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龙腾明末 > 第九十六章 当世宗泽
    “大凌河堡如果丢失,主导修建大凌河堡的督师孙大人则难逃其咎,必然受到御史们的弹劾。而辽东第一军事世家就是祖大寿的祖家,第二则是新兴的吴家。祖大寿如果完蛋了,孙承宗大人再被弹劾,那么吴家就极有可能成为辽东的第一大势力。那时就再也没有谁能够压在他们吴家头上了,谁还会在意什么妹夫和舅舅。”

    李洛皱起眉头,他没有想到,如今的大明地方,勾心斗角已经到了这个地步。

    “最后皇上下旨,高起潜监军,吴家父子出兵,在全力征剿下,乱兵遂平。但是孔有德和耿仲明等,乘船出海,逃亡建奴处,成为了汉奸。而孙元化大人因为举荐失察,更兵变后处置不当获罪。但是高起潜和吴氏父子为了能够利益最大化,必须搬到孙承宗孙大人。孙元化大人是孙督师的手下大将,必须除去,才能动摇孙督师的地位。加上内阁首辅温体仁的推波助澜,孙督师最终下野,孙元化大人也被斩首于菜市口。”

    “原来如此。”李洛听的心情极为沉重。大明朝不是没有能打仗的人物,孙承宗就是一个,被称为大明最伟大的战略家。他当督师前,大明关外之地已经全部丢失。可是孙承宗成为督师后,在他的指挥下,收复辽东九城四十五堡。不仅稳定了辽东局势,更是开始对后金的首都沈阳,逐渐形成压力。

    这么一位伟大的军事家,就是这么轻易的被逼下野,不得不说,是大明的悲哀。

    “如今温体仁在朝,高起潜是当红大太监,吴家又在辽东坐大。孙家如何能出山?如何敢出山?如今男人都隐居山野,只出来一名小女子,也是对大人的爱护啊!”顾横波说道。

    李洛长叹一声:“如今朝廷,本来已经是千疮百孔,而这些重臣,却还在相互掣肘、制衡,甚至攻伐戕害。真是南仲在内,李纲无功。潜善秉成,宗泽殒恨。国有若人,非封疆福。”

    “好一个南仲在内,李纲无功。潜善秉成,宗泽殒恨。高起潜、温体仁这些人就是南仲和黄潜善之辈。孙督师和孙巡抚,就是当今的李纲和宗泽。今日请大人来,就是想您推荐这么一位当世的宗泽!”龚鼎孳也是义愤填膺。

    “哪一位?”

    “大人可知归安茅元仪?”

    李洛脸一红,道:“龚大人原谅在下孤陋寡闻。”

    顾横波笑道:“大人或许不知茅大人之名,可是应该知道《武备志》吧?那可是一部旷世奇书!”

    “《武备志》我知道,难道是这位茅大人所著?”

    “不错!正是这位茅大人所著,更在他二十七岁时刊印。当时名动一时,世人皆称其为当世兵圣。为朝廷重视,任命为军中赞画,随孙承宗大人一起督师辽东。孙大人收复辽东九城四十五堡,多用茅大人之策。后来孙大人为魏忠贤所害,致仕回乡,茅大人也回乡居住。当今皇上登基,以霹雳手段除掉魏忠贤,茅大人献上新写的《武备志》。却被朝中奸党排挤,流放到定州待罪。崇祯二年,袁崇焕获罪,皇上重新启用孙承宗大人。茅大人带领数十骑护送孙大人突围至通州接管军务,路上与建奴相遇,茅大人更身先士卒,往来驰骋,勇不可挡。辅佐孙大人击退建奴。后来更是辅佐孙大人重新在辽东建立起了对建奴优势,孙大人要在大凌河筑堡,一旦筑成,则沈阳城将在我大明军兵的监视之下,收复沈阳也就是迟早的事了。”龚鼎孳叹了一口气。

    顾横波接道:“此时建奴已经疯狂,集中大军,猛扑大凌河堡。祖大寿将军粮食带的不多,据说只有三天之粮。孙督师急忙调兵解救,这才有了吴桥兵变。吴桥兵变,乱兵肆虐山东、登莱近两年,吴家就在登莱打了两年。大凌河堡的祖大寿靠着三天的粮食坚持了四月之久,马匹吃完就吃死尸,而后更是开始吃活人。最后在弹尽粮绝下,祖大寿开城投降,被押至沈阳。祖大寿对建奴酋长洪太言,大明不知自己投降,愿回锦州,可率锦州等八城同降。洪太放了祖大寿,把祖大寿的儿子祖可法留下为质。祖大寿回到锦州后,不顾儿子尚在沈阳,立刻开始备战,准备与建奴决一死战。皇上未怪祖大寿投降之罪,更降旨勉励,褒扬他在大凌河力战之功,和不忘君恩,逃回继续为国战奴之心。”

    “皇上还是明白的。”李洛说道。

    龚鼎孳道:“吴桥兵变后,孙大人被逼二次下野,茅大人也被陷害获罪,遣戍漳浦。他娶了贱内的一名好友,也是秦淮河上的名伶王婉。王婉经常写信与贱内,说茅大人遣戍以后,心情极坏,经常喝酒忧愤,身体也越来越差。贱内和我讲,这是忧国忧民之症,恐怕只有让他能有事做才能好起来。不然恐怕会……早丧。”

    “这位茅大人今年多大岁数?”

    “四十三岁,正是用武之时。”

    “龚大人为何不自己招致幕僚?”

    “我以前只是蕲水县令,无需多少幕僚。如今奉召迁兵科给事中,更是不日就要入京为官,兵科给事中更是用不到幕僚了。所以把茅大人推荐给大人,希望大人千万倚重,不要使明珠蒙尘啊!”

    “原来如此。好,我就派人去漳浦求见茅大人。”

    龚鼎孳掏出两封书信,道:“这是我和贱内写给茅大人与夫人的信,大人可派人持信而去。”

    李洛收好信笺,又说了几句闲话,便告辞而去。

    回馆驿的路上,李洛就一直想着茅元仪的事。茅元仪遣戍漳浦,漳浦地处福建漳州附近,如果赵有钊和袁小方未走,那么顺路就可以去了。可是现在,手下确实没什么人可用了。而茅元仪又不是一般人可比,不能随便派个人去。

    李洛还想再看看自己还有那些人可用,但是一到馆驿才发现,自己身边的人,一个都找不到了!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