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贞不再原地站着,直接来到跟在刘协身边的小孩面前,说自己要照顾他。
“陛下,这孩子总需要有人照顾吧?你相信我,我一定会照顾好他的。”
糜贞用手轻轻摸着小孩的脑袋,笑着对刘协说道。
“这……糜贞姑娘,你不知道这孩子,他素来不与人亲近,你要照顾他的话,可能……”
不想接下来的一幕,不单是刘协,荀爽等一众人,全部都目瞪口呆。
小孩竟然伸出手,拉住了糜贞的手,脸上还有了一丝笑意。
“这是怎么回事?”
“这小孩,好像与这姑娘天生亲近啊?”
“陛下与他在一起时,他才会有笑脸的,现在这姑娘,竟然也有了?”
…………
众人全部窃窃私语,刘协心里也大生疑惑,想不清楚为什么会这样。
“既然这样,糜贞姑娘,这小孩、那就麻烦你多照顾了。”
虽然想不明白,但这毕竟算是件好事,只要这小孩愿意与人亲近,以后应该便会好起来。
刘协令典韦,为糜贞专门准备了一处营帐,正在刘协营帐的旁边。
河东郡,中军大帐。
“禀陛下,这几日经过我军将士和百姓们共同的努力,死难的百姓都已经入土为安,受伤的百姓也都得到了很好的救治,流离失所、无家可归的百姓,暂时都得到了安置。
依目前的情况,陛下,这次灾情,我们算是暂时控制了。”
众人日夜操劳、连日奔波,总算是控制了灾情。
“荀师、伏老,这些天你们辛苦了,这次灾情总算是得到了控制。但是我们依然不可以放松,为灾区的百姓重建房屋一事,现在便需要提上日程。”
“陛下放心,臣与伏尚书令,已经在研究应该怎么做了,明日便会拟出具体条陈,呈与陛下决定。”
“荀师,可先令人去采集木石,以备修城所需。”
“陛下,臣已命人在司隶四处采集,可是所获甚微,对于修城则更是杯水车薪。”
“司隶没有?可派人去雍州、冀州、并州、青州等地,采集木石、运回司隶。”
这次灾情严重,需要重新修筑的城池极多,司隶一地的土木不足,这早已在刘协的意料之内。
“启禀陛下,营外有数队兵马、人数均在百人左右,每队还有百余车辆,现在全都在营外听候陛下召见。”
荀爽还未答应,帐外的传令兵却率先禀报说道。
“数队?都是何人的兵马?”
刘协不禁有些疑惑,自己并没有在召任何兵马,何来的数队兵马呢?
“回陛下,其中有冀州的兵马、并州的兵马、幽州的兵马、以及青州的兵马。”
“原来是这样,你去传令,命他们的领军之人进来禀报。”
不过片刻功夫,帐中便进来了四个身披甲衣的武将。
“冀州校尉王磊,参见陛下。”
“并州校尉赵雷,参见陛下。”
“幽州校尉李涛,参见陛下。”
“青州校尉钱武,参见陛下。”
“起来说话,你们这次来河东见朕,有什么事情?”
四人皆是战场上杀敌不眨眼的人,凭借累累军功成为校尉,可是如今相互看着,竟不知谁来先给刘协禀报。
“幽州校尉李涛,你第一个说。青州校尉钱武,你第二个说。冀州校尉王磊,你第三个说。并州校尉赵雷,你第四个说。
朕这样安排,你们可有意见?”
刘协按四州与司隶的距离,由远至近,最远的幽州先说,最近的并州则最后说,算是解决眼前僵局的一办法。
四人均点头,表示愿意遵命。
“禀陛下,李涛奉幽州都督盖勋、幽州别驾沮授之命,携幽州文武官员为司隶受灾百姓准备的二十万金、三十万石粮食,交由陛下赈灾之用。”
“朕不是已经驳回了幽州文武的奏折了吗?为何你又送来了?朕已经说过,幽州地处边境,时时需要用兵,钱粮绝对不可以轻动?他们这是在公然违抗朕的命令吗?”
刘协不由有些震怒,虽然盖勋等人皆是好意,这么做也是为了受灾的百姓,可是这样势必会影响自己下一步的行动。
不但是幽州,曹操等人也早已向刘协送来了奏折,表示要调动府库钱粮,送往司隶赈灾,但无一例外,全部都被刘协拒绝了。
“陛下息怒,容李涛细禀,末将这次带来的钱粮,并没有动用幽州府库一分,这些都是幽州的文武官员,为了司隶受灾的百姓,为了帮陛下分忧,特意献出了自家的钱粮。”
“方才是朕失态了,幽州地处边境、本就艰辛,这下一次献出这么多的钱粮,恐怕你们的日子不太好过了吧?”
“回陛下,盖勋都督、别驾沮授都说了,只要可以为陛下分担一点,他们做得一切便就值得。”
刘协示意其先退到一边,询问其余的三个人。
“你们三人?也是这样吗?”
三人点头称是,正如刘协所料。
冀州的文武官员,为刘协送来了四十万金、五十万石粮食、五万匹布帛,用于赈灾,帮刘协分担。
并州的文武官员,为刘协送来了三十万金、二十万石粮食、两万匹布帛。
青州的文武官员,为刘协送来了二十万金、二十万石粮食,一万匹布帛。
刘协听四人所言,没有去算这次有了多少钱粮,而是感觉心里有股暖意,正在温暖着自己的全身。
“这一路辛苦,你们都先退下休息,朕稍后会给你们旨意。”
四人闻言,拱手告退。
“臣恭喜陛下,为陛下贺喜。”
伏完率先起身,恭贺刘协。
“伏老,朕有何喜?你且说来。”
“各地文武官员,忠心体国、为国分忧,不远千里,送钱粮至司隶,以用于赈灾。
大汉有这样的臣子,陛下有这样的臣子,何愁不能统一四海、振兴汉室江山?”
伏完说得慷慨激昂,周围的人都不由有些热血沸腾。
“伏老,朕能有盖勋等臣子,确实是朕的幸运,可是荀师与你们,则也是辅佐朕的国家栋梁。
汉室正因为有了你们这般良臣,为民请命、为国效力蔚然成风,汉室才会焕发出今日的生机。”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