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月后,唐玦将那把飞刀上所有连接的寒钢一点一点的打磨干净。
只有在刀身上还有一些不属于淡青色的痕迹。
但是剩下的那些他是说什么也搓不动了。
要不是因为如此,他也不至于那么的伤心,顶多也就是损伤一点母材就是了嘛。
这是万万没想到啊,在义父那特制的锻造炉里才能勉强融化陨铁,被雷击给熔了部分。
这又能怨得了谁?
身上的伤势也已经好了,结了痂,马上就能脱落。
不得不说,郑事的独门金疮药效果就是不错。
虽然说在药理上根本不可能有这种恢复力,但是有一种东西叫做秘方,叫做偏方,那就是超乎常理的。
否则直接根据药力推药方,谁不会啊。
他又不算聪明,也没啥天赋,两年多都能练出来,更别说那些天才们了。
唐门大变,具体时间是什么时候忘了,但是他还记得是在一场雪天里面。
雪天遇血天,鲜血染新雪。
他想要在平稳的发展,尤其是新逢大变后的唐门,那么这次大变他必须要参与进去。
既然不知道是第几场雪,那么第一场雪落下以前,他就必须要赶到唐门的地界。
唐门地处南方,赶过去最起码要两个多月。
现在已经快要入秋,再有三四个月说不定就要下雪了。
虽然唐门是在南方,可是是在山上啊!平均海拔两千米以上,比泰山还高。
谁知道那里下雪是什么时候。
他早就和郑事说好离开之事,只不过当时没走那是因为事情没解决,总不能留郑事一人处理吧。
那也太不够朋友了。
现在诸事已了,他也该启程,前往自己的未来。
“江湖路远,日后再见!”
站在十里亭外,唐玦一抱拳,身上背着行囊,腰挎长剑,已经留起来的长发只是简单地扎了一个马尾放在身后。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我也不多留你了,你也有自己的事情要做,临别之际,就赠书一本,愿你多多观看。”
一根柳条将一本书卷起来,递给了唐玦。
他接过书,没有解开,沉吟了一下,一脸肉痛的从腰带中掏出了一把青钢影。
“不是我小气,关键是我现在就只能靠这个了。我只能送你一把,真的只能给你一把,你可要保管好喽。”
“得了吧,我要这玩意干什么。”
郑事将它推了回去,脚下一点,远远地飘开了。
“我就不多送你了,青山绿水,后会有期。”
“你也要多多保重。”
他看着自己手中的青钢影,最后摇了摇头,又插了回去。
就是不知道郑事送给自己的是什么东西。
顺手将柳条插到地上,打开卷起来的书籍,《一三清剑文盲版》七个大字展现在他的面前。
为什么所有的门派势力,不是说所有吧,大多数的都对于自己本门本派的武功招式看守的很严。
若是泄露,严惩不贷。
并不是说招式泄露会让别人克制,研究什么的。
毕竟一个人怎么能比得上一个门派不断地对一个武学几百年的改善挖掘呢?
你学会了这门武学,门派里又一片人学会了,今天这个人改进点,明天那个人修缮点,一个人怎么比得过一群人?
再说了,弱点什么的,同样一个招式,这个人用起来堂皇大气,那个人温婉秀约,再一个人鬼气森森,另一个人零零散散。
你找弱点去吧,找你个蛋。
并且,越多的人学习,那么这种武学的优点弱点,长处短处才能更好的体现。
知道了这些,才能取长补短,让它更进一步。
这也就是为什么越是大的门派里面,一流的武学更多。
不是宗师出的多,而是很多都是从二流武学慢慢改进,提升进去的。
但是为什么门派都严禁武学的外流呢?
因为这是门面的问题。
看看悲催的慕容公子吧,有人死在了自己的招式之下,于是矛头都指向了他。
为什么?还不是因为他家的招牌武学就是反弹啊。
他可是有口说不清。
如果说一个地方发生了什么事,留下的痕迹是某个门派的招牌武学。
那么当找上门来的时候,他们一查就知道,哦,这一招谁谁谁学过,而谁当时又在那附近,该处理处理,该整治整治。
可是当别人找上门来,你却说门下会这一招的没在那附近?
你说别人信不信?
一顶包庇罪犯的名头就按上了。
名声,名声全坏了啊。
所以说,所有的招牌,独家武学招式,严禁外传。
而郑事给唐玦的《一三清剑》,正是道三观的招牌之一。
《一三清剑》《三一清剑》《清风揽月》《拂世尘》《无为归念》这五样招式,正是道三观的招牌。
别处没得找,出了事就可以找道三观。
尤其是这两门清剑,是当时创立道三观的三位祖师所谱写的剑法。
这个清字,就是清风,清月,清心这三清的清字。
其中,《三一清剑》更像是剑阵,三人同心之后,三剑合璧,威力无双。
而《一三清剑》就是简化版,单人使用的剑招。
当郑事将这剑法给唐玦的时候,就代表了他原以为唐玦背书。
唐玦以后用这剑招干了什么事,找他道三观,他郑事,给他担了。
唐玦捏了捏有些发酸的鼻子,嗤笑一声,“还什么文盲版,你至于这么记仇吗?我还能看不懂?”
半个时辰后,唐玦蹲在路边,手里捏着一根树枝在地上哗啦,啥啥啥?这里面写的啥?
什么东三南一,面右三抬,剑点星卯,势若清风.........。
最终他还是翻开到了最后,就像是做寒假作业的孩子翻开了练习册的后几页寻找答案一样,去看郑事的详细讲解。
脸怎么有点疼啊。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