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荆关太大了。
这是到了紫荆关后徐天禄的第一声慨叹。
不用说他,连陶帅心中都是暗暗地一惊。他在雁门关经营多年,可以说是雄震北地。可比起现在这紫荆关来却还是差了许多。
守将毛义是当年梁王手下的大将,皇上一来重视此地,二来对老部下也是颇多照拂,这么多年来一直拨付钱款,十年时间把一座万里长城上的普通关隘建成了一个庞然大物。
毛义陪着陶帅和徐天禄围着城墙把九个城门转了一圈,一边走一边介绍着目前的情况:“匈奴大军来了有半个多月的时间了,就驻扎在对面的缓坡之上,具体人数不是很清楚,但看阵势的话不下三五万人。与以往零星的匈奴袭扰不同,这次他们在这冰天雪地里扎住帐篷还不走了。住得如此安生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几乎三五天的时间就有唐军的车队来到营地,拉来了大批的粮草物资。他们日子过的颇为安逸,有时没时的还在营地外篝火歌舞。”
徐天禄笑骂了一句:“这是打仗还是游玩散心来的?”心里不由得更是敬佩陶帅料事如神,匈奴还真就是不急不慢地等着坐享其成。
陶帅指指关前那条河流,问毛义:“这就是那条拒马河?”
毛义拱手:“元帅果然博闻强记,这么条小小的河流也在您的脑中。”
陶帅摆摆手:“河边那个小城是何用啊?”徐帅用手指指拒马河边的一个不大的小城。
毛义赶忙回答:“元帅,那个小城我们叫做小金城,其实根本也不是座城,就是早些时候作为河对岸的一座观察所,经过这几年的翻修,规模逐渐扩大,当做桥头堡使用,这边关上的强弓硬弩能够射到。但这次几万大军压境,这个桥头堡已经没有了存在的意思,就把上面的百十名军兵撤了回来。”
陶帅点点头,回身问徐天禄:“把军兵扎下来,修整一段时间,不着急,等盐来。”
拒马河上冰雪已经融化,可这几天来河岸两旁好不热闹。军兵们忙忙碌碌,砖石沙土的一阵尘土飞扬,不到两天的时间,一座宽敞的石桥便修整了出来。山坡上的匈奴兵丁这几日除了吃肉喝酒多了一份乐趣:看梁军修桥。小桥虽然不大,对于他们来说也是个稀奇事情,人们三三两两地围在一起,或骑在马上,看着对岸。
过了几天,又有新的节目来了,几十辆小车吱吱呀呀地推着大包的覆盖着草帘的麻袋送进了小金城。对面的匈奴有些紧张,据说南人火器厉害,难道说他们运来了什么神秘的物件不成?
过了几日没有什么动静,不过小金城周围的人马开始多了起来,架起鹿角,甚至当着对面的面挖沟壕,上绊马索,几个棚子也搭了起来。
匈奴不解,可他们也懒得管,爱做什么做什么,要是敢过来,砍了你们便是。不过来,每日的吃喝不愁还有钱拿着,爱闹腾什么就闹腾什么。
迷题也没延续几天很快就解开了,小金城上挂出了一幅对联:
雁门陶大紫荆卖盐
价格公道童叟无欺
横批四个字:一文一袋。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