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龙腾明末 > 第六十七章 舌战群儒
    “你们还真比不了范文程呢!”

    “轰”!这句话,彻底引爆了国子监!

    “你竟然侮辱我们!”

    “你为范贼文程张目,究竟是何居心?”

    李洛也来了火气,索性大声斥责道:“我李洛又能有何居心!只有一颗救国图强之心!说你们不如范文程,你们就是不如!”

    群情激愤,一顿乱嚷。夏允彝急的不断拉拽李洛的衣服。

    “青春作赋,皓首穷经,笔下虽有千言,临敌却无一策!建奴、流民贼来时,你们就用书去打他们吧!看看你们的书笔和舌头,能不能击退强敌!”

    停了一停又接着道:“儒者有大人之儒,小人之儒。大人之儒,救万民百姓于水火,匡扶圣君于万世。姜子牙、张良、邓禹、赵普等人是也。小人之儒,卖弄文章,逐文摘句,于民无益,于国无助,这些都是腐儒之辈,要来何用!”

    “王文成公少年时,便立志读书做圣人!而后,都在探寻成圣真理。终于在龙场悟道,高喊出:知行合一的真理!如今后人每每谈论王文成公,都会说一句:阳明心学鼻祖,大圣人!又有几个人会去说,阳明公是书圣王羲之之后?家世渊源带给我们的,应该是鼓励我等进步,向先贤学习和超越先贤的动力。不应该成为我们相互炫耀的招牌!”

    陈子龙听的血脉曲张!高喝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才是我辈应该追求的境界!”

    “陈兄说的对!昔日王文成公不仅开创心学一脉,更是带兵平定南赣叛乱,平定宁王叛乱,平定断藤峡之乱。终于做到了三不朽!这才是我等后辈应该学习的典范!”

    下边暴动的贡生们声音小了许多,更有一些人开始细细琢磨起了李洛的话。

    这时有人喊道:“王文成公确实是千古大圣,我等楷模。但是这又如何说起我们不如范文程了?范文程投靠建奴,丧失气节,就如同汉之杨雄,宋之秦桧,令人不齿。就算他有大才,也不过是被万世唾弃!”

    “不错!”李洛道:“这位兄台所言极是,民族气节高于一切。但是诸位嘴里虽然在高喊气节,却不断在此攀比家世,没有为国设想改变天下局势之法。范文程纵有大才也只是一跳梁小丑,但是他却为建奴呕心沥血,实打实的在做事。”

    李洛又道:“我说个不合适的例子:我喜欢一个姑娘,这个姑娘家却比较穷苦。我每天都在向她献殷勤,好话说了一箩筐,可是却从未对她家提供过任何帮助,直到这个姑娘饿死。大家说,我到底是不是真的喜欢这个姑娘呢?”

    “我大明就是这个姑娘,我们一边喊着,我们读书是为了为帝王分忧。可是看看我们是怎么为帝王分忧的?”

    “国家土地兼并,无土之民饥寒交迫,沦为盗匪。皇上用兵却苦于国库空虚。我们呢?有谁献上过一策来救国救民?这就是我们的为帝王分忧?哪怕慷慨解囊,助捐军费也是好的啊!你们说自己不是范文程,那就拿出比范文程强的样子,真的为帝王分忧!这里新晋贡生四百余人,每人一百两纹银就是四万两,有人愿意捐助吗?”

    “我捐!”陈子龙第一个站出来大喊:“我松江府陈子龙,自幼家贫,直到中举家境才好了起来,但是家境终究比不了各位家学渊源的豪门大族。但是为国为民,我愿意捐助军饷,减轻朝廷负担。”

    “我也愿意捐!”夏允彝也站了出来。而后四百多名新晋贡生,也有二十余人纷纷站出来,表示愿意捐助。可是那些刚才还在炫耀家世的那些人,却没有一个站出来。

    但就是这样,李洛等人还是募捐了三千多两。

    李洛看着这募捐来的三千多两,冷笑道:“这就是你们大言不惭的,比范文程强的地方?一毛不拔,难道非要等到流民贼和建奴攻打过来,抢了你们的,把这些钱白白交给他们吗?”

    “兄台所言差异!用兵拒敌自有兵部,筹措军饷也有户部官员,我等在这里捐钱又有什么用?”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难道真要等到刀架在你们脖子上时才把钱拿出来吗?”

    “好一个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个声音在角落响起。一名身穿便衣布袍的中年男子缓步走出。

    众人转头看去,一看之下,纷纷让开道路,还一起躬身行礼,口呼:“倪大人。”此人正是国子监祭酒(也就是国子监的校长),本科的主考官之一的倪元璐。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是满清入关后,顾炎武提出的。原句是:“原句是: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到清末梁启超把这句话总结成了我们现在熟知的八个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倪元璐走进人群,道:“如今天下汹汹,正应该有这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之心意。我身为国子监祭酒,也在此捐助五百两!尔等都是新科贡生,刚才我也听到了,也大多家世显赫。难道就真的一毛不拔吗?”

    众贡生见倪元璐都站出来捐助了,这可是他们的主考官。在中国古代师生关系可是关系到大家的仕途的。老师的提携推荐,同学相互举荐,形成了古代官场的一种特殊关系。他们哪敢不捐。也只得咬着牙搯了些银子,一下捐赠了五万余两白银。

    李洛和倪元璐等都很高兴。

    倪元璐道:“这些银子,明日早朝,我将向皇帝陛下亲呈。让皇上也知我莘莘学子的爱国之情。”

    说完看向李洛,道:“你是今科的会元通州李洛李中正,很好很好!”

    李洛连忙向倪元璐行礼。

    倪元璐又鼓励了一下众位贡生,也就离开了。其他贡生捐了钱,心里难受,也没心情在炫耀什么家世,也就一哄而散了。

    李洛、陈子龙、夏允彝三人出来国子监,原打算寻找一处酒楼一起坐坐。谁知道刚刚到了集贤街上,就有一名管家模样的中年人拦住了去路。

    向李洛行礼道:“这位可是刚刚在国子监动员助捐的李会元李老爷。我家老爷想请老爷过府一叙。”

    三人都一愣,相互看了一看,李洛问道:“你家老爷是哪一位?”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