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宋朝我最牛 > 第一百三十二章 震惊的李纲
    下面的那些官员个个都是在朝堂上面混迹了这么多年,早就是练的八面玲玲,人人都是跟万金油一般。

    见宋微宗对张九言这么看重,亲自提拔。他们都是不敢怠慢,赶紧是加班加点,很快,封赏张九言的文书就从朝廷发出去了。

    不但如此,那还是由一个太监得了命令,亲自前往钱塘下发的旨意。

    本来按照正常的程序,这事不需要太监亲自传旨的,毕竟只是一个营指挥使而已,这官在老百姓看来是个很大的官,但是在朝廷大员在这边却是芝麻绿豆一般,所以根本不需要派太监去走一趟,

    但是这一次却是不一样,因为宋徽宗非常的看重张九言,希望张九言可以充分的沐浴皇恩,对皇上感激涕零,以后可以忠心耿耿的为皇上办事。

    所以宋徽宗亲自委派了一个太监,手捧着圣旨,来到了钱塘县,亲自传旨。

    不多时,这个太监便是来到了钱塘,来到了府衙,找到了李纲。

    李纲得知朝庭天使来了,不由的就是一楞,怎么回事?怎么好好的派了天使过来,难道是有什么事吗?还是说朝廷对自己有了新的任命。

    李纲自然而然的以为天使是冲着他来的,毕竟在整个浙东路,能够劳烦天使亲自跑一头的人不多,而且现在现在又是直奔府衙,这毫无疑问一定是冲着自己来的。

    不敢怠慢,李纲赶紧是快步走出了府衙,亲自前来迎接天使。

    “微臣浙东路安抚使,杭州知洲李纲,拜见天使。”

    “李大人免礼。”

    “天使一路辛苦,还行里面请。”

    见礼过后,李纲对天使一阵招呼,天使微微一笑,对李纲说道:“李大人不必客气,咱家这一路虽然是辛苦,但是奉了皇上的命令,咱家也是身体苦,心里甜啊。”

    “是啊是啊,公公真是我等的楷模啊。”

    李纲奉承的一句,然后把那太监迎进了府衙,两人一番寒暄,然后李纲问道:“敢问公公,不知皇上传旨给下官,所为何事?”

    “哈哈哈,,,,,,”

    那太监见李纲这样说,知道李纲误会了,不由的哈哈大笑几声,笑过后,那太监说道:“李大人误会了,这圣旨不是给你的。”

    李纲听了,不由得又是一愣,他没有想到这个圣旨竟然不是给他的,他有些意外,心说这浙东路除了自己,哪里还有人可以有资格接受皇上的圣旨呢?

    想道这里,李纲不禁问道:“敢问公公,那这圣旨是为何人颁布的啊?”

    那太监也没有什么隐瞒的意思,直接就说道:“前些日子李大人不是向朝廷上了一个报功文书吗?说是一个叫做张九言的年轻人立下了战功,剿灭了贼匪。

    皇上听了很高兴,龙颜大悦,所以皇上特地命咱家前来为这张九言宣读圣旨,让他光宗耀祖”。

    这个圣旨是给他张九言的?

    李纲听了又是愣住了,他没有想到自己上的那个文书竟然起了这么大的作用,不但是直达天听,被皇上给看中了,竟然皇上还是非常器重张九言,还不惜千里迢迢派来天使传旨,像这样的待遇那可不多啊。

    “哦!”

    惊讶过后,李纲非常高兴,张九言能够得到皇上的看重和信任,那么他以后升官速度也就会越快。

    这样一来,他在军队之中站稳脚跟的时间也会越快。基础也会越打越牢,这不正是意外之喜吗?

    想到这里,李纲欣慰地笑了,他有一种感觉,这个张九言不需多少时日,便可崛起于朝堂。

    想到这里,李纲不由得感叹道:“原来天使是为了那张九言来的,倒是让下官误会了,还请公公不要见笑。”

    “大人客气了,你有这样的误会也是人之常情,咱家怎么会笑话大人呢,对了,还请大人把他张九言叫来,咱家要给他宣旨。宣旨过后,咱家也好早日回宫向皇上复命。”

    “正是,正是。”

    李纲连连点头答应,最后叫来府中衙役,说道:“你们赶快去请他张九言张大掌柜过来,就说朝廷天使来了,叫他来接旨。”

    那两个衙役听了,不由得就是愣住了,他们没有想到张九言一个小小的商人,竟然还有接圣旨的一天,

    要知道这可不是一般的东西啊,即便是像李纲这样的大官,那也是很少接触到的,更不要说像一般的县令那样的级别,那甚至可能一辈子都不可能接到一封。

    但是那张九言竟然是毫无预兆的就接到了圣旨,而且看李纲的脸色,那圣旨里面一定是个好消息,上面一定是有对张九言十分有利的消息传来。

    听说前几天张九言剿灭了一伙土匪,李纲李大人还亲自向他向朝廷请功,难道说这圣旨就是朝廷下了封赏。

    能够劳烦宫里的太监亲自跑一趟的,那可不多。先这样,天啊,看来那个张九言马上就要当一个官,而且是一个大官,

    想到这里,两个衙役心里也是比较激动,心说自己去请他,那自己多少也能跟张九言搭上一点交情,以后张九言出人头地,当了大官,那自己以后有什么事情却求她他,他也会多少帮一下的。

    想到这里,有两个衙役赶紧是慌忙接下命令,然后赶紧离开了府衙,直接驾着一辆马车,便是像着张家村跑去。

    很快那两个衙役便是来到了张家村,这时候的张家村已经是热火朝天,

    张九言自从回来后又是给纺织厂扩大了规模,现在的纺织厂规模已经达到了四百多人,足足扩大的一倍。

    产量也是每个月最少五万匹以上,这还是张九言没有大力生产,要是加大力度生产,每个月八万匹,那也是分分钟的事情。

    看着这热火朝天的场面,两个衙役心里也是比较感慨,心说这张九言还真是有本事啊,短短时间,这个张家村就变了模样,以前没几个人来,现在变得车水马龙,跑到这里来运输布匹的,运输皮蛋的板车,那是数以百计。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