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三章开海
有一首歌唱的好,故乡生我养我的地方,中国人故土情深千百年来早已经是根深蒂固了。当这些岛民听闻可以回归故土,而且分田地建房屋都有朝廷承担,而且种子农具都提供还免赋三年的时候都激动坏了。当初他们背井离乡的也是无奈,谁不想回归故土,落叶归根这是他们的最高追求了,一旦愿望达成,你就想吧,他们内心是有多么的激动,上岁数的老人是热泪盈眶涕泗横流。小孩子们自幼也都受大人的影响,他们此刻也都欢呼雀跃,回归故乡是他们目前最大的事儿了。
林云轩看着几千人都互相拥抱着,互相鼓舞着,互相诉说着,他们此刻是开心的,而他也深受感动。毕竟是同宗同文都是华夏儿女炎黄子孙,能够融入其中自然当是兴奋开怀的。
康绍都有点傻了,他没有想到林云轩的胆子有这么大,竟然私自假传圣旨。他可是知道情况的啊,林云轩为什么会来到这个岛,他们又为什么会来他心里明镜似的。林公子难道中邪了不成?他傻了吗?为何会如此的说?这可是担太大的干系了啊,弄不好就是要掉脑袋的啊。
假传圣旨这还得了?要是被有心人在朝堂攻讦的话那是一攻一个准儿啊。掉脑袋都是轻的,弄不好是要株连九族的啊。林公子为了这些流民也太拼了吧。
不过讲真他真是为林云轩感到骄傲,能为了一帮子流民也可以说是大明的弃民能做到这个地步,也是真没谁了。一般人谁有这个魄力,谁有这个胆量?这也不得不佩服的啊,纵观整个大明能为了一帮素不相识的又毫不沾亲带故的人而赌上身家性命的能有几个人?可以说蝎子粑粑独一份没有谁会抬杠。
其实他何尝不可怜这些人的遭遇,但是如果要是换了他的话,他肯定不敢这么做,再说了他也没有这个能力,没有这个胆量去做这件事。
远处姗姗来迟的李义惊的目瞪口呆立在了当场,他简直不敢相信这会是真的,但是看着林兄弟一脸的严肃他相信这是真的,就算是假的他也愿意相信这是真的。因为就凭着林云轩的这番话,如果不是得了上面的旨意的话他绝对的不敢这么随意的说,这干系担的实在是有点大啊,这可是冒着诛灭九族的危险啊。
不过以他对林云轩的了解来说,看来应该是真的,虽然了解不是很深刻,就是他的真实的身份也是刚刚才对自己讲明,但是他就是愿意相信这是真的。
良久,李义擦了一把眼泪,他哽咽了,终于有机会回到大明了,终于可以名正言顺的回去了,终于可以回去寻找自己的妻儿了。虽然他不知道他们还在不在人世,但是这最起码是个念想是个期盼啊。
李义紧走几步来到了高台上他停止了哽咽缓和了一下情绪:“众位乡亲父老,诸位兄弟姐妹们咱们托林公子的福,托皇上他老人家的大恩大德我们终于可以名正言顺的回去了,这些年咱们漂泊在茫茫大海上的这座孤岛上,可是咱们的心还是在大明,咱们生是大明的人,死是大明的鬼,如今咱们终于可以重回故土以续人间烟火了,可以给祖宗上香祷告可以给先辈们叩头祭奠了,之前咱们人不人鬼不鬼的苟活在这里,也做了不少的孽杀了不少的生。自认为无颜再见列祖列宗了,可是皇上他老人家不计前嫌的以博大的胸襟重新接纳咱们回归。咱们还能说什么?还能做什么?除了感恩戴德别无他念。以后咱们也只有人人家中设置皇上的生词牌位早晚三柱香的祈祷他老人家万岁万岁万万岁了。皇上万岁。”
这一番话说的是慷慨激昂愤然泪下,在场诸人无不受感染,皆泪湿衣襟泣不成声。
林云轩看目的已经达到,他现在最要紧的是赶紧写个伏辩的折子上奏给皇上,不然的话还真是不好说呢。自己冒天下之大不韪做出了这等忤逆之事弄不好可是真要掉脑袋的啊。
康绍此刻也回到了房间写折子,他做为锦衣卫,皇家的鹰犬是皇上的耳朵是皇上的眼睛,他得把他所见所闻尽皆如实的上奏,不然就是大不敬就是欺君。
两份奏折虽然分属于不同的部门但是走的是同一艘船,漂洋过海的到陆地上快马加鞭上传京师。林云轩走的是内阁的路径,而康绍走的是锦衣卫的密信加急通道。
写完折子两个人约到一起在大寨的正堂之内坐定,李义在旁边陪坐。
“李兄你能把这附近的海图画出来吗?”林云轩喝了口茶问道。
“额,俺是个大老粗不过我手里倒是有一份海图,这是倭国的商人制作的,我们给截留了下来。要不让人拿来你看看?”李义此刻是对林云轩再也没有一丝一毫的不满了。
等海图拿过来之后林云轩三人围着桌子看了半天,李义这货是看不懂的,他出海完全凭借着经验和感觉的。可是康绍和林云轩就不同了,他们可是能看懂的啊。此处地处青岛以西一百海里,可以说是地理位置绝佳啊,是朝鲜和倭国通往大明的海上咽喉要道。如果在此地设置一处军事据点的话,大明水师完全可以牢牢的控制住这条水上的黄金通道。
朝鲜还好说点,毕竟可以和大明陆地接壤相连,水路不通完全可以走陆地,但是倭国就不一样了,这里是他们的商船的毕竟之地。
为长远计,为将来计这里也得设置军事据点,哪怕名义上是一个商业补给之地呢?再说了这个时候人们普遍的海权意思淡薄,也可以说根本就没有海权的想法。他们可以不这么想,但是林云轩可不能这么想,作为一个后世来人,他可是太清楚海权的重要性了。
后世腐败无能的清政府闭关锁国与世隔绝,后来被洋枪洋炮敲开国门,那一段屈辱的历史可以说是太让他刻骨铭心了。尤其是这个小不点的倭国,后世没少祸害华夏民族,如果这个时候就断绝了他们的念想,就征服了他们的话还会有后世的人间惨剧吗?
是以,他在奏折中也详细的说明了这一点,着重的提出了海权这一新概念,大明的土地虽大,但是地有贫瘠时天有不测风云时,这样的话就会有天灾人祸,就得有饥饿就得有流民,无名岛上的人不是这样的吗?可是大海就不同了,不用播种不用耕耘,但是其中的渔业资源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再说了还有好多的矿产资源呢?当然了以现在的科技水平是不足以开发的。但是也得先跑马圈地先占下来再说,为子孙后代计也得这样做。
就因为林云轩的这一纸奏折,大明轰轰烈烈的开海运动已经悄然拉开了大幕。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