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藩王便不能随意进京,其无非就两种原因,其一为稳固朝政,让藩王远离政治中心,对统治者来说是一种保障,其二是为了防止藩王朝臣勾结,藩王如果随意进京,那很可能与朝中大臣有所联系,所以为了防止大权旁落的事情发生,藩王不得进京,只能在其管辖范围区域,最大的任务就是驻守边疆!
历朝历代皆是如此,无非到了宇文怀这一代,有所改善罢了,宇文怀感念各路藩王与其一起征战,念在他们与北周有功,特准许三年有一次藩王进京受旨,当然规矩还是有的,随行随从不准超出五百人,而藩王军队,超出千人出入封地后需加急禀明陛下。宇文怀看似宽厚待人,明事理,不拘小节,可若超出其底线,那天子一怒怕是血流成河了。
自古以来便流传这样一句话,“朝臣待漏五更寒,王公大臣苦难言!”所谓待漏便是众臣一大早就要在皇宫集合,等待皇上上朝,然后议事,而等待皇上这段时间这个过程就叫做待漏,而漏便是计量时间的工具,年轻些的官员还能坚持,可古稀之年的老臣,便有苦难言了!
杨逍起了大早,这么多年他也没有晚起的习惯,早年当兵,做将,他都数十年如一日的一如既往,再加上这么多年的戎马,习武,虽说杨逍天资不好,可凭着这么多年的打打杀杀天字武夫的境界还是有的,他还有个习惯,就是早起爱出去走走,从做上统领十人的伍长他就习惯早起必定在周围走走,一来瞧瞧有没有敌情,二来清晨么,走走,呼吸呼吸新鲜空气终归是好的。位于京中北角的杨家驿站,简单的像普通的农家院一般,驿守马名仁起的相对更早,早年是其父亲一直打理着这个驿站,前年他父亲去世他便接手这个事,他也不知道因为什么,也不知道守多久,只知道父亲临终嘱托,马家世代就得守着这!马名仁早早便侯在门口,因为父亲说过王爷的任何习惯,就在他四处张望之时,远处如富家翁一般的杨逍缓缓而来,马名仁匆匆迎上去,着手起礼,弯腰俯身:“杨家驿站驿守马名仁拜见王爷,”杨逍见状,挥了挥手,“没和你爹一样死脑筋就好,他啊,每次见我都要跪地不起,我说了很多次他也不听。“马名仁骤然站直了身子,扑通的跪了下去,声音略颤带哭腔,像是受了极大的委屈一样,说:“王爷,家父,,,家父前年去世,临终叫小人守好驿站,”马名仁欲言又止,杨逍挥了挥袖子,叹了一口气:“你爹的事我都知道,也放在心里,没有派人解决并不是我杨逍不敢,而是我想亲自解决罢了,跟了我这么多年,没道理枉死!起来,陪本王去吃早点。“
“王爷,那世子殿下和其他将军,,,,“”不用,本王这个小儿子,他不想起,陛下怕是也叫不起,至于其他的小子,不早起的鸟,哪有虫吃“说完杨逍还看了看四周,确定杨承安不在,迈着大步离去。
待杨逍回来之时,北斗七星早已在院中等候,而杨承安也在,不过略显不耐烦,此时北斗七星六人身着武将朝服,二六人朝服缀秀的补子图案竟然都是四品绣虎,当然因为他们是杨家军的统领,而皇上给的从四品封号是为了感念北斗七星为宇文家做的贡献,不是可以随意调动任何地方驻军,当然,就算皇帝让他们几个出来带兵,他们能眨下眼都是怪事,不说这几人是否将杨逍当作爹一样,单单是就统兵而言,从四品武将最多能带领多少人,杨逍近三十万杨家军,几乎一半杯北斗七星统领,还有几人皆是当世名将,与宋国大司马刘策,齐国大将军方世境,梁国大都督白英,陈国天策上将李世林,北魏上将拓跋无敌,当然在加上被灭国的东西魏北齐各国的名将,被世人称为:南策世境英雄林,陆远顾成高秋民,北斗七星尚文武,亦有无敌搅风云!当然这只是年轻一代的当世名将罢了,毕竟长江后浪推前浪,记得当年这顺口溜出来的时候,其他老将倒也无所谓,都觉得这些年轻人有资格,可杨逍却不乐意了,还闹了个笑话,说什么应该加上一句杨逍一人顶一群!据说后来还是王妃出马杨逍才乖乖听话,可世人也都知道了大将军杨逍怕老婆.......
“赶紧换衣服行么王爷,你让大家在这陪你喝西北风?“杨承安不耐烦地说。
而杨逍也没敢说话,灰溜溜进去换衣服,马名仁也急忙跟了进去,生怕世子殿下发火。
杨承安嘴角扯了扯,他并非讨厌杨逍,不过是喜欢看自己这个老爹怕自己的样子,毕竟数十年杨逍一直在外带兵,大哥二哥还好,毕竟还没成年就被杨逍带到军营,美其名曰:磨练。而自己一直一无所事,杨逍也不敢把自己带到军中,因为大哥二哥的事,杨逍可是半年没敢回家,多次书信询问,而杨夫人回信道:常言虎毒不食子,文儿武儿若有不测,夫君便永远不要进家门了。杨承安越想越想笑,自己这个举世无敌的老爹倒是有点可怜。
不一会杨逍便出来了,换上一袭蟒袍,杨逍的蟒袍可是宇文怀亲自授意由长安织造府制,下端排列”水脚“水脚上波涛翻滚水浪,水浪上又立有山石宝物,正所谓:海水江牙八吉祥,山头重叠,似姜似芽,寓有国土永固之意,可见宇文怀对杨逍的情谊,杨逍不怒自威,大手一挥,:”走,去看看老朋友!“。
因为三年才有一次的盛大国会,与其说是藩王进京受旨还不如说是宇文怀想念老朋友,至此多为欢乐,少谈及国事。
百官由午门入朝堂,午门有五道门,号称前三后五,正前方有明显三道,而不起眼处还有两道掖门,左右掖门,中间为御道,御道左右阙,供当值将军校尉人员进入,而文武官员分别从左右掖门进入。
当五凤钟鼓楼第三通鼓响后,官员旗校摆列依仗,这时,文武百官准备进入,文官以户部尚书王道林为首,聚在一起,”王老尚书身子骨越发硬朗,实乃我周之幸事啊“礼部左侍郎杨松竹抱拳举礼道,王道林轻抚胡须,坦然受之。并未答话,不过傲气尽显,这时吏部尚书张居正走了过来,不合时宜地说道:”我以为礼部管理我国书舍事务及科举考试,再加上藩属与外国往来之事已经够辛苦的了,未曾想杨侍郎还有时间在这拍马屁,有趣,有趣,实在有趣啊,“杨松竹脸色难看,可并未有所表示不满,毕竟尚书和侍郎之间所隔亦是十万八千里,这时王道林觉得自己脸面有些挂不住,出言道:”张尚书还是一如既往的说话不留情面啊,连我这把老骨头都不放过啊,不愧是魏老尚书的爱徒啊!“”居正见过老尚书,晚辈说话直,可并无冒犯之意,至于家师晚辈就更不敢相提并论了。“毕竟王道林是长辈,张居正晚辈礼还是要有的,而张居正的授业恩师正是原吏部尚书魏清风,以不崇权攀上,坦荡敢言为世人所赞,而魏清风的父亲魏诤更是在当年的大晋位至当朝首辅,人称”铁骨铮铮“两部尚书之间的小打小闹只是这个午门前的家常便饭罢了,正前方六柱国将军,于瑾,李壁,独孤辛,赵桂,李护,侯崇,中山王宇文靖,雍州定边王宇文奕,青州淮南王宇文青,扬州武英王宇文英,豫州胶北王宇文明等人,位于正前方,傲视百官,文武百官也深知这数十位封疆大列,并未有人上前搭话,这十数位封疆大吏之间也并未有所交流,镇定自若,等待入朝。再看那武将一部分,三言两语互有不服,甚至动起了手,你看那三品左千牛卫将军,和那左英武将军,一言不合就放开了手脚,众人只是在周围起哄笑呵罢了。
当钟声响起,文武百官鱼贯而入,而杨承安几人才缓缓而来,杨逍数人下了马车,依旧缓缓走向午门,慕容云将其他几位将军配件佩刀收为一处,交予当值武将,才到杨逍面前说,:“义父,可以进去了,”杨逍腰怀第一代杨家刀,蟒袍随风而动,缓步迈入门中,而左右当值武将连大气都不敢喘,他们还记得三年前自己同僚就是让这人留下这把刀才能进去,纠缠之时被一位姓赵的将军斩去一条胳膊,事后才知道,姓赵的将军叫赵鼎,位列北斗七星开阳星!而所拦之人叫杨逍,逍遥王杨逍!
杨逍走着走着突然停下,回头对杨承安说:“儿子,你看前面这些文武百官,你想到了什么?”杨承安若有所思,回道:“百废俱兴,长安若长安,天下常安!”
杨逍难得认真,双眼放光,大笑道:“哈哈哈,好好好,好一个长安若长安,天下常安!”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