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科幻小说 > 诡秘事件簿 > 第三百七十八章:鬼宅 侵蚀08
    图书馆没年轻人去吗……

    嗯,也挺正常的。

    实际上,好多东西都是不用去图书馆,就能在网上查到的。

    要看书,也可以直接在书店或网上买。

    借书太麻烦了,要去图书馆办卡,才能把它借回去XX周。

    看完要及时归还,逾期要罚款。

    借来的书要赶紧看,还不能乱动。

    一般一次性只能借一到四本书。

    看得快的话,总要去换书很麻烦的。

    你想看的书,图书馆还不一定有。

    而且那儿的书通常都比较老旧。观看体验不一定多好。

    总而言之,去图书馆借书是很费力的。借来也终归只是借罢了,不能成为你自己的藏书。

    有些人觉得,书非借不能读也。

    的确是有这样的人,借书的时间限制会让他们更加专注的抓紧读完这本书。

    但在张璇衡看来,他们这种表现还是不够喜欢看书。

    真的爱看书,难道会因为没有时间限制逼你就不看了吗?

    不可能的。

    张璇衡很清楚这一点——因为他就是那种从小喜欢看书,又很乐于把喜欢的小说在想看的时候拿出来重新阅读的人。

    家里基本每本值得一看的好书,他都看过两遍以上。

    总体来说,想看书的人一般还是会选择买书的。借书不仅容易借不到喜欢的书籍,还无法将它们留在家里,长期细细品味,想看的时候随时翻出来看。

    当然,以上说法仅适用于中国大陆地区。

    其他国家和地区是什么情况,张璇衡不是很清楚。

    但至少在欧美的大多数国家,书籍的价格都极其昂贵。

    他们把具有教育价值的课本、教辅等资料随随便便就能卖出200美元的天价,而这只是一本罢了。

    小说这类娱乐书籍的价格同样不菲。

    不知道为什么,他们把书卖的那么贵。

    这一定程度促进了图书馆在他们那儿的发展。

    很多人没法那么土豪的去买下所有许多的参考资料,只得去图书馆学习来省钱。毕竟在高中学习和在大学里的许多专业时,你需要很多本教辅、练习册来提升自己。他们卖得死贵,你一本接一本买是受不了的。

    中国的学生往往没有这种习惯,因为直接去书店买你需要的辅导书就是了。想刷题,掏一百块钱就能买上一大袋子。性价比超高。

    张璇衡大学时之所以经常在图书馆学习,是因为那是刑侦大学的校立图书馆。

    学生住在校内,学习时去图书馆也非常正常。寝室的环境往往是没有图书馆那么安静到地上掉根针都能听见的。

    而且里面有很多专业书籍和校内独家的文献、资料,许多东西你有钱都基本买不到。在那儿学习的效率极高,是最能提升自己,让自己成为更优秀的侦探的。

    不少知名大学的学生,都喜欢去图书馆学习。

    这点似乎国内外都是一样的。

    毕竟那种学校图书馆是专门为学习特化的,针对你专业的文献在那儿要多少有多少。能学到什么程度就全靠自觉了。

    名校的学习氛围往往是很棒的。

    即便有些学生比较偷懒,看到大家都纷纷去图书馆自习,那么他们也会不好意思摸鱼,也变得勤奋起来。

    而且好学校的图书馆,也会为了给学生们提供更舒适的学习环境,做出诸多努力。

    就比如张璇衡就读的潜影市刑侦大学——图书馆里每一层都免费提供咖啡和热水的,想喝的时候去咖啡机和饮水机那儿接就行了。不过咖啡每天供应量有限,有时候人一多就要被早早喝光了。

    据说以前咖啡不是免费的,要投币。一块钱一杯。后来校方取消了这种做法,改为免费供应咖啡。咖啡机还是那个咖啡机,投币口也还在。不过只是改成了免费饮用的设定罢了。就像街机可以被设定成不投币也能FREE·PLAY一样。

    ……顺便一提,咖啡机边特意贴了纸条,提醒大家接了咖啡就喝,不要带到书旁边。违者罚款并记过处分、扣除学分。

    这是怕咖啡被打翻,洒到书本上。纸质文献是很怕被液体弄湿的,尤其怕这种有色饮料浸染——很多图书馆都不让带有色饮料进去。

    总之,校方甚至还贴心的准备了一次性纸杯和一次性塑料杯这两种杯子。

    虽然基本一直在喝自己调的蜂蜜柠檬汁,但偶尔也会喝点咖啡提神的张璇衡觉得后者不是太好用。

    因为滚烫的咖啡倒在里面,捏起来有些烫手。

    而且……

    大概是错觉吧,闻着总有种热水浇在塑料上发出的古怪塑料味。

    ……不过,应该是没问题的。

    大多数廉价矿泉水瓶子一装开水就要变味、产生毒素。但这种塑料杯既然摆在咖啡杯旁边,就应该是耐高温的吧。

    否则这样不是坑人么,没什么意义。

    他们的大学还挺好的,不至于在这种地方坑学生。

    何况坑了也没钱赚,跟卖方便面不一样。

    出租车没过半小时,就带他们来到了市立图书馆。

    车费四十余元,跟张璇衡预计的差不太多。

    仅仅入内看书而不借书,是不需要办卡的。咨询了是否存在旧地图后,工作人员很快便热心的带路,将二人领到了专门的地图角,拿出一本轻薄的本市地图给他们看。

    就跟他们想象的一样,地图并未标设每座建筑的楼栋号。

    这样下去,即使按照电子地图比对地形找到当年这条街的位置,也没法找到纸条上指定的那栋楼。

    为此,张璇衡十分犯难。

    他能想到的办法,就是到了那条街,然后再找当地居民问问。说不定就有些人还记得这个地址呢?

    只不过,这难度……怕是有点高。

    会有人记得某条早就改名的街在哪,可想当然的,并没有人记得曾经在这儿的某栋楼是几号。

    现在多少人都不记得自己家住在几号楼呢,能指望他记得几年前的事吗?

    这么多年了,楼号也很可能更改过了。

    如果按照现在的楼号来找以前的楼,怕是会一无所获。

    因此,他们不得不直接向这位看起来年过半百的图书管理员展示那张纸条上的地址,想知道他知不知道这个地方在哪。

    然而对方看着那个地址,顿时脸色有些难看。

    “那是个鬼宅啊!你们去那干吗?!”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