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朝的时间到了,大兴国的大臣们分列两班。
“皇上驾到!!!”
随着太监的一声大喊,大兴国皇帝赵兴龙来了。
众臣立刻下拜山呼: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
“谢万岁!!!”
接着,太监立刻按照一层不变的程序说道:
“有本启奏,无本退朝!”
听到这里,钱参政立刻出班奏道:
“臣有事启奏!”
赵兴龙说道:
“爱卿有事请讲!”
钱参政说道:
“近日臣接到消息,位于我国西面的蜀川国遭遇了一个不明的怪物蛮国的袭击。陷入了亡国的危机,而在如此情况下,大兴国与蜀川国则有如唇齿相依的关系,而唇亡则齿寒,为此,臣建议速发全国之兵救援蜀川国,以护我大兴西边之屏障。”
赵兴龙听后一愣,说道:
“竟有此事?众爱卿有何高见?”
赵兴龙这一问,钱参政的党羽基本都是随着钱参政的话说,他们不管什么,只要是钱参政说的,他们都不会反对,并会全力支持。
当然,有一些清流则以这件事他们还没有接到消息,尚不知是真是假,应该进行核实之后再决定。他们甚至质疑钱参政释放假消息,趁机夺取兵权。
但钱参政的党羽则表示,无论如何都应该发兵救援,钱参政并无私心,而一但耽误了救援,必将误国。
经过一番争吵后,还是没有定论。最后,赵兴龙说道:
“张诚威,今日之事为何未见爱卿发一言?”
张诚威出班说道:
“陛下,微臣并非不想发言,只是刚才在想应如何处理罢了。”
赵兴龙则问道:
“爱卿现有何高见?”
张诚威回答道:
“微臣认为,参政大人或许说的没错,实际上他说的事微臣也有所耳闻。”
听到这,所有人包括赵兴龙都不由得一愣,他们第一次发现这对冤家对头竟然会有观点一致的时候。惊讶过后,赵兴龙接着说道:
“那爱卿认为该如何呢?”
张诚威则说道:
“微臣刚才也听到了大家的意见,实际上都有些不妥,以微臣愚见,不如这样。如今北部的辽古国兵锋正盛,一但辽古灭了海金、党夏等国,必然兵锋继续南下威胁我国,而西部屏障也必须保有,只是我们尚不知西部之敌力量几何。所以,微臣建议,我们可派10万人马先行前往驰援,至于今后如何继续用兵,可等前线的将军判明形势并回报之后再行定夺即可。”
到此,就连钱参政都觉得不可思议,因为他原本就担心张诚威反对而准备了一个晚上好说词,可是现在,张诚威却没有激烈反对,反而有点中立甚至赞成的态势,这虽然让钱参政有些疑惑和不解,但也不想其它的,对于他来说,只要张诚威不反对他出兵即可。
钱参政为避免节外生枝,立刻上前说道:
“丞相所言甚善,之前臣是有些思虑不周,现恳请陛下不要再犹豫,以免局势更加不可挽回才好!”
接着,钱参政的那些党羽们纷纷上前说道:
“臣等附议!”
赵兴龙见此,又转头对张诚威说道:
“张爱卿,你呢?”
张诚威也立刻上前说道:
“臣附议!”
张诚威的一班人见此,遂也附议了。
赵兴龙见此,遂说道:
“既如此,朕既肯准发兵西征,何人可为将?”
正当所有人都在犹豫不决的时候,钱参政却上前说道:
“陛下,臣之子钱高可为将。”
这一下,整个朝堂可炸锅了,竟然公开推荐自己的子女,张诚威也有些意外,而且他之前忘了想该推荐谁,现在只好不发言。正当大家都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有一个人直接站出来骂道:
“参政大人,你好大的胆子啊,真当朝堂是你家的了?想推荐谁就推荐谁,也不怕被人耻笑。”
众人一看,竟然是大将军冯玉才,话说这冯将军年近四旬,年轻之时就曾立下过赫赫战功。曾经党夏和海金等国入侵大兴骚扰边界,几乎都是这位冯玉才将军将敌人赶出了大兴国界,还经常反攻入敌人国土并且成功吞并敌部分领土,威震邻国。邻国都称他为虎威将军,只要有他在,近十年来几乎没有任何国家敢打进犯大兴国的主意了。因此他在军中威望颇重,被称为军方的第一人。因此他的话可以说就是军方的态度。
而他为人又刚正不阿,看不起那些奸臣,经常不分场合的顶撞和大骂他说看不惯的人和事,虽然为人及重义气,却不受权臣的欢迎。只是其在军中威望太重,一直没人能够动得了他罢了。
现在他站了出来反对,让钱参政不由得眉头一皱,但很快就说道:
“大将军是想让朝廷的军队永远由你一人掌控,所以害怕给外人机会吗?”
这一下,整个朝会的气氛变得紧张起来。要知道君主最怕自己对军队无法掌控,进而君权旁落,进而丢失江山。现在钱参政这么说,真是为了让钱衙内有机会领军出征,不惜一切了。
</br>
</br>