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大周咸鱼王 > 第六十一章 作坊
    炒菜给了叶逢春第一重的打击,赵希安的文人身份便是第二重了,这两项打击虽眼中,好在都在他的意料之内,因此还勉强受得住。

    他甚至开始盘算如何反击了。

    但免费表演这第三重打击,他无论如何熬不住了。

    谁都知道餐饮的利润高,但再高的利润,也未必能承担得起一群歌姬的开销吧。

    赵希安和印子李则全身轻松,好像根本就不在意这些开销一般。

    因为只有他们清楚,这队歌姬的表演,是免费的。

    济州府确实不富裕,但天下比济州府更穷苦的地方有的是。

    到那些州府,找当地第二流的歌伎舞姬团队,只需要承担来回路费,她们都会很乐意到济州府来表演。

    事先说好了,如果表演的好,那么客户们打赏的钱“鸿宾楼”不会抽成一文钱。

    但要是表演不受欢迎,那么除了来回路费和包吃住这种必要的条件之外,“鸿宾楼”也不会给她们一文钱。

    义务和权力都是相对的,拥有一样,必然也要承受另一样。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愿意接受这个条件的,好在这类团体整个大周朝很多,你不干自然有别人来干。

    与其在穷乡僻壤糊里糊涂过一辈子,很多人还是愿意出来闯荡一番的。

    反正就算是失败了,也算出来见识过市面,回去也能吹嘘一番。

    若是真的成功了,那美好的人生就等待着这些一心求名求利的女孩子们。

    赵希安很是佩服这些有志气的歌伎们,于是便将自己填的那首词拿出来,请人谱了曲教给他们。

    再然后,就是眼前的这一切。

    这一番表演,惊艳了众人,推广了鸿宾楼,也带动了歌伎们的名声,简直是三赢。

    而赵希安和印子李所需要付出的,不过是十几贯的来回路费罢了。

    “老李,你这想法简直是太绝妙了。”一旁与印子李熟识的几位商贾都聚拢来,个个翘起了大拇指:“酒楼的生意居然还能这么做。”

    “是啊,就连汴京的正店,都未曾有人想到过如此的办法。”

    “老李你绝对是商业奇才!”

    “以后可要多提点提点小弟我啊!”

    要知道即便是汴京城七十二家正店,最多也只是在包房内提供部分歌伎的点唱服务,而这种服务无疑是昂贵的。

    如今不花一分钱,酒楼内的顾客就能享受到类似的服务,岂不是大占了便宜?

    但这些商家都懂一个道理,免费的才是最贵的。

    顾客确实能免费听曲,但你总不能什么都不点,站在那里听吧?

    一盘菜,一壶酒,最低也要三四贯的开销,一旦入了迷,也许就是连着来上好几次。

    这些钱,岂不是就被印子李拿捏的死死的?

    高啊!

    印子李毫不谦虚笑纳了他们的赞许,他也知道比起声名远播,赵希安更想闷声发大财。

    他也极为庆幸,自己搭上了赵希安这条线,即便将来两人不再合作,仅仅从这少年身上学来的这些手段,印子李也足以称霸济州府的商界。

    只是这一切的发酵,都需要时间。

    叶逢春已经面色灰败地离席了,今日对于他的打击实在是太巨大了,他需要回去好好缓一缓。

    陈通判也并未滞留太久。

    做官的就这点不好,明面上是不许去秦楼楚馆的,违反了自然会有监察人员来弹劾他。

    这些歌伎们表演的节目倒是无须避讳,但陈通判为人谨慎,绝不肯在这些细节上授人以柄,因此欣赏了两段曲子后,便找了个借口离席回家了。

    印子李一直将陈通判送出门口,这才满面红光的回返。

    很显然,那位陈通判临走时,对鸿宾楼极为满意,还漏了口风说要请同僚一起来捧场。

    这让印子李的自信心空前膨胀。

    歌舞表演并未持续太久,大概一个时辰之后,这些歌伎舞姬们便表演完了全部的节目,微笑着带着客人的赏赐下了台。

    这些钱,足以让她们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过上富足的生活,而这仅仅是中午一个时辰的收获。

    晚上还有一场,她们这次的行程定好了的是十五天。

    这些歌伎领头的黄妈妈如今已绝不满足这点时间了,她需要和李老板好好谈谈。

    然而,此时她找遍了整座酒楼,却寻不到印子李的踪迹。

    …………

    印子李是被赵希安硬拖出来的,他还想等着打烊,仔细盘算一下到底今日收入多少呢。

    赵希安却道:“这钱是死的,你早一个时辰晚一个时辰点算,钱难倒还会长了翅膀跑掉?”

    印子李想想,也确实是这个理:“那现在去哪儿?”

    “你不是替我找了块地,用来开洁身皂的作坊吗?我得去看看。”

    这不仅仅是赵希安的第一桶金,还关系着另一件事能否顺利进行。

    印子李无奈,便领了赵希安一行人径自往东门而去。

    这块地本身属于一个破落户,前身是一串铁匠铺和车马店,只是多年未曾有战事,铁匠铺的生意并不好。

    那破落户又迷上了关扑耍钱,可惜手气极差,一来二去就欠了印子李一大笔印子钱。

    走投无路之下,他只能拿出祖上传下的这块地作为抵押。

    好在印子李也不想把事情做绝,银子除了免除印子钱的部分利息外,还额外给了这家伙二十贯钱作为本钱,让他离开济州府出外做点小生意。

    赵希安看了这块地,极为满意。

    以一棵大柳树为中心,十几家铺子依次搭建。

    四面环绕了足足有六七亩闲散的土地,还紧靠着一座池塘。

    东门这里,原本就算是个小集市,人流量不小,虽然比不上北门集市那么热闹,也算是不错了。

    关键是,这块地便宜啊。

    印子李几乎是零成本拿了下来,因此他卖给赵希安也不过一百贯的价钱。

    要知道这价钱,哪怕是在巨野县的城外,想要买十亩上好的水田都买不到,何况这是在济州府内。

    标准的商业用地,占地又起码有六七亩那么大,最关键的是没有产权纠纷。

    原来的铁匠铺子和车马店都没拆了,正好拿来当作坊以及仓库,多余的铺面可以出租,剩下的那些地还能再改造一下,起码可以安排上百人的居所。

    将来若是需要,还能进一步扩展,起码这块地紧邻的一个池塘就是无主之地,到时候花点钱打通上下关系,填埋了就又多了四五亩那么大面积的地。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