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龙腾明末 > 第一百六十六章 新政难行
    李洛带着杨安,两人走在龙安镇的街道上。

    如今,人口普查已经开始三天了。可是被派下去的公务员们汇报的情况,却是让李洛眉头紧锁。

    太远的乡镇去的话太不方便,这龙安镇与平武县非常的近。一早,李洛就带着杨安来到了此地。

    龙安镇很大,看样子足有两三百户,上千的人口,可是登记在册的不足百户。

    李洛走进路旁的一所粮店,粮店的伙计赶紧走了过来。

    一脸赔笑的问候:“这位客官,您是第一次来小店吧?您是要买些粮食吗?”

    李洛也是笑着说道:“我是从北方来的客商,想了解一下本地的特产和粮价,看看是否有利可图。”

    “哦,原来是位老板,失敬失敬!”躲在柜台后边的老板赶紧走了出来,仔细端详着眼前的这对主仆。

    李洛怕被看出破绽,赶紧说道:“我是跟随舅父来到四川,这是我第一次出来。舅父告诉我多了解一些四川的风土人情,特产及价格,就让我到处走走。”

    “原来如此。”掌柜的这就放下了心。这位的穿着打扮,确实不像个商人。但是跟随长辈出来,就说得通了。“不知这位少东家,从事的是什么买卖呢?”

    “我舅舅什么买卖都做,最近从江南运了一批粮食来到四川。我也就过来了。”

    “那可是大买卖啊。”

    “老板,这龙安府有什么特产啊?”

    “要说道龙安的特产,首推药材。龙安为三山之中,地势较高,野外深山,多有草药。其次就是酱油,也是远近驰名。平武地界更是草原遍布,原本还是牛羊遍地,可惜最近一些年,猛虎横行,牛羊养不住。不过最近好了,新任知府,组织了新军,不断的四方猎虎,虎患小了不少啊!”

    “药材、酱油和牛羊,看来本地百姓生活应该还不错吧?”

    “以前确实不错,可是自崇祯元年的大旱开始,灾祸连连,知道今任知府来了,驱除虎患,我们才看到点恢复的样子。”

    “这么说信任知府是个不错的官了?”

    “不错?也许吧。”粮店老板露出一种令人玩味的表情。

    李洛奇怪的问道:“老板听你口气,对这位新任知府似有不满啊?”

    “嗨!要说不满那是瞎了心!要说都好也是说不出口。”

    “此话怎讲?”

    “新任知府一来,就组建新军,驱除虎患,这绝对是大好事,没有老百姓不说新任知府好的。还有把那些吃不上饭的闲汉和妇女招募起来,或者当兵,或者劳作。还有公务员,让那些读书的学子能够有口饭吃。这都是大好事,老百姓都看在眼里。可是好事才做了几件,就琢磨着怎么刮地皮了,怎么能让我们一直说好呢?”

    李洛一愣,道:“刮地皮?新任知府才来不久,怎么就开始刮地皮了呢?”

    粮店老板说道:“您出了粮店往南没几步,就看到一所黑漆大门的大院子,那是本镇的乡绅刘财主家。前两天知府大人新招的公务员来到他家,说要搞什么丁口登记。少东家您想想,这丁口登记为了什么啊?还不是为了收钱!大明的税法说的清楚,凡年满十六的丁口,就要交丁赋。这搞的丁口登记,还不是为了以后收赋税吗?”

    “原来如此。”李洛终于知道,这人口统计被老百姓抵制的原因了。

    “可是国家养民,老百姓交税,不是天经地义的事吗?”杨安突然问道。

    “话是这么说,但是如今的税实在是太贵了!大明朝太祖爷定下的税赋,田地十五税一,原本不高。加上附加的二十五税一的丁赋,也是不多。但是那是早年间。如今的情况是那些大好田地,都被那些乡绅们占了去。可是朝廷收税,却不向乡绅收税。可是税还要收,只能给小民加税。再加上又是辽饷,又是剿饷、练饷的,这交的税实在是太高了!”

    说着一指身边的伙计,说道:“这个小伙计,是我一本家的侄子。家里原本还有几十亩的地,每年也都按时的交税服徭役。可是崇祯元年到三年,三年大旱。他们家打下的粮食根本不够交税的。可是朝廷催逼的紧,最后没有办法,他爹就卖了十来亩好田。等崇祯四年,旱情过去了,该好好种地就好好种地,结果到了秋天征税,收的税还是以前的量。他爸爸就问收税官:为什么我家的地都卖了,还收那么多钱啊?收税官说了,你把地卖给了刘乡绅,可是刘乡绅不交税。我们每年要收的税又不能减少,你说该怎么办?”

    李洛摇头道:“那就应该叫刘乡绅交啊?”

    “朝廷厚待士大夫,刘乡绅家出过举人,不用交税的。”小伙计插嘴道。

    李洛知道,像这种土地兼并的情况在大明天下,普遍的很。就是有这样的土地兼并,才让老百姓越过越难。才会有了大批的无地流民,最终形成农民起义。

    “我来龙安镇之前,先到了平武县城。听说新任知府这次丁口登记是不会收税的。”李洛说道。

    粮店老板笑道:“这怎么可能?登记了丁口不收税,那登记干吗?”

    “我听说新任知府是要组织丁口,开垦荒地,然后按登记的丁口分地。”

    “什么?分地?”粮店老板难以置信的问道。

    “对!如今龙安府因为虎患、流民贼和姚黄的祸害,大量的土地撂荒。新任知府打算组织丁口开荒,然后把土地分给丁口多,却土地少的人家。”

    “这是真的吗?”那个小伙计兴奋的问道。

    “是真的,那天我正好陪着舅父在平武县,是知府老爷当着大家说的。”李洛赶紧补充道。

    “那可是大好事啊!就是不知道这知府老爷说的算不算话。”粮店老板犹豫道。

    杨安在一旁说道:“这新任知府,来到龙安后都做了什么,你们都是看得到的。什么时候说了不做呢!”

    李洛也说道:“左右不过是登记一下丁口,如果真的分了土地,大家因为没有登记,而没有分到,岂不亏死了!”

    “对啊对啊!”小伙计激动的抢着喊道。

    李洛出了粮店,和杨安又走了几家店铺,得到的答案基本都是在说丁口登记是在为收税做准备。所以百姓都不愿意去登记。

    离开龙安镇,一个排的新军出现在了李洛身边。现在的虎患还没有清除干净,危险还是存在。

    李洛边走边说道:“看来我还是把事情想简单了。一条孤立的政策出台,如果没有后续的政策和美好的愿景,老百姓一定还是会怀疑,甚至和现有的弊政相联系。我们回去后,立刻开始写告示,把开垦土地,未来分地的事公示龙安。那样,丁口登记就容易了。我们以后的新政也会容易起来。”

    眼看着离新军军营不远了,就在平武县的西北方,远远的一根黑色的烟柱冲天而起。接着向着平武县城方向,一道道的烟柱相连。

    众人向西看去,杨安说道:“是黄阳关方向,难道是羌人做乱了?”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