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驿舍,专供来往使节居住,以及其他诸国的贵客居住。
诸如此等,不一而足。
曾经的辽国名将乐高,就在去年以来一直住在此处。
因为新皇继位的忌惮,乐高不得不逃亡到了秦国。
秦皇赢华曾邀请他为秦国将军,他拒绝了。秦皇赠送给他厚礼,他也拒绝了。
于是,秦皇便邀请他居住在这典客属下驿舍,他已经没理由拒绝。
纵然是忠心于辽,不愿意为他国效力,也无法拒绝秦皇的一片诚心。
无奈之下,他便以秦国客卿的身份居住下来,算的上是一个闲人了。
不过,虽然是闲人,但他自己却闲不下来。
他熟读兵法,用兵如神,曾重创东胡,打的齐国不敢犯南。
在闲暇的时候,依旧不忘自己的兵法战略。
近乎天天,他都会推敲着一些兵法战略。
有传闻,他打算效仿兵法大家,做一步可以名传千古的兵书。
过去,因他在朝堂上他却支持错了人,以致被精明算计的当代辽皇姬明周所忌讳。
以致害怕被牵连,无奈落得带着家小逃难秦国。
如今来到秦国,算是清闲下来了。有了时间了解朝堂,以及琢磨兵法,便又闲不住了。
初到秦国,便见到这里欣欣向荣、政治清明、法度公正。
显而易见,已经是最强大的国家了。
假以时日,必定可以一统神州。而传闻中,更有秦与赵国并为最有可能一统天下的国度的一说,也在他进入秦国后的所见所闻中有所笃定。
尽管心里不想,但他也明白诸国之间的战争,必须得到一个终结。
只有这样,天下才能真正的没有战争。
此次秦楚交战,他看出了许多战争外的东西。
他压抑着心中的好奇,依旧没忍住好奇的心。
在楚国使团入住的那刻,他便看着楚国一行人的进入,并未直接拜访。
到了夜色黄昏深入的时候,他才请求拜访。
经过通传,得以见到两位楚国使节。
“乐先生”屈文谦与苏湛齐齐一辑,并邀请乐高坐下。
秦国驿舍并没有胡凳,而是采用最古典的席地而坐。
胡凳这东西,已经传入中原近百年,在许多地方都盛行。
唯独各方朝堂,依旧不屑用它。
粗狂豪爽的赵国人似乎不介意这些,将他们已用做各处。
“不知乐先生来访,有失远迎……,还请恕罪!”屈文谦又是一拜。
乐高成名已久,如今已经有五十多了,在各国都声名远播。
许多年前的渑池会盟,以齐国为首发动‘肃夷令’时,各国纷纷派出代表参加。
秦有扶渠梁,郑国是老将贾昌,齐国为田灃,赵国为赵不渝,楚国为屈沔,而辽则是乐高。
赵不渝为赵国国君,一代帝王,田灃为齐国公子。其余的,均为大将。
这么多年过去了,仅剩下半数还活着,无一不是名将。
当年齐国号召诸国,清剿夷人余孽,扬神州志气。
邀请诸国,会盟于郑国渑池。
道理上讲,这是一个传统,一个自大周被戎狄被迫东迁就开始的一种习俗。
意在炫耀武力,压缩蛮夷的生存空间,进而扩大神州国土。
各国无论大小,都会应约参加。
“亡途之人,何谈恕罪?”
对于被迫离国,他心中一直没法放下。
“此次楚国使团一路行来,经行数百里入长安来何谈,带着无比至诚的心,只怕……”
“事在人为,岂不闻: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苏湛接过话。
“成与不成,只怕还得看缘分”
屈文谦也是一笑,不置可否。
外边穿的沸沸扬扬,恐怕已经没有人不知道。
“哈……,这话……老夫听出了无比自信”
仔细品着话,他看出了苏湛的镇定自若。
“尽管这位苏副使谦虚谨慎,可老夫却觉得他这是自信”
“所料不差的话,只怕这次有了这位苏副使,谈判所带的礼品也会少了许多才是”
“老将军谬赞”苏湛只得应了句,屈文谦却道:“先生不知道吧?”
“哦?”
“这苏湛当是曾经一言退齐师的鬼狐也,诡诈如狐,哈哈……”
言罢,笑了起来。
乐高也是一脸惊奇,忙询问道:“果真如此?”
“区区薄名,何足道哉?不才,正是区区在下”
“了不得啊!了不得,当真是后生可畏”
谈笑风生间,不漏一丝锋芒,这是智者的一种智慧。
“也难怪楚国这次没带什么奇珍异宝,我还道是什么,原来是有个‘活宝’”
许多秦人尽兴而来,想一堵楚国的珍宝,可最终都败兴而归。
楚国地狱广阔,奇珍异宝往往象征着他们的诚意。
一般来讲,楚国往中原的土地延伸并不多,近乎是寸土不割。
于是,便有了财物奇珍来议和的常例,诸国见怪不怪,算不得什么秘密。
“不敢当!”
“不过说归说,若是大秦的骑兵南下,只怕南郡之地,会被骚扰的不成样子”
“哦?老将军也以为……秦国会动用骑兵?”
屈文谦听乐高话,与苏湛竟不谋而合,反问道。
乐高点点头。
“看来,是真的会这样了!”兀自叹一声。
民生多艰难,南郡本就不服管教。
想起此起彼伏的南方家族对郑地的压迫,他心里就隐隐觉得气愤。
不过,也无可奈何。
在他沉吟的时候,乐高又道“屈沔他……怎会战死?”
辽楚天然的没有争端,也使得辽楚的关系一直很好。
在渑池会盟的一面之缘,使得他与屈沔甚至成了朋友。
猛然惊醒,似乎……。
“是夺嫡?终究还是没能逃脱这个命运啊!”
与他相比,一种相似的感觉突然冒出来。
屈文谦脸色有点怪异,苏湛则是淡然平静。
“老夫听说楚国公子兰比起太子玉,也是不差的,年不过二五,就已经是楚国赫赫有名的将军了”
“不过,太子子玉却深受屈家支持”。
看了眼屈文谦,又道:“屈家崛起迅速,无论是军政都有子弟出仕。连萧,景家都被他从人数规模上压了一筹”
“而太子的最大支持者,也正是屈家一系”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