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肥皂本来就是新东西,新东西出现肯定是比较贵的。”李济说道。
“可这是不是也太贵了?”李洛咋舌道。
“所以,二哥,我们的肥皂一定不能做太多!要造成一种这东西做起来很麻烦的印象。”看李洛不明白,李济解释道:“这肥皂这么好用,制造肯定不好做,而且原材料也不会便宜。”
“不过是一点儿肥油和片碱而已,不贵啊?”
“当然不贵,可是买肥皂的又不知道。我们要营造一种,这肥皂是贵族和有钱人才用得起的氛围。”
李洛恍然大悟!“没错,这肥皂确实制作困难,原材料也很贵。这样卖的贵些也就合理了。那些用不到肥皂的人,就是身份太低,或是没钱。那时有些人就能帮咱们把肥皂价格抄起来!四弟,你是个天才啊!还去什么欧洲,你的人生价值已经展现出来了啊!”
“欧洲我还是要去的,广阔天地会给我更多的历练。”
李洛看着自己的亲弟弟,拍拍他那现在还比较单薄的肩膀。说道:“好!你去大海上翱翔吧,我叫木匠陈老实他们赶紧多做一些肥皂的模子。”
“好!”
“我看这两天就先别走了,我们在这多待几天。景德镇的瓷器都在九江码头上船,我们就在这进一批瓷器给你带上。还有我对海上一些地方的物产也知道一些,和你说说,对你这次出海也有很多帮助。”
船队在九江一停就是三天。
这三天里,李洛把自己知道的全都讲给了李济。从东南亚的豆蔻、丁香、白锡,印度的胡椒、咖喱、宝石,非洲的象牙、黄金、钻石,一直讲到美洲的烟草。还自己画了一张世界地图交给李济。
以前世玩游戏的积累,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对航海有用。
木匠也是抓紧赶工,做出了一批肥皂模子,给李济带上。李洛又拿出来两千两白银,买了很多瓷器,和制造肥皂的原材料。
终于,四月初十,李济和夏春秋乘船离开了船队,顺江而下,再临南京。而后与李小阳汇合,出海福建,去求见茅元仪。再往后就要去完成中国人的第一次远航探险。
李洛的船队,也浩浩荡荡的顺江而上。可是刚刚到了岳阳地界,突然大江之上,一队战船封锁了江面。看到李洛船队,便直扑过来。
看战船冲过来的速度,他们绝非善类!李洛赶紧下令,掉转船头,快速返回武昌府。也是李洛反应及时,那队战船只是追出了一小段,就不再追击。
起初李洛还以为遇到了水匪,仔细看时,只见船只上面都挂着大明的“日月浪涛旗”。竟然都是大明水军。但是他也知道,如今的大明官军,也不比水匪强多少。刚才的追逐,明显对方并无善意。
回到武昌,李洛立刻叫王申去探查一下岳阳的水军是什么情况。
很快王申回报:“大人,我去和往来的商船打听了一下,是平贼将军左良玉的水师。这两日封锁了长江。”
“他封锁长江做什么?”
“哎!这次封锁长江,还就是冲着我们来的。”
“我们?”
“左良玉的儿子左梦庚在南京与大人发生冲突,被应天府打了板子,还钉肘示众。这个左梦庚如今已经返回左良玉身边。左良玉在英霍山与张献忠、曹操、老回回交战,不能回来阻截咱们。就叫左梦庚回到岳阳老巢,拉出水师,盘查过往船只。其意就是我们。”
“拦阻朝廷命官,这个左良玉是要谋反吗?”李洛眉头紧皱。
“大人,现在我们根本不可能冲过去。可如果耽误了上任时间,恐怕也会麻烦。我们该怎么办?”王申问道。
李洛在船上来回踱步,想了又想,道:“避免麻烦,我看我们要改一改行进方向了。”
“改道?去哪儿?”
“襄阳!现在我们想冲过去是根本不可能。我想了想,不如去襄阳,见一见石柱宣慰使马大人。也许还能想出些办法。”
船队回到武昌后,立刻改变方向,沿汉江而上,直取襄阳。
到了襄阳码头,李洛带着王申、杨安直接下船,直奔襄阳府衙。
到了府衙,投了名刺。
很快,马红樱就飞也似的跑了出来。
“李洛,你怎么来了?”
“红樱,你怎么在这?没回石柱?”
“还没回去,我爹在襄阳驻扎,我就先到这来看看我爹。可巧流民贼肆虐,我爹这人手不大够用,我就留在这帮帮忙。你怎么来了?”
“说来话长……”李洛还没来得及说出自己这几个月的情况,府衙里的石柱宣慰使马祥麟、知府樊一蘅已经从府内走出,李洛赶紧以晚辈礼相见。
因为不是正式拜访,所以就直接到了后堂。
李洛看着眼前这两位。
马祥麟身高足有一米八,四十多岁,面如冠玉,左目早年在山海关与建奴作战时被流矢射中瞎了,带着一个黑色眼罩。一部浓密的胡子飘洒胸前。虽然瞎了一只眼,但是丝毫不能掩盖他的儒雅气息,黑色眼罩更增添了他的英武。西川小马超的名号果然名不虚传。
樊一蘅也是四十多岁,比马祥麟略矮一些。白净面皮,体态清瘦,双目炯炯有神。
“二位伯父,李洛早就听闻二位的大名,今日一见,果然名如其人。”李洛道。
“你这小子,一来就拍马屁,看来改叫岳父的日子也不会远了吧?”樊一蘅一口浓重的四川口音,调笑道。
“樊叔叔!”马红樱满脸通红的瞪了一眼樊一蘅,转身冲回来里屋。
马祥麟哈哈大笑:“老樊,你一个当长辈的,上来就这么欺负我闺女吧,我可不依啊!”
“不依就不依,大不了等你嫁闺女时,我多罚自己几杯。哎?李府台,你的脸怎么这么红啊?”
李洛没想到,这么两位名震天下的大人物,一出场就拿自己开玩笑,也是很无奈。索性也就不多说其他废话,直接切入正题。
“二位伯父,小侄此次是奉旨去龙安赴任。只是路上遇到了点儿麻烦,特意到二位伯父处求援的。”
“求援?”樊一蘅奇怪到:“你刚刚御封了知府,堂堂四品官,还有什么事能让你求援?”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