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龙腾明末 > 第一百五十五章 扫盲计划
    在比武过后的一段时间。

    三县和各个乡绅们的村堡,陆续送来了一些闲散人员。

    当然这些人员不一定都适合编练成军,更多的人都是老、病、残缠身的。但是茅元仪和王申依然从中挑出了小四百人。而那些年纪不算很大的病人和残疾人,李洛也派人去给他们治病,治好后,看他们的身体情况安排事物。

    原本安排给女人的环境卫生工作,也改有那些新来的老人负责。做饭的工作,也加入了很多老人和残疾人。

    这不是李洛不尊老,实在是人手太过紧缺!

    而女的都被李洛集中起来开始织布,未来李洛对布的需求,一定会很大。

    挑选出来的四百人,加上原有的八十二人,被李洛重新分组。按后世的三三编制,编成了四个连。王征南被任命为四连的连长。茅元仪被李洛任命为总管全军的总指挥,总教官。

    训练则采取了以老带新的方式,原本的八十二人,都被不同程度的安排了小的职务。

    李洛觉得,如今的新军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扫盲。如今这个时期,认字的人太少!包括王申,也只是认得自己名字而已。

    想到这个,李洛就是一阵阵的头疼。看来自己编练的新军,扫盲工作也需要跟上啊!李洛便叫袁小方,去请了龙安府的学政来商量。

    学政是个干干巴巴的小老头,三十多岁,胡子留了很长。就是本地人,姓巴。

    “巴学政,今日有点事想向先生求教一下。”

    “大人有事尽管说,学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学政大人客气了。不知道我们龙安读书的士子数量有多少呢?”

    巴学政脸色一红,道:“说来惭愧,龙安府地处边陲,百姓不尊教化,读书之人少的可怜。每届考试,人丁都是稀少的很。”

    李洛点了点头,这也符合他原本的想象。

    “那么那些屡试不第的秀才,生活可有着落?”

    “大人,读书人清苦啊!很多求学士子,考了一两届,因为衣食无着,只得放弃了学业。学生忝为一府学政,却无能为力,说来实在惭愧!”

    “学政大人不必难过,我有心重振龙安府的教化,想请学政大人帮忙啊。”

    “此实为我龙安府学子之福,我带众学子,多谢大人了!”说完巴学政就起身向李洛深深一礼。

    李洛赶紧歉然。等学政坐下,李洛才接着说道:“我想请学政通知生活困难的学子,我有一些事情要他们来做,慕筹虽不说丰厚,但是也足以养家糊口了。”

    学政一愣,道:“大人这似乎不妥吧?依《大明律》,学子一旦入吏,就等于放弃了进学,以后是不能再考试了。”

    “大人误会了,我不是让学子们入吏,而只是让他们帮我分担一些公务。”

    “哦,是做幕府师爷吗?”

    按学政的理解,替知府分担公务,还不算入吏,也就是幕府师爷了。

    “也不能算师爷,管理的事务,其实就是吏员管理的事务,只能不记入吏员名册。”

    “原来如此!”学政恍然大悟:“大人的意思我明白,招募学子行使吏员工作,却不记入吏员名册。嗯,这个好!既有了生活补助,又可以继续学业。不过大人,他们不记入吏员名册,他们的禄米又到何处去领取呢?”

    “到我府上。我会按月支付他们禄米。”

    “这……”学政为一沉吟,点头道:“好,学生愿为大人效力!”

    “他们被招上来协助处理公务,又不好叫吏员。我给他们取了个新名字,就叫公务员吧。”

    “公务员?好!这个名字好。”

    “我还要广建学堂,让百姓子弟都能读书。所以还要请一些有耐心的先生来,先从新军开始,让他们先认字。”

    “大人要那些军士读书?”

    “不用读太多圣人之言,认识字就好。以后一些命令下达时,这些兵最起码能认得。”

    “一群丘八而已,大人也太上心了。”

    “巴学政尽管请去便是。”

    巴学政无奈,只好同意去请帮助请一些先生,教新军识字。

    送别学政,李洛又叫袁小方去请王万有。

    等待期间,高秀娘抱着一摞账本赶了来。

    “哥哥,这些账本我都整理好了。尚没有查库,就能够看出有许多问题。”

    李洛结果账本,打开一看,竟然完全看不懂。

    “秀娘,你写的这都是什么啊?”

    秀娘一看,李洛指的是他记账的符号。赶紧说道:“这叫算筹。一竖就是一,两竖是二,一横是五。这算筹记账据说前秦就用了。哥哥没学过吗?”

    “确实没学过,完全不认得。”

    “这算筹记账都是商人用的,哥哥不认得也很正常。因为记录简便,所以商人大多用他。这是我用汉字重新抄录的账本,以后记账,算筹和汉字并用。”

    李洛突然灵光一闪,道:“秀娘,我突然想到一个简单的记账方式,简单易懂,比这个算筹记账,更能一眼看清!”

    高秀娘奇道:“哥哥也懂记账?”

    “这不是记账,是一种外来的数字,写起来更简单,看起来更明白。”

    说完,李洛拿起笔,就在一张纸上写下从零到九十个阿拉伯数字。

    “秀娘你看,就是这种数字。”

    正说着,王万有刚好赶到,在外一敲门,李洛叫他进来。

    王万有一看高秀娘也在,似乎想到了什么,就要告退,赶紧被李洛拉住。李洛可不想现在搞出什么“莫须有”的绯闻出来。更何况,他们确实在说正事。

    高秀娘红着脸赶紧解释道:“舅舅,我和哥哥在这谈的是账本的事。”说着,就把账本向王万有一推。

    王万有呵呵一笑,拿起账本一看,点头道:“记得不错,条理很清楚。”

    “我刚才和秀娘说,有一种更简单的记账方法,正说着,王大叔您就来了。”李洛说道。

    高秀娘把李洛写的阿拉伯数字递给了王万有,王万有接过一看,吃了一惊道:“大人是如何会这种天竺数字的?”

    “天竺数字?王大叔认得吗?”

    “我经商多年,也是认得这些数字。在沿海的浙商、闽商,据说在宋朝就有用这天竺数字记账的了。这种天竺数字记账简单清楚,确实非常的简便,比我们的算筹记账,更为明白。只是并未普及。”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