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之上,文武百官正在上早朝,按照以往,会有一些官员溜须拍马、阴奉阳违,但这打仗,实在是不敢乱说,稍有差池,发配充军都是小事,触怒龙颜,就有可能会被砍头啊。
“有本上奏,无本退朝。”
“皇上,臣有本上奏。”沈阳单步走出队列,满脸堆笑,“北狄、蒙古、西姜、东武,四处乱军已全部镇压,渝州大面积失地已全部收回,此场动乱共持续两天,歼敌共五万余人,以我朝大获全胜而告终,实乃天佑我嘉王朝。”
刚才还一脸无趣的皇上像是被突然打了一棒。“什么?沈爱卿,你再说一遍,赢了?大获全胜了?”皇上听完沈阳的奏折,一脸吃惊的问沈阳,“朕还没有派兵增援,四处乱军,你们已全部拿下了?”
“回皇上,全部拿下了,”沈阳答到,“且北狄主帅亦被斩杀。”
“这,这……”“奇迹啊!”“谁说不是啊。”“我国国力已经强到如此地步了吗?”朝堂上的大臣们忍不住开始小声议论,这样的震撼实在是太大了。
“沈大人,我听闻这场战争您也参与了,能不能给我们讲讲,我们这些人这辈子还没有见过这么精彩的战争。”兵部尚书李尧忍不住拱手问道。
“对啊,你派人跟朕说你也参战了,此等军功应受上赏,和我们讲一下吧。”皇上在龙椅上也快坐不住了,这场战争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
“回皇上,讲可以,赏不敢要,功不在在下,不敢冒领,不敢私吞军功。此场战役的重点在于司马将军与北狄的首先取胜,才使胜利的天平倒向我方。”沈阳确实是一位忠臣,以文臣身份加入战争并获大胜,其奖赏这辈子都用不完,可他却推开了。
“司马将军?镇守玉谷关的将军?他以前好像并没有出什么大将之才,怎么可能率先击溃力量悬殊的北狄大军,莫非,他藏兵了?”在皇上的思维里,除了藏兵,没有其它的理由能证明司马巅能先胜。
“没有没有,司马将军是我朝忠臣,其忠心天地可鉴。据臣了解,玉谷关的胜利是因为一位侠义之士的出现,带领玉谷关将士以一边倒之势屠杀了北狄引以为傲的皇属大军,并亲自斩杀北狄主帅。”沈阳见皇上竟表现出各王朝没落的根本原因――猜忌时,语气有些慌乱。
“侠士?他来了吗?”皇上很好奇,是什么侠义之士能有如此大能。
“回皇上,据司马将军言,那位侠义之士名叫韩清,战争结束后并没有留下踪迹。但微臣觉得,韩清应该只是一个化名。”
“哦?不求功名利禄,沈爱卿大概已经知道这个韩清是谁了吧!”
“皇上圣明,无求苏世,有此等胸襟又有能轻易虐杀北狄主帅的神通的人,在这天下微臣想不出第二人。”
沈阳说完,朝堂突然安静了数秒钟,是啊,除了他,还有谁有此神通。
“不管怎样,传我命令,犒赏三军,并告知天下,让所有人都知道我嘉王朝的强盛。沈爱卿,你也有功,赏财宝千万,至于那个人,既然他不追求这些,就别去管他了。”皇上一脸无趣的说。
“是。”既然皇上都说了,沈阳也不好再说什么,把这件事先瞒下去,也许对朝廷或对江湖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退朝。”
……
玉谷关旁的勇玉山上,韩清看着山下打扫战场的玉谷关士兵思绪万千,现在距离计划的出山早了两年。“既然出来了,就别回去了。”韩清这样想道,“不妨先出来看看,这五年王朝里应该发生了许多有趣的事。”韩清离开了北方边境,迈开步子,朝着南方的重镇走去,或许江湖的风云,会再次兴起。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