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大迁徙之殇 > 第110章 最大的陈氏旺族 2
    (2)衣锦还乡

    在上个世纪的一九四五年的旧历十月中旬,陈元礼的大儿子陈志武,在阔别了家乡十五年之后,却携带着一位十分年轻漂亮的太太,突然衣锦还乡了。

    虽然他在十五年前的那一去,从此就杳无了消息,也虽然他也由当年的那个“武娃儿”,变成了现在的“陈团座”,但是,他那些曾在陈氏族人的心中沉睡了十五年之久的过往,却随着他的凯旋归来,而瞬间复活过来,而且还十分的鲜活了。

    作为陈氏老头领的第十五代传人,又作为陈元礼的第一个儿子,在这个已经连续两代单传的家中,当年的他刚一呱呱坠地,自然就受到了父母千般的喜爱,万般的呵护。

    他也承袭了他的姑老祖宗陈妮儿的尚武遗风,从小不喜文墨,也不好耕作,就爱耍一把短刀,弄一根长棒。随着他年龄的渐渐长大,倒也练成了一身功夫,尤其是他的飞标和箭法,都已经达到了百步穿杨的境地。

    当然,他也还得感谢他的父亲和母亲。因为正是他们,给了他一副高挑的身板,给了他一身壮实的筋骨。并且,也对他的习武,给予了最大限度的宽容和支持。

    陈元礼在年轻的时候,虽然也有房,有地,但家境却算不得十分的殷实。他当时所拥有着的最大的一笔财富,就是他凭着自己是陈氏老头领之后的余光,所娶回的那位前房太太。

    他的那位前房太太,不仅身体壮实,勤劳持家,而且还具有着十分旺盛的生育能力。在与陈元礼结婚之后的第二年,她就为他生下了这个最有出息的大儿子。并且在随后,她还生下了另外的四个儿子,还外加上三个女儿。

    在长大成年之后,陈志武拒绝了父母为他所提说的亲事,手提着一根长棍,腰佩了一把短刀,独自一个人去了重庆。谁知他这一去之后,从此便再也没有回来过了。

    原来,这陈志武本是打算着去重庆以武会友,广接豪士,一边遍游巴山,一边寻得一位高师的。可刚到重庆不久,他就在朝天门的码头边上,拜识了一位国军军官,并由此而改变了自己的初衷,也改变了自己的生活和命运。

    这位国军国官,也是一个好武的主儿。当他在朝天门码头上一眼看见陈志武时,眼前竟是为之一亮。在经过几番切磋武艺,几次推杯换盏之后,他们也就成为了至交,而彼此都惺惺相惜了起来。

    恰好这个国军军官,就是当时驻守重庆的杨森的部下,而且还与杨森,有着一层远房的亲戚关系。所以,那位军官随后就把陈志武举荐给了杨森。杨森得之,自然十分高兴,对他也十分欣赏,马上就把他留在了自己身边,让他做起了一位贴身的侍卫。

    不知不觉之间,转瞬就到了一九三七年。随着全国全面抗战的爆发,杨森将军所率领着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离开重庆,率先出川参加抗战。

    他们先后参加了淞沪会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以及后来的长衡会战。虽然一路伤亡惨重,却也屡建奇功,屡挫强敌,打出了川军的声威来。随着他们声名的鹤起,以至于就连当时的蒋总统和国人们,都对川军刮目相看了。

    出川之后,陈志武主动请缨,要求去第一线杀敌,获得杨森的恩准。他也在一路的浴血奋战中,出生入死,屡立战功。最后,他荣升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的一位上校团长。

    陈志武那天的衣锦还乡,确实是非常的风光。他和太太坐着八抬的大轿,在他们的后面,还跟着一位身穿国军军服的副官,和一大帮随从人员。走在中间的那两个随从,还肩挑了着两副沉甸甸的大箩筐。

    在他们一行进入到陈氏家族的地界之后,驻足围观的左邻右族都感到十分地羡慕,又都感到十分地疑惑不解。他们纷纷地议论着:

    你们看那阵势,应该是一位大官回来了吧?说不定还是一位道台爷呢。

    这都什么年月了呀,还有道台爷?不过,他的官儿应该当得不小,应该比县太爷还大吧。可是,他们为什么却走进那陈氏家族中去了呢?

    是呀,没听说陈氏家族里,出过什么高官呀。你们听说过吗?

    其实,同样的惊疑,也让陈氏族人错愕不已。他们一边怯怯地看着,一边纷纷地后退着。他们也在心里纷纷猜测着:我们还从没有听说过,在我族出了一个坐八抬大轿的大官呀。这行人该不会只是从我族的地面上借道而过吧?

    坐在大轿之上的陈志武似乎也看出了陈氏族人的这番心思,在走到朝阳寺外的那块大操场边时,他让轿夫停了下来。在随从为他递上一个像小凳子一样的木梯并撩开了轿子的帘子之后,他根本就没用那木梯,而是直接从轿子里面跳了下来。

    随后,他向轿子里面伸出手去,拉着一个非常年轻漂亮的女人,从那木梯上款款地走了下来。围观的人群里随即就爆出一声惊呼:呀,多漂亮的女人呀!但随即,他们又马上用手掩住了自己的嘴巴。

    当陈志武挽着他的太太,并排着走在轿子前面时,围观的人们,才把注意力集中在了他的身上。只见他穿着一身十分挺括的黄昵子军装,腰间扎着一条锃亮的牛皮皮带,皮带上还别着一只十分精美的手枪呢:哦,他原来还是一位国军军官呢!

    终于有眼尖的陈氏族人认出了他来。他们还只敢在心里嘀咕着,那不是陈元礼的大儿子陈志武吗?随后,便有一位他的父辈族人大声地叫道:哇,武娃子!那不是我们的武娃子回来了吗?

    陈志武刚刚露出一脸欣喜的笑容,正要与那位长辈族人说话,他的副官马上就一步跨了出来,用手里枪对着那位父辈族人,吼道:尔等村夫野人,不得对团座无礼!当心我一枪毙了你。

    陈志武赶紧侧身,用手压下了他的枪。随即,他和言悦色地对副官说道:

    他们都是我的父老乡亲,不得对他们无礼,更不得惊吓着他们了。这样吧,兄弟们跟随陈某一路回来,长途跋涉,也着实辛苦,加以老家人多屋少,留宿不便。现在我既然已经快到家了,你就先带着弟兄们回街上食宿吧,一切费用,自由我包了,你们只管放心地吃酒睡觉,我只带着这两个挑担的弟兄回家就行了。

    副官听得吩咐,赶紧并腿挺胸,立正举手,神情十分庄严地高声喊道:是,团座!团座如有什么事儿需要差遣,只需先让人来通报一声,卑职保证随叫随到!

    说罢,转身招了招手,一行人就沿原路返回了。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