹,可赵云依旧会败么?
······
此时,赵云静静走上一处山峰,斜眼望向那徐徐落幕的夕阳。
那残阳的天际犹如血汗般,好似要滴落而下,此美景亦是极为壮观!
见状,赵云不由露出一丝舒展的面容,徐徐盘坐一处巨石顶上,欣赏着这幅难得的美景。
自从艺成下山后,赵云由于西进投军,亦未在能够沉浸下心,观赏着美美的景色。
这一刻,其目光一边观赏着夕阳美景,亦心底也在细细沉思着。
此次突破武道,打破极限,赵云真正使枪习练的并不多,反而盘腿静坐思索的时间更长。
其实,突破,突破,很多人误以为是枪术高超了,需要勤家习练,将这套枪法牢记熟练。
只不过,经过此次的突破,赵云却是明悟了,有如此想法的,压根便不懂得真正的武道。
武道是什么?是阶层,是实力的体现,不是单纯的武夫。
武夫也成不了武者,亦不能成为上层武者。
而且,智商的高低并不代表武道的高低,就以吕布来说,其智慧可能极低。
但吕布既然能纵横汉末,无人匹敌,作为上层武者的扛鼎存在,其绝不只是单单的武夫。
在其背后,一定有鲜为人知的一面!
正是经过此次晋升,赵云明白:“突破,其实通俗来说,更是一种明悟感觉。”
就像一位下层武者,其境界不过是初武阶段。
一开始,其亦不懂得武者的任何招式,可在军伍中历练,战场厮杀,奋斗一番。
此时,这位武者必定会拥有血气,有血气自然便会琢磨出属于自身的招式。
随之,亦会一步步提升自身实力,直至突破初武,晋升为中破的实力。
其实,说白了,突破更像是完全悟透了自身所在阶段的实力,遂心底便会产生一股强烈的欲望。
随后,只要能够抓住这则欲望,静心沉思。
完全明悟后,这便完成了突破!
赵云为何能够快速从下山前的将佐中期,在短短的一年军伍时间,便突破自身?
除了在军伍中历练,战场厮杀,勤练枪术以外,其掌握了极高的眼力,以及悟性。
其实,真正促使赵云突破的还是当初与张绣的比斗。
在争斗间,其亦是细细琢磨出张绣的枪法路数,以及招式,在行结合自身的枪术套路,进行深思。
正是想通这些,赵云亦才能在短短的一年时间,突破到绝世阶段,算初步迈入上层武者。
至于所谓的勤练武艺,这其实是突破之后,所需沉淀,亦进行苦练!
毕竟,突破武道阶段,只是证明自身拥有这阶段的实力。
可是,却如若不沉淀自身,勤练武艺,那也只是空壳子而已,与突破前并未有任何差别。
所以,就以此时的赵云来说,他刚刚突破,拥有了绝世初期境界的实力。
可亦不勤家练习,继续磨合,那所使的枪技白鸟朝凤,其威力与在将佐境界时,亦无丝毫变化。
细细沉思许久,赵云不由忽然站起,双目亦瞬息增大。
其间好似犹如拨云如见月般,尽扫迷茫气息,露出一丝丝顿悟的眼色。
缓缓行走数步,驻足于悬崖峭壁上,望着那深不见底的深沟。
赵云亦然明白了其师,在他下山时,所讲解的一席话的含义。
其师言:“兵法云,凌空而下,定当势如破竹。”
“此兵法之意便是在两军对阵时,一方占据了高处,亦军心气势便会大幅度上升,从而能够势如破竹。”
“虽说这出自兵法,可换在武道也是同理。”
“普天之下,武道之路又如何不是凌空而下?”
“毕竟,能够站在武道的最巅峰武者阶段的又有多少呢?”
当时,由于初艺成下山,赵云却是百思不得其解,不知此席话何意。
可经历一年军伍历练,战场厮杀,打破极限,突破自身后,其却是完全理解了。
武道之路也正如这面前的悬崖峭壁般,高而险阻,令人生畏!
亦基于如此,才使纵多武者在半道之上,便被心中的这道深不见底的深沟给吓住,从而中道而弃。
所以,武者层次、阶段越高者,反而人数越少,这也就造就了宗师境的稀少。
故而,唯有心怀无畏,拼搏之心,驱除内心埋藏的深沟,步步提升。
实力亦才会逐渐提升,毅然走上武者最高峰。
ps:写了一章凤溪自己对于武道的理解,对真正武者的看法。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