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三章
革命英烈永垂不朽
九月下旬,根据形势、任务的变化,县委对机关领导干部及各分区委书记任职情况作了部分调整,县委组织部长王成儒调离,原宣传部长侯中南(女)接任组织部长,中共壶关县委敌工部撤消,原敌工部长陈克调离,原中共壸关县委秘书处秘书王飞任宣传部长,张国珍接任县委秘书处秘书。同时,中共壶关县委第七(平城)分区委复归中共陵川县委管辖。十月,中共太行四地委任命宋子杰(长治市郊区马厂乡人)为中共壶关县委副书记。地委批复壶关县委关于壶关县各分区委书记的任命:第一分区委书记李正义,第二分区委书记卢炳开,第三分区委书记李同仁,第四分区委书记李新文,第五分区委书记张海有,第六分区委书记张虹仁。同时,接专署命令,县长侯国英调离,王前接任壶关县政府县长。侯国英自1940年7月任壶关县抗日政府县长以来,在上级党委和中共壶关县委的领导下,带领全县人民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打击了日伪的“扫”、“蚕食”和“抢粮”活动,打退了国民党頑固派的武装骚扰,坚持了壶关阵地,巩固扩大了根据地,领导了关人民减租减息、大生产、节约渡荒等群众运动。与壶关同生死、共患难,为壶关人民的彻底解放作出了贡献。
为整顿原论后区的社会秩序,整顿、发展该区党组织。县委、县政府决定在城关一带增设城关区公所和分区委。任命董以法为分区委书记,师丕珍任城关区公所区长,城关分委成立后,迅速恢复整顿原日军占领区的党组织,进行党员教育活动。教育的内容是学习根据地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地下斗争期间养成的谨小慎微的习惯,树立大胆发动群众,踏踏实实为党工作的作风。
十一月,中共壶关县委在城关召开扩大会议,传达贯彻中共中央11月7日发出的《减租和生产是保卫解放区的两件大事》的指示和上级党委关于开展反奸反特运动的指示精神。会议决定全县展开大规模的反奸清霸和减租生产运动。县委书记李唐代表县委作了重要讲话。他强调了在运动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①各区要结合实际,抓住重点。②必须把全部农民发动起来参加运动。③在减租运动中,必须保证贯彻减租和保证佃权(订约)两点。④党员带头,要充分发动群众,组织积极分子带领群众为自已的利益而斗争。⑤各分区委要加强领导,利用典型推动运动。⑥保证请示汇报制度的执行。
在讲话中,他还具体安排了反奸清霸运动的五项工作:①深入调查、摸清底子、先打顽固不化的首恶分子。②教育群众、克服只靠政府、与己无关的麻痹思想形成群众运动。③进行血泪登记,从政治上、经济上、生活上算帐诉苦,用事实教育群众。④说服动员失足上当者自首坦白。⑤进行功罪登记,以正气压倒邪气,孤立敌人,打击敌人。
之后,反奸清霸运动和减租、生产运动在全县展开。各村普遍召开了反奸、反霸大会,进行了诉苦、说理斗争。全县揪出了暗藏的国民党、三青团特务156人,日、伪汉奸、特务、“新民会”等反动组织人员118人。按照党的政策,该惩的惩,该管制的管制起来,对坦白彻底,检举有功人员给予立功赎罪,宽大处理。
二十七日,县委、县政府在县城召开公审大会。大会根据人民的意愿,公审了认贼为父、罪大恶极的汉奸万民绪、王华斋、张嘉祥等对壶关人民犯下的罪行,并对三名罪犯宣判死刑当即枪决。人民拍手称快。
县委秘书处通过在各区、村调查,针对基层部分村庄在减租生产运动中存在的:只有宣传声势,没有形成行动,只讲形式轰轰烈烈,不讲实际效益;还有的地区反奸清霸运动削弱了生产运动等问题,向全县发出《立即掀起冬季生产运动新》的通知,要求各地必须结合减租和反奸运动,切切实实搞好冬季生产运动,做到“冬闲”不“闲”,为来年的春耕做好准备,为农业生产的大面积丰收打下坚实的基础。通知发出后,全县各地以冬季运输、纺织、积肥、沤肥、作坊、挖煤、熬硝、编造、打柴等生产项目为主要内容的冬季生产运动很快掀起。同时,各级党组织在生产运动中注意照顾群众利益,较好地解决了冬季群众尤其是抗属,烈属和现役军人家属的生活问题。
阴历十月初十(11月14日),县委、县政府召开追掉大会,为了永远缅怀在八年抗战中为人民的解放事业英勇就义革命烈士,使先烈的精神永远铭刻在壶关人民心里,流芳百世,万古长存。县委决定建筑抗战殉难烈士陵,成立了“烈士陵建筑筹备委员会”。主任由县委书记李唐担任。
为了解决建筑不足的问题,全县广大群众掀起了一个“每人每元洋”的募捐活动,全县党员、干部在募捐中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到12月底,全县共为烈士陵捐款98686元。
(1946年3月,“壶关县抗日烈士陵园”在县城北关奠基筹建。县委、县政府还向全县各村发出通知,要求各村都要兴建烈土亭、烈士碑,以慰先烈英灵。10月,“壶关县烈土陵园”全面竣工。为使后辈子孙永远讴歌先烈精神,永远传颂先烈事迹,县委决定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县城解放纪念日)为全县人民的烈士纪念节。)
秦德彪升任壶关县独立营营长,他的独立营即将要编入野战部队,重上前线,为夺取全国解放而战斗。跟他在一起的王前,师丕珍、江平夫妇,盖良弼、赵麦玲夫妇等站在正在修建的烈士陵园工地上,想起跟他们共同战斗过的同志,他们的名字将要刻在这里的纪念碑上,他们没有看到胜利的这一天。同志们百感交集,热泪盈眶……
这时的师丕珍站在那高高的山岗上,遥望着空旷的蓝天——高声咏道:
往事如烟
岁月惊涛骇浪
狼烟四起
烽火遍地
到处尸骨寒
炮火中
浓烟滚滚
鲜血飞溅
烤焦的身躯——
英魂不散
卷缩着躯体的战士
在冬雪的寒风里
在冰冷的酷刑中——
为民族解放
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刻在石碑上的名字
不会
不会歌唱
隐约传来的
仿佛——
一声声呐喊
在天空回荡
英雄们
没有豪言壮语
听不到胜利后的掌声
看不到漫山遍野的鲜花
他们默默地沉睡着
来不及向世人感慨
没机会展示自豪
没时间享受幸福与快乐
为了祖国的明天——
抛头颅洒热血
无怨无悔
2018.10.30
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