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国丈公忠体国,助捐三千两以供军资,实为众臣国戚之表率。众爱卿也当效法国丈,助捐银两,以平定内乱,扫荡建奴。”
崇祯很高兴,昨天收到了小太监的助捐,今天周奎又率先助捐三千两。这实在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
散朝后,崇祯特意来到坤宁宫,与周皇后一起用膳。对今天早朝周奎的表现大加表扬。
“人人都说周国丈贪婪吝啬,今日竟然能够为国分忧,助捐三千两,朕心甚慰啊!”崇祯很是高兴。
“三千两?”周玉英以为自己听错了,赶紧问道:“皇上您说我父亲捐了三千两?”
“是啊,你也没有想到吧?国丈还是心里知道我大明艰辛的。”
皇后身后的太监宫女都露出一种鄙夷之色,周皇后更是面色难看以及!
“皇后,你脸色怎么这么不好?”
“回陛下,臣妾想到国事艰难,陛下殚精竭虑,夜不安席,国丈才捐了区区三千两,心中实在不安。臣妾现在就叫人去国丈府中训斥他,让父亲再多捐一些。”
“不用了,满朝文武勋戚众多,每人捐一些就很多了,不用国丈一人出那么多。这也不是朝廷体恤皇亲的样子。”崇祯对皇后非常满意。周皇后自从嫁给自己后,温良淑德,从不奢靡浪费,在自己急躁时,还不时规劝,绝对是一代贤后的样子。
饭还没有吃完,小太监就进来禀报:“皇上,东阁大学士薛国观求见陛下。”
崇祯立刻站起,道:“摆架养心殿。”
“皇上,您膳还未用完。”周玉英赶忙说道。
“昔日周公治国,一饭三吐脯,使天下归心。朕不比先贤,值此国家疲敝之时,更不敢稍有松懈。薛国观是内阁大学士,此来必有要事,膳食可以放着,等朕回来再用。”
“是。”周皇后不敢再拦,由着崇祯离去。
看崇祯远去,周玉英脸色再变,冷冷的叫过大太监沈公公:“你现在就去嘉定侯府,去看一眼我那位今天助捐露了脸的好父亲!不用客气,认真的去骂!”
“是!”沈公公也是气的够呛,昨天皇后给他五千两,还指望他能填一点儿钱再捐。谁成想,今天竟然只拿出来三千两,自己还黑了皇后二千两!这是什么爹啊!
崇祯匆匆赶回养心殿,薛国观早就等在那里。
薛国观正要磕头,被崇祯拦住:“薛爱卿,这没有外人,就不要拘礼了。你来有何要紧事啊?”
薛国观还是一丝不苟的磕头行礼,一点儿不会因为崇祯的阻拦而忽视礼法。这让崇祯更加看重他。“回陛下,我刚刚听闻一件事,或可以为朝廷得到二百万两银子。”
“两百万?”崇祯心情激动,“说说,怎么回事?”
“是孝定太后的侄孙,武清侯府的事情。如今武清侯是嫡子李国瑞,而李侯爷有一个庶出的哥哥,叫李国臣,希望能够承继武清侯的爵位。曾经对外说过,武清侯府有存银四百万两,如果自己承继爵位,将捐献一半二百万以助军资。”
“四百万两?”崇祯惊讶道:“一个远亲皇族,竟然能积蓄起这么多钱?”
“回陛下,武清侯府积蓄已经五代,积累有百年,四百万银两并不是全部。武清侯喜好修建园林,南城的金鱼池,城西北的清华园都是修建的美轮美奂,精美异常。”
崇祯点点头,道:“可是不管如何,他都是嫡子,继承爵位乃是天经地义。他的那个庶出哥哥,是无论如何也是不能继承的。”
“可是陛下……”
“这是规矩。嫡庶有别,这是千古不变的定理。朝廷再缺钱,也不可改变这些,这是取乱之道!”崇祯告诫着薛国观。同时也对薛国观有些失望,如今自己是多么希望多获得一些人才啊。就像李洛诗中所说:“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可是这薛国观虽然有些小聪明,却是如此不识大体,竟然妄想给予庶出子继承权。
“陛下圣明!臣的意思是,借李国臣助捐之语,敲打敲打李国瑞。或可以令武清侯多捐助一些。”
崇祯站起走了两圈,想了又想。总觉得以庶出子的一句话,去敲诈嫡子的事情有些失体统。但是现在国事艰难,如果一味的给老百姓加税,终究也不是办法。反正也不真的用李国瑞捐出一半家产,只要他肯拿出跟周奎一样的三千两,自己也就满足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有了周奎和李国瑞的带头,助捐的事还是可以展开的。满朝文武全都动员起来,助捐个几十万还是有可能的。
想到这里,崇祯终于停下了脚步,转身对王承恩道:“传永清侯李国瑞进宫。”
那边沈公公也在坤宁宫回报着周皇后。周奎只是一味的哭穷,说什么也不肯再多捐。沈公公向他要贪墨周皇后的两千两,周奎也是不给。只说自己上了年纪,身体不好,那两千两算是自己女儿给自己养老的。打死也不吐出来。
周皇后气了半天,也没有办法,只得罢了。更是颁下懿旨,以后不许周奎入宫拜见,眼不见心不烦。后世说起熊孩子坑家长,叫“坑爹”。如今的周奎,则是当爹的坑女儿,是个标准的“坑”爹!
李国瑞正在家里欣赏从福建刚运来的一块上水石,正在想,把这块石头放在自己的那个园子里。忽然大太监王承恩前来宣召,自己赶紧更衣入宫。一边走一边询问王承恩:“王伴伴,不知皇上到底何事见招啊?”
“永清侯,皇上见招必有要事,我们做奴才的哪儿敢打听啊。”
李国瑞知道,这王承恩是陪崇祯长大的太监,对崇祯忠心耿耿,自己肯定是问不出来的了。只好跟着,一路走进紫禁城。
到了养心殿,给崇祯磕了头,崇祯开门见山,道:“永清侯,你是孝定太后的侄孙,说来也是朕的表兄。如今正值国事艰难,也是皇亲们回报国恩之时。表兄需要向周国丈学习,踊跃助捐啊。”
李国瑞一路走来,就一直在想会不会是助捐之事,没想到还真被自己猜对了。赶忙说道:“皇上,臣实在是没有钱啊!”
崇祯脸色一沉,道:“你有个哥哥李国臣,可是说你有四百万两积蓄。还说如果他做了永清侯,甘愿取出一半二百万两,以助军需。我也不要你二百万,你只要拿出三千两,朕就满意了。”
“皇上,臣真的没有啊!”李国瑞跪倒在地,一通哭诉。
崇祯脸色发黑,色厉内荏道:“明天早朝,必须助捐三千两,只许多不许少!不然明天晚上,就等着去锦衣卫昭狱住吧。”一挥手,几名锦衣卫也不等李国瑞回话,就一起动手,把李国瑞拖了出去。
李国瑞一边被拖着,一边高声叫穷,直到被锦衣卫扔出了午门。
李国瑞从午门地下爬了起来,恨恨道:“李国臣!你这个李家不孝子孙!谋躲我的爵位也就罢了,竟然还要把李家几代人积攒的钱财送出!我必不与你干休!”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