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
这个词很有意思。
可以想象无数种美好的可能性。
人们在现实经历不顺心时总喜欢那些建立在“如果”上的幻想——当初如果怎么怎么样,结局会不会如何如何。
其实在这种畅想中,人们总是下意识的就将结局设定得比较美好。
毕竟它没有发生、也不可能发生,所以不会知道如果这一切真的是那种走向会导致什么结局。
毕竟一切未来都是不可预测的。
虚构的也是。
老是觉得当时做另外一种选择会更好,毫无理智可言,只是冲动的情感和自我惩罚在作祟罢了。
觉得它会更好,只是因为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你没那么选择,才一厢情愿的这么认为会结局圆满。
实际上程晓知道,真那么干了完全可能更糟。
何况……有许多过去,都是无法改变的。
不会因为你做或没做某件事而发生不同。
就像姐姐在这里去世这件事,他该怎么阻止?
完全没办法。
劝不动她的,大家早尝试过了。
即便当天拦住了她的探险计划,姐姐也肯定会在某天偷偷前来。
后果不会有什么区别。别人左右不了结局。
从她开始痴迷于探究死后世界的那一刻起,她的结局就已经注定了。
而当初她的发病,也是自己做什么都阻止不了的,不是吗?那就也还是没法让她不见到弥留之地。
……命里,自有定数。
事实上,已经发生过的,就是既定事实了。我们无力挽回。
也不可能真的回到过去。
没有那么多“如果”。
有的只有现实。
偶尔幻想一番是很自然的,每个人都需要这种时候来暂时停下脚步。
可一直沉浸其中,只会害了自己。
程晓不是没沉浸在那虚幻的“如果”之中过。
可他很快便走出来了,因为知道这美好的可能性只是一种慢性毒药,对自己毫无帮助,却能逐渐让他沉浸在怀念和幻想之中,迟迟无法睁开眼睛面对并不美好的现实。
无论是否愿意接受,它都在眼前。
闭上眼睛的逃避毫无意义,那只是假装看不到。
可它就是存在。
永远也不会离开,只是冰冷的屹立。
接受它是一种活法,不接受也没什么问题。
能一辈子活在虚幻中或许也是一种幸福。
但是,又有谁能做到永远沉浸其中呢?
大家的梦,都会因各种现实的打击而突然惊醒。
程晓知道那种滋味。
幻想破灭的那一刻,是最接近崩溃的。
在那之后,坦然接受一切就变得没那么困难了。
现实还是越发冰冷,但习惯就好。
程晓看着姐姐走入一间档案室中,心底不安至极。
她的尸体就是在这里被发现的。
马上就要目睹究竟发生什么了……
总感觉还没准备好。
程晓甚至不清楚自己究竟想不想知道真相、面对那未知的恐怖。
他知道,自己将看到的一切,都可能彻底颠覆对世界的认知。
但逃避是没用的。
就和“现实”一样,不论他想不想看,最终都要目睹一切。
毕竟,怎么可能把眼睛闭上?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