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盗汉 > 第135章:张奉篡史
    其实局势到了如今这个地步,张奉也没有预想到。

    恍惚间,他来到这个汉末时代,已经有一年了。

    这一年里他经历的比上辈子都多,经历了宫廷的尔虞我诈,经历了政治的残忍无情,更经历了从一幻想美好的和平少年,变成一个狡诈残忍的乱世雏枭。

    他的劝阻挽回了张让的赤子之心,却挽不回帝王的权谋心术;他的陈情阻止了何进的翻云覆雨,却挡不住士人的贪婪欲望!

    是张让太傻?是刘宏太毒?还是何进太蠢?都不是!

    他们只是和原先的张奉一样,被这个时代的环境所束缚了自己,总想着试图挽回,让大汉变的更美好!

    然而一切终究是徒劳的,数百年大汉底蕴积攒下了刘汉的威严,同样积攒出太多吸噬骨血的士族囊虫,这些东西已经尾大不掉了!

    张奉知道,这个时候士族开始渐渐向世家门阀靠近,而后来曹魏的九品中正制,会使得门阀的势力更加盘庚错节!

    等到东晋世家俨然已经成为足以操控皇权的存在,且不问东晋一朝“王与马,共天下!”

    世家已经堂而皇之的达到何种恐怖地步,到了百姓尽皆认同的与皇室共天下的地步!

    是皇权的悲哀,还是时代的悲哀!

    张奉看不透,也不想去看透。既然自己已经到了这个地步,退无可退唯有奋力一搏了。

    在这汉末群雄涿鹿的时代,为自己博一个封妻荫子!为微微强汉,再博一个两百年寿元!

    再现那“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抱怨!”“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无上荣光!

    原本张奉没有王霸之气,也没有天下之志,然而当一个人总是被生活逼到无路可走的时候,他也不得不拿起手中的武器奋起而反抗了!

    虽然表面上张奉没有多少悲伤,但张让何进的死,对他的打击很大,直到看到张让死的那一刻,那才发现,原来他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身在和平世界里的他,即使心中明白,可依旧未曾直视这乱世。

    如今用血的教训,教会了他那一句,只有强者才有话语权!因为他一直都很弱,弱到他的举动根本不足以影响历史的步伐!

    然而今天他就要从这里开始改变历史的第一步!

    刘辨回来了,是面带微笑的回来的。至于他和刘协到底说了些什么,没有知道。张奉也不知道,只发现刘辨回来之后,似乎变了个人一样,豁达开朗的和张奉、荀攸不断的讨论着。

    对于张奉建议,让步李儒的提议,也是没有丝毫推诿。

    其实张奉的谋划很简单,就是舍弃刘辨的皇帝之位,而后获得董卓控制下朝廷的册封,然而才是他谈论的关键,借着历史上本就被废帝的机会,与李儒交换了刘辨的人生自由权!

    刘协登基之后,他将带着刘辨,一起前往并州赴任。至于洛阳的董卓政权将会怎样操作,与他再也没有关系了。

    经过张奉不断的诱惑,一心扑在董卓事业上的李儒,终究点头应允了。

    李儒任职郎中令,入顾南宫,瞬间朝野震荡,这意味着南宫已经成功的被董卓势力拿下。

    原本被满朝公卿寄予厚望的张奉也被困在南宫之中,完全失去了与外界的联系。

    紧接着董卓开始肆无忌惮的出入皇宫禁内,让他欣慰的是他和那位年幼的皇子协,似乎是越聊越投机,原本就以董氏外戚自居的他,暗自坚定了废立的决心!

    于是朝堂之上,开始渐渐流传起,关于废立的声音。

    首先被问及的自然是四世三公的世家代表,袁绍。

    袁家后宅书房

    此时书房之中,端坐三人。上首一人,皓白眉首,枯松的面容虽是褶皱,但大体上也能瞧出当年那英武俊朗的模样。而下首分列的二人也同样俊逸不凡。

    如今面容不消多言,自然是袁家时下,掌舵者袁隗和袁术、袁绍二人。

    袁隗捏了捏手中的绢帛,面色凝重非常,深邃的眸瞳,浑浊不明,旁人根本无从猜测其在想什么。沉吟了许久,袁隗方才缓缓开口。

    “董仲颖之事,你二人如何看待?”

    “术以为,那西凉莽夫,本是莽撞行径,只因手握兵权,便于洛阳嚣张跋扈,倘若某有兵权在手定可打压其嚣张气焰!”

    说完,袁术还不忘瞥一眼袁绍,那意思很明显,就是讽刺袁绍手握兵权,却无甚作为!

    董卓如今之后,不但迅速掌控了洛阳局势,还顺带以升官的名义解除了多人兵权。就好比袁术,被表为后将军,却失去了统领虎贲军的权力。

    而袁绍的司隶校尉职位,他董卓却无法挪动。一是司隶校尉涉及甚广,没有好的心腹可以替换;二是短时间内撤换大量兵权,吃相未免有些太过难看,怕会引起洛阳群臣反弹。

    没有理会袁术的嘲讽,袁绍微微拱手,稳声回道:“叔父,绍以为仅洛阳之兵恐怕难以致胜董卓,且洛阳势力错综复杂。先帝方逝,不知有多少人在暗中蓄势,若非完全之策,绍以为不可一击而中矣!”

    “哦?本初此言何意?”袁隗眼神微挑,紧声问道。

    “绍以为,叔父于洛阳继续引领满朝公卿与董卓周旋,而遣族中弟子,往赴乡郡,召山东忠义之士,入京勤王

    !适时袁家再辅以内应,必可一击而中!”

    “这!”袁绍的提议明显让袁隗心动了,倘若事情按照那般发展,袁家的声势必然可以更上一层楼!他袁隗权倾朝野也即将成为现实!

    “如此,公路即可前往南阳招拢四方义士,前来施压董卓!本初与老夫留京制衡董贼!”当下袁隗义愤填膺的下了论断!

    然而他却没有注意到,袁绍离去之时,眼眸之中闪过的一丝怨恨。

    次日,洛阳传出袁家嫡子袁术,因恐惧董卓,反出洛阳,回归乡里!

    此消息一出,更使董卓气焰嚣张膨胀,袁家的惧怕让他觉得,洛阳已无人可以阻挡其废立的步伐了!

    于是,次日廷议董卓当庭与公卿商议废立之事,自然是反对之声四起,其中犹以司隶校尉袁绍最盛,竟当廷拔剑而走!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