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程那天天气极好,初秋的空气格外的清爽。虽然获罪被贬,但逃出牢笼的快乐冲淡了很多忧伤。
母亲亲手给我做了一碗我最爱吃的热汤面就回到屋子里不愿出来,想必是一个人偷偷地在哭泣。
陶公艺倒是陪着我吃完了早饭,不过什么话都没说出来,叫一声哥眼眶就通红,没办法继续说下去。我就一边吃着一边和公艺叨叨,什么家长里短就说什么,实在没活说就拿找婆家揶揄妹妹。
走之前的最后一件事是去正阳门谢恩,当然皇上不在正阳门,就算是在也不会见你。同样的,被贬出大梁城也要感谢皇上厚恩,因为你犯的所有的错应该遭受的惩罚都要比现在的严重得多,这一切要感谢皇上宅心仁厚,大人大量。
磕头谢恩的时候,碰巧遇到徐天禄,我们两个同命相怜的笨蛋相对苦笑一下,再也不敢有别的眼神交际,磕完头,转过身,两个人各奔前程,一个向西,一个向东。
雁翎关在大山里。
这句话其实是废话,几乎所有的关卡都在两山之间的险要地界。让父亲当年威正八方的雁门关如此,后唐和大梁最大的一个通道雁翎关亦是如此。
雁翎关夹在两座山之间。
这句话可能也是一句废话。
之所以说,是因为那座山也太大了。
一座叫做太行山。
一座叫做秦岭。
虽然周边的崤山、中条、伏牛等大山也是横亘天地的巨物,但比起这两座巨岭的名声,都是小巫见大巫了。
后唐与大梁的交界也是这两座大山,自然的屏障让两方各守一方不再征杀。
山的那边有心无力。
山的这边有力无心。
虽然两座大山之间也有娘子关、紫荆关等历史悠久的巍峨雄关,但雁翎关对于后唐与大梁来说,却具有举足轻重的关系,这也是为什么前日被贬我说这是建功立业的好去处的原因。
当年梁王一怒反出前唐,唐王本就心胸狭隘,加之讨伐连遇败仗,又恨又怒急火攻心,杀掉梁王全家后不久便一命归西。几位皇子本就懦弱无能,宫廷剧变更不知如何是好,太子继承大位不足一月便一命呜呼。虽然没有直接的证据,全国上下连三岁孩童都知道是魏国公魏侯所为。唐王六岁的幼子登基称王,王皇后垂帘听政,魏侯以仲父自称,实则是专断朝政,大唐江山名存实亡,因此称其作后唐。
当年的各色王爷岂能坐视不理,花花江山岂容得你一人坐得,一场规模不大但旷日持久的厮杀闹得百姓民不聊生。大梁也因此得到了多年的喘息之机。
最终的结果,三家王爷坐分后唐。
魏侯在大同稳坐江山挟天子以令诸侯,虽与大梁互相最为仇视,娘子关的通路被先王早就炸毁,且山高路远,最为平安。
当年的平西将军韩义府占下长安,称韩王,把住潼关,守着八百里秦川吃住无忧逍遥自在。
三王之中,最为勤勉也最为受百姓敬仰的就是赵王赵长歌,因此虽然他的地盘最小且处在魏、韩以及大梁的夹缝之中,但人民安生,商户林立。很多前唐的遗老遗少们最为盼望的就是赵王高举义旗,重振大唐盛世。
雁翎关的身后就是大梁一马平川的万里江山。
而身前就是这位万众归心,踌躇满志的赵王。
走了十天的路程,身边的山开始越来越高,水越来越细,我知道,雁翎关就快要到了。
想到此处,莫名的一阵阵兴奋。直觉告诉我,虽然远离大梁都城,但此时此刻无数的人在关注着我,我更知道雁翎关这一程,不论我愿不愿意,一定会是一场荡气回肠精彩绝伦的盛大演出。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