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家听说……,河内河东又出事了”
每次请安,华阳太后都不提政事,可如今却提起了。
华阳太后是赢华的祖母,年龄已经很高了,精神也很萎靡。
昔日叱咤风云的一代强人,如今显得有些落幕。
华阳是楚国公主,当今楚皇萧怀景的姑奶一辈。
秦楚联姻,才入了秦国,嫁给了还未登基的孝帝。
恍惚间,已经过去了将近一个甲子。
她如今消瘦而憔悴,脖颈上有些很深的皱纹,尽管在深宫中得以很好的保养,却也耐不住岁月的侵蚀。
腮帮上有些褐斑,眼角可见的也是鱼尾纹。都宣告着,她的时代已经过去。
如今,她不过是一个老妇人。
很多年了,她都没有提起政事,如今算的头一回。
“祖母,这……”
赢华的父亲并非华阳所生,但华阳却是最后威望最高,最具有魅力的女人。
孝帝封她为皇后,正是看中了这一点。
“五十多岁了,也该长长记性了,莫要做些不该做的事”
“是!”赢华知道老太后另有所指。
但一直以来的临政一事,也一直是两人的隔阂点。
华阳太后近些年,一直避免干涉便是想着有朝一日能够消除这种隔阂。
可如今又提起,令赢华心中警觉。
“老太后还请放心,不孝子孙赢华,断不会做一些危害大秦的事”
“不会?”华阳太后一怔,点点头道:“不会好啊!不会就好……。孝帝春秋鼎盛都没敢做的事情,你也莫要去触碰”
“是!”想了想,又张开嘴道。
“河东河内两郡的事,迟早要解决。如今已经乱起,正好是解决的时机”
虽是名义上的秦地,可始终存在于秦外,并没有进入正轨。
“把握好分寸,再调兵解决,必定能……”
“打算用谁?”
秦皇正待开口,又被老太后阻止。
“只怕是哪家都不好用,哀家看得出闻风司里边,已经被八家的人渗透的不成样子”
“祖母……都知道?”
“知道,怎的不知道……”一个宫人过来,在秦皇耳后说了几句,便自行退了下去。
孝帝的一手根基,全在严疾与公孙晟两位将军顶着,可非自己一人之力。
严疾老成持重,公孙晟运兵如神,给大秦发展存足了家底。
接下来不用说,严君一家的重要性,自然也是必然的。
“严韬哀家一直当做侄子,他也是忠心耿耿,为大秦尽心尽力”
但秦皇却将他命为太尉,整个大秦的兵权都归他掌控,不过却是名义上的。
历代秦皇,哪一个不是自己掌控兵权,去交给一个臣子。
因此,这严君韬不过是挂着权利的名义,实际什么也没有罢了。
荣嘉的太子太师,也是空有其名,没什么实际的权力。
“如今倒过来,反被皇帝你猜忌……。如今长安发生的一切,你只怕是将严韬已经恨之入骨了吧!”
“祖母……”
“好自为之吧!该放下的,就得放下”
……
“影子”秦皇叫来那个黑暗中的人。
“你说寡人是不是真的多虑了,从寡人怀疑严君,到如今的将他调为太子太傅”
“臣下不知”
“那你查得如何?”
影子递过一份密信,这些东西多是属下的汇报总结。
“就如今而言,严君一直恪守本分,没有任何异动”
“各方按部就班,一切都妥妥帖帖,唯有陇王……看似整日花天酒地无所作为,倒是联络了不少人”
“身份也很神秘,不知道是做什么”
陇王赢无泽,是赢无烨之后的另一个嫡子。
其人明显的狠戾,花天酒地堪称长安霸王,偏偏总是躲开各方势力范围而游刃有余。
这种把握分寸,又能驾驭任何人的能力,秦皇也是佩服。
只是他的花天酒地,为秦皇所厌恶。
狠戾而城府深,懂得权衡,又被秦皇赞赏。
“他跳出来,可是在明摆着告诉寡人,这事情与他无关……”
要是真有问题,就不会这么招摇。
他身后的是八家,以及那些贵族残余,与太子同况。
“莫非,他在告诉寡人这是太子所为,还是……雍王?”
太子善于隐忍,且多猜忌而心胸促狭。
不过,表现却是可圈可点,没有什么可以怀疑的。
雍王赢无烨则为人正直豪迈,善于计谋而有懂得驾驭,动起手来亦是心狠手辣。
“联系他们做什么?”
“似乎这次叛乱,有着很大的利益……。传闻中的大周宝藏也是有了些眉目,在朝歌古城,一个小小的盗墓贼竟得了……”
于小七的事,又被这影子讲了一遍。
“引起冲突的闻风司的人,也死伤殆尽,逃出去一个……”
“逃出去的那人呢?”秦皇追问道。
熟料,影子却摇摇头:“这人太过谨慎,逃跑的也很诡秘,几乎是时刻防备着可能来的敌人”
“他防备的……也许不止那些乱民,还有……自己人”
“哦?”秦皇一惊,这是一个巨大的突破点。
“那人……?”
“叫司徒申,我查看了陛下给我的东西,也暗中调查了闻风司的一些情况,证实此人的确是司徒申”
“他……是青龙下的一个堂主,武艺很是不错”
“可有家眷?”闻风司大多数都是孤儿,或者穷苦的流浪者组成。
一般来讲,是没有家眷的。
不过,也有些出身本来就是官兵中的精锐,也是有亲眷的。
“恰巧,这司徒申是有的”影子接着说道“不过诡异的是,要在五年前,竟有人报丧给了司徒家,说司徒申已经战死在沙场”
这么说来,司徒申又变的没有调查方向了。
“而那一年,正是司徒申进入闻风司的那一年”
有家眷的人对于这个习惯,在闻风司里很是盛行。
“罢了罢了!看来这两郡,都要重新拿下了”
“这次朝歌的叛乱,似乎有人暗通了宋家,让他们这么做……”
“关东世家对于这件事,很有意见,迟迟没有响应”
“关东世家一直隐藏的,是一个叫做谢辞的人……”
听着一道道讯息,都在秦皇的脑海过滤,直到听到‘谢辞’才又引起了他的注意。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