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龙腾明末 > 第一百四十五章 训练
    平武县城南门外的平地上。

    “稍息,立正,向右看齐,向前看,稍息,立正,解散。”

    众人听到解散,有坐有站,更多人四下走了开。

    一声竹哨响起,众人立刻又冲到一起,重新站队。

    可是这群人乱哄哄的,你撞我,我撞你。有几个已经不知道自己的班在哪儿了,只是找个队伍,就挤了进去,但是很快就被那个队伍里的人一脚踢了出来。

    站在城墙上,看热闹的老百姓,都是笑声一片。

    李洛等待这群人终于站好歪歪扭扭的三个以排为单位的阵型,脸色铁青。

    但是依然强压着火气,开口说道:“弟兄们,我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们想不想在这个乱世中多活几年?”

    这话问的大家不明所以。

    还是二驴子混不吝,张口回答道:“谁不想多活几年啊,”

    府台大人的这个问题,根本就是白痴问题嘛,难道还有谁会觉得自己命长吗?在二驴子回答出口后,也有几个张口说是。

    “回答要整齐!都想吗?”

    “想,想……”依然稀稀落落。

    “都没吃饭吗?想不想?”

    “想!”

    “我没听见!想不想?”

    “想!”声音整齐响亮。

    城头上的老百姓也有的跟着一起喊了起来,当然主要是童声。

    这群新军都把吃奶的力气用上了,扯着脖子,连脖子上的青筋都看到了。

    “好,我告诉你们,我现在给你们练的这些,就是让你们能多活几年。这支队伍刚刚拉起来,未来还要拉出去打姚黄、打流民贼,甚至打建奴!你们不在这时候好好训练,未来真到见血的时候,白白的死了,可别怪我这时候没要求过你们。”

    “对!大人训练我们是为我们好,我们一定认真训练!”二驴子第一个喊了起来,众人也都一起随声附和着。

    李洛看了看二驴子,心想,这群人里,这家伙最为滑头。不过自己现在也确实最需要这种帮腔的,免得冷场。

    “既然要认真练,就别怪我要求严格。一个集合都能乱成这样?你们的岁数,都活到狗肚子上去了?”

    今天赶来看李洛练兵的同知谢迁忍不住一皱眉,他很难相信,这种话会是堂堂大明状元说出来的,真是有辱斯文。

    “今天不把集合练好,晚饭都别吃了!王申,你来带着大家继续练,今天只练集合整队。”

    “末将遵令!”

    站在李洛身边的平措次仁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以一口非常不标准的汉语,对着李洛说道:“大人,我们他们练的不好,不如我也去他们里边一起吧。”

    “好!”李洛点头答应。“从今天起,这支队伍的管理也应该建立起来。王申,为连长,代理一排排长。”

    “末将遵令!”

    “李淼为二排排长。”

    一旁的李淼赶紧跳了出来,学着王申的样子,答道:“末将遵令。”

    “平措次仁为三排排长。”

    “我?我话都说不好。”平措次仁结结巴巴的说道。

    “没关系,我给你配一个头脑聪明的帮助你。二驴子出列!”

    二驴子快速出列,小跑着冲了过来。

    “大人,小的在。”一副点头哈腰的猥琐形象。

    “站好!军人要有军人的样子!”李洛吼道。

    二驴子赶紧站好:“是!”

    “从今天起,你进入三排,辅佐平措次仁管理。”

    “是!”二驴子露出喜色。

    “不过你这名字也太难听了,你有大号吗?”

    “小时候家里就是为了好养活,就起了这么一个名字,也是小名,也是大号了。”

    李洛也知道,这时候的人,起名大多是很贱的名字。就是为了所谓的好养活。

    “你姓什么?”

    “姓周。”

    李洛想了想,张口说道:“如今我们初到龙安,正是百废待兴。以后你就叫周兴吧。”

    “行!谢谢大人,以后我就叫周兴了!”周兴兴奋的就要跪地磕头,被李洛一把抓住。

    “我还有话要说。”李洛看向众人:“以后你们都是军人了,行军打仗,行跪拜礼多为不便。甚至还会耽误情报传递。所以,我要在你们这里,废除跪拜礼。”

    话未说完,身后的同知谢迁,立刻冲了出来。

    “大人,礼法不可废啊!”

    “不是废,是改的更简洁一些。”

    “那也不行!”谢迁对此很是急迫:“礼法者,上承天地之意,中应祖宗之心,下对君臣父子之义。是几千年来,我中华之别蛮夷的根本,怎可轻改?”

    李洛没有想到,自己的这个小小的改革还没有开始,就会受到质疑和反对,一时有些窘迫。

    一旁的周兴却是抢白起来:“府台大人说要改,你凭什么不让改?你比府台还大吗?”

    “你放肆!”谢迁胡子都被气的翘了起来。

    “周兴不得无礼!”

    李洛平静了一下心思,对谢迁说道:“谢大人,您说礼法不可改这话似乎不妥。”

    “有何不妥?”

    “谢大人能够为一府同知,应该也是科举出身吧?”

    “正是,谢某是万历四十三年长沙府的举人。”

    李洛点头道:“既然如此,谢大人一定读过《三礼》了。”

    “这个自然。”

    “《三礼》其实是三本书,《仪礼》、《周礼》、《礼记》。按历史记载在自商至孔子时期的礼法。《三礼》中的礼法不尽相同,谢大人可知因为什么吗?”

    “这……”谢迁微一沉吟,接口道:“商时虽有《仪礼》,但是礼法纷繁混乱,尊卑不明。故周公制定《周礼》,以明辨尊卑。孔子又汰弊留正,使礼法大昌,孔门弟子记孔圣之学,而成《礼记》。”

    “不错!也就是说周公和孔子都改过礼法了。”

    “那是因为以前的礼法多有不当,故圣人才会删改礼法。而我大明之礼法,条理清晰,有何可改?难道李大人欲与圣人相比吗?”

    “圣人我自然比不了,但是我却有一颗成为圣人的心。本朝就有一圣人,王阳明公。阳明公自幼就立志:读书为圣贤!终于后来做成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千年来第一圣人。李洛自知比不了阳明公,但是也以阳明公为榜样,以圣贤为目标。至于礼法,李某也只是效法周公,去其繁复,即明尊卑,又可在军伍中行礼简单,快速,不致耽误时间。战场上只争朝夕,当以简单为要。”

    “这……”谢迁无言以对。“好,我就先看一看府台大人改过的军礼,再来说话。”

    谢迁说完,退到了一边。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