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盗汉 > 第157章:恶战匈奴
    呼厨泉现在的脑袋有一点懵,他开始有点后悔自己所做的决定了。

    虽然他是于夫罗的弟弟,但此次于夫罗赋予他的权力却只是前来谈判的。

    是的,作为已经南归大汉数百年的南匈奴,早已经在内心里少了许多和大汉作对的心里了!

    尤其是这几届的匈奴大单于,就像上一任的羌渠很是亲汉,否则也不会让儿子于夫罗率领匈奴骑兵前往幽州抵抗骑兵。

    然而匈奴内部近些年见大汉日渐衰落,不少人的心中也开始产生了其他的想法。

    这其中就包括呼厨泉和原先的须卜骨都侯,因此须卜骨都侯就在于夫罗率兵出去的时候举众反叛了,然而于夫罗回来之后却是上书汉庭。

    可昏庸的汉庭却不理会这件事,不但然他滞留并州,反而任凭匈奴王庭混乱下去。

    幸亏老单于羌渠在王庭中还有些势力,从须卜骨都侯死后,王庭也渐渐的开始有向于夫罗靠近的趋向。

    然而汉庭依旧不任命于夫罗为匈奴单于,这使得一直对匈奴充满怨言的呼厨泉自然是心中滋生反叛的情绪。

    本来此次前来只是想试探一下新任的度辽将军,却不料此人如此容易对付,于是又心生勒索的心思。

    可是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自己此番不但没有勒索成功,反而陷在了这里。

    更有甚者居然使于夫罗单于的儿子中了弓箭,眼下生死未卜,自然让他怒火中烧。

    张奉其实也没有想到,自己让黄忠射出的一箭居然是于夫罗的儿子,刘豹!

    五胡乱华中的后汉赵帝刘渊之父!

    倘若让他知晓,说不定张奉还会拍手称快!

    若说道中国历史的黑暗时刻,五胡乱华自然是名列前茅的,那段汉人不堪回首的岁月里,中原死伤无数。匈奴、鲜卑、羯、羌、氐等异族纷纷南侵屠戮华夏,整个大汉民族也也是在那个时候收到了空前的压迫与灭杀。

    作为后世汉人一族,张奉自然对于历史上这一黑暗时期,深恶痛绝。

    同样对于缔造这段残忍历史的人也是恨入骨髓,若是早知那是刘豹,他将毫不犹豫的将其扼杀!

    然而此时场面混乱,虽然瞧见呼厨泉失控,他却依旧不知道那少年是谁。

    反观方才少年的防线,原先空无一人的马背上,忽然伸出了一只健壮的手臂,紧接着矮小但并不显的瘦弱的身板,自此悠的矗立在马背之上。

    单手捂着右肩,刘豹眼神中从充满了狠厉之色,那根箭羽直接穿过了他的肩胛,特疼使他一瞬间都要晕了过去。

    咬牙坚持之后,刘豹左手死命紧握马缰,常年的马背生活,让他知道此时万不可落于马下,自此翻身上马。

    刘豹果断的撤掉身上的衣服,绑住了右臂。

    当下,再次左手擒拿弯刀,单臂高举,猛然呼喝起来。

    霎时间,周身的匈奴气势又为之猛涨,此消彼长,早已陷入疯狂的匈奴们,此时变得更加狂野了起来!

    腥风血雨,汉家儿郎不断与匈奴拼杀着,没有一个人露出怯懦的神情,有些事情一旦上升到家仇国恨的地步,就会让人有一往无前的信仰了。

    战场上早已经杀得天昏地暗,焦灼非常。包括张奉与呼厨泉在内二人都没有想到会是这样一个情况,时下双方势均力敌,任何一方都不敢轻易妥协,在没有巨大的劣势面前,双方都各自憋着一口气。

    就在双方僵持不下,互相都比较难做的时候,战场之外忽然响起了轰隆的马蹄声。

    这个声势虽然算不上响亮,但无疑是这个已然僵持的局势下,最好的化解方法,无论他是哪一方的人马,终究都可以直接断定这场战斗的输赢。

    滚滚烟尘从北方而来,虽然双方依旧陷入死战之中,但各自的将领也是莫名的比较关注这个,能够关系到输赢的战阵对决的存在!

    随着烟尘渐渐的消散开来,远处由于轰鸣声而渐行渐近的骑兵部队也逐渐清晰起来!

    只见当先一员青年将领,身材宽硕,武躯雄壮,浑身扎实的肌肉向人们显示其自身的勇武不凡。时下,肃穆而刚毅的面容下,一双虎目冷冷的瞧着前方的战场。

    其胯下驰着骏马,手中擎着大刀,一马当先,刹那间,脖颈青筋暴起,怒视前方,震天嘶吼道:“剿杀匈奴!”

    身后的军士也尽是彪悍壮硕士卒,在其引领之下没有丝毫的迟疑,手握战刀,战意四起,毫不犹豫的随着前方的将领一头扎入了这混乱的战局。

    青年将领率领的四百铁骑的到来,终于成为了压垮匈奴的最后一根稻草,方才还战意依旧的匈奴骑兵,瞬间战斗意志开始消散。

    包括呼厨泉在内,此刻早已没有了与张奉决一死战的勇气,原本他就不是来消灭张奉这支人马的,事到如今几乎可以说全是巧合。

    他原本只是来试探一下度辽将军的虚实的,而后或是寻白波贼继续劫掠州郡,或是借机嫁祸给匈奴王庭,让王庭那些顽固势力与这位度辽将军互相消耗。

    然而没想到的是在这个度辽将军的计谋之下,自己却误入了圈套,险些将手中的兵马于此处丧失殆尽!

    呼厨泉四下扫视了一周的匈奴骑兵,此时也情知没有战下去的必要,随即抬首朗声喝道:“撤!”

    随着呼厨泉的一声令下,方才还稍微残留一些战意的匈奴兵,顿时作鸟兽散,开始呼号着四散逃离开了。

    其实杀到这个点,互相早已经是人疲马乏了,一见到匈奴撤退,这些黑山军也就胡乱的追着看了一阵之后,便停了下来。

    至于追的比较深的自然就是张奉、黄忠、典韦、和青年将军等人的骑兵部队,顺着匈奴撤退的路线一路追杀了数里。

    只杀得匈奴不敢冒头,呼厨泉弓缩着身体,紧紧的伏在马背之上,不停的向远处奔逃,此时的他哪里还管得了身后的匈奴骑兵了。

    那些由于战马衰弱而被追杀的自然不在少数,原先一场恶战才损失三千多匈奴,剩下的半数匈奴却在这追击战中死伤大半。

    看着呼厨泉率领着不足八百人的骑兵,抱头鼠窜,张奉堪堪的止住了追击。

    黄忠则是抽出弓箭,拈弓搭箭对着呼厨泉就是一箭。这一箭不偏不倚,正巧射中了呼厨泉伏在马背上上躬起的屁股上,而逃又哪敢回头,更加加快了逃跑的力度,一羽箭在身后不停的摆动倒惹得众人一阵畅笑!

    “呸!”典韦狠狠的向地上啐了一口,看着呼厨泉逃跑的方向,恶狠狠的说道:“这狗东西!下次让俺遇见非宰了他不可!”

    瞅着典韦双手提着的血糊糊的双戟,众人也是恶寒。这个幸亏有这个人形绞肉机,杀人杀马,皆是一戟了事!

    震慑的一众匈奴也是胆寒尽破。

    挪了挪身下的马缰,张奉不去管他,对着前来的青年微微一拱手,朗声道谢:“此次多亏了文远前来相助,否则少不得一场恶战!”

    率领前来的自然是张辽了,他将张奉等人的家眷送到五原之后,便准备回雁门了。

    只是又碍于何小妹等人的安全,于是留在五原守护了一段时间,后来与赵谨率领的八百西园军交接之后便走了。

    却又恰巧赶上前来为上个度辽将军贾琮吊唁的青年文士,于是与他寒暄了一番,从他那里也获悉这并州匈奴并不安分。

    于是思前想后还是决定前来迎接张奉一下,说不定也可帮上一些忙。

    而后便在前方的上党地界遇到了率领黑山众前行的徐晃,二人险些斗了起来,幸亏荀攸从中转圜,才将这件事情解释通。

    于是张辽与荀攸招呼一声之后,便朝着此处来了。

    至于徐晃率领的就是刘辩、荀攸、司马懿等一众黑山人马。这些人张辽自然不认识,若不是司马懿聪慧,荀攸理智,怕也是一笔糊涂帐了。

    “敬承虚俗了!某此番前来救的可是新任的度辽将军!”

    张辽当下拱手回了一礼,嘴角含笑瞥了一眼张奉,朗声回应道。

    闻言,张奉等众人也是朗然大笑。

    “哈哈,那是自然。我家张度辽可是当今大汉最年轻的将军了!”

    时下,黄忠闻言也随着张辽一同打趣道。张奉闻听也是不由摇头苦笑,点了点黄忠,也那他没有办法。随即舒了一口气,长声道。

    “我等先且回去休整一番吧!”

    众人闻听便也收了玩笑之心,随着张奉一同打马回去,寻找遗落在后方的黑山军了。

    这一战着实可谓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恶战,匈奴人的半道袭击是所有人都没有料到的,正如呼厨泉所想,张奉也不曾想到自己方到并州便与匈奴产生这么大冲突。

    只是事情已经发生了,在说那些也没有意义了。

    反倒是这一战,算得上打响张奉作为度辽将军再并州的声望了!

    这一战虽然互相伤亡惨烈,但匈奴消耗的四千多的骑兵也并不是一个小数字,想来即便是于夫罗想要反扑,也要在休养一段时间了。

    至于张奉直白你同样也是伤亡惨重,黑山军由五千之众直接剩下两千余人,伤亡了大半之多。

    而羽林军即便在精良甲胄的保护之下,也伤亡了数百人,全都是在匈奴兵最后的两次反冲下阵亡的。

    相比于在经历败仗掩杀之后才丧生四千之众的匈奴兵,这一张着实算不上胜仗,若是实打实的对垒的话张奉与匈奴的这一仗只能算的上3:2的结果。

    深深吸了一口气,扫了一眼战场之上的惨烈,张奉也只能幽幽的叹了一口气,找来了刘石,他此次表现的也颇为英勇,几句安慰鼓励之后。

    便让众人打扫了战场。

    此一战其他的没有获得多少,这些匈奴留下的战马倒是获得不少,收拢起来战马与铁器,此战也算的上满载而归了。

    在战场的厮杀之后,残留下来的无主野马也有千余匹,当下,张奉便让了黑山军中会骑乘的骑了起来。

    毕竟经历过这一场大战,留下来的这些黑山军,也当真可以算的上是精锐了。

    相信只要日后稍加训练,必可成为一支不输西园军的铁血军队!

    待众人收拾妥当之后,稍微休整了一会,为防止匈奴或者白波贼来袭,便启程往北地去了。

    有了马匹的代步之后,队伍的脚程也加快了许多。

    路上,张奉自然询问了张辽一些前方及并州的情况。

    “敬承,这匈奴兵为何会在此处突袭你们?”一段了解之后张辽凝眉说出心中所想。

    “奉也不知,但从这个呼厨泉的表现来开,其似乎对汉庭管辖匈奴王庭早有不满了!且若不是某此番沿途招服黑山军,此一役怕是数千羽林军与奉一同葬身此处了!”

    “恐怕此时果真如董公仁所言一般了!”

    闻言张辽凝眉喃喃说道,虽然声音颇小,但张奉还是听见了,当下,面色一愣,扭头疑惑道。

    “董公仁?”

    “是的!前度辽将军,贾将军的门生故吏!”

    “哦?”张奉当下也是心中疑惑,前度辽将军贾琮他是知道的,原先还是灵帝册封的冀州刺史,接替皇甫嵩管理冀州这样的一个大州,可见其能力与功绩是怎样的优秀。

    恐怕这个董公仁便是其在冀州之时的属吏了,说起来,大汉最讲究的也还是这样的门生故吏关系。处理的好,直接可以作为孝廉举荐,与因个人才能的政绩举荐起到的效果都差不多!

    而大汉同样也有这样的一批人,因为替举荐自己的人服孝礼而获得名望的。

    东汉末年北地郡大贤,灵州人傅燮便是其中之一。

    傅燮因为北地郡的太守范津被举孝廉为官。然而在傅燮进京准备做官时,却闻听范津病逝,于是弃官守丧三年,以报答范津的知遇之恩。从此北地郡灵州贤士傅燮便为天下人所知。

    所以汉末这样的时代,所畅行的就是门生故吏,以毕生才华以报恩主。而那些中间因为私利而改换门庭的人,也必将饱受唾弃。其所谓忠臣不士二主!

    “这董公仁却是何方人士?”

    “济阴董昭!”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